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泥人杨”传人舒艳的精彩人生

2014/12/24 9:46:26 点击数: 【字体:

    把酒问青天的李白、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二钗、憨态可掬的弥勒佛……这些表情逼真、惟妙惟肖的泥人,让人爱不释手。而这些泥人的创造者便是“泥人杨”第五代传人、正阳县付寨乡美术教师舒艳。

    今年32岁的舒艳,从四五岁起,就像个“泥妞”,每天用泥巴和小伙伴们玩“过家家”。到了10岁左右,她跟着奶奶杨玉枝学会了捏小鸡、小鸭、小鹅。到了12岁时,有一天,舒艳发现奶奶有一个木箱,于是缠着奶奶打开那个木箱,发现里面藏了许多彩塑泥人。

    在舒艳的再三追问下,老人告诉舒艳,自己是“泥人杨”的第四代传人。原来,“泥人杨”彩塑起始于130多年前的清末时期,由黄河流域的山东省兖州市民间老艺人杨尚清携家带口逃到正阳县新阮店乡定居下来,靠捏泥人为生。到了“文革”时期,泥人彩塑被当成“四旧”破除,杨玉枝老人的丈夫舒玉春因捏“泥人”被批斗致死。杨玉枝受此打击,从此对世人闭口不谈泥人,使“泥人杨” 彩塑技艺濒临失传。

    为了不让“泥人杨”这一民间瑰宝失传,杨玉枝将“泥人杨”技艺传授给了孙女舒艳。

    “大件作品,夏季耗时一个月,冬天需三个月,要用两盆泥巴。”舒艳告诉记者,捏制时,将定量的胶泥放在青石板上,用木棰反复砸制,一边砸一边加入棉絮等配料。在选定主题、构思成熟后,她先制作出泥塑小样。创作手法有拍、捏、压、挑等。成型后的泥塑放在阴凉处风干,用砂纸打磨,将调配的色彩细致地铺在泥坯上。

    20多年来,凭着一双手、一把小刀、一块纸板、一把尺子和一块泥土,舒艳先后捏制了上千件“泥人杨”彩塑。

    “舒艳的泥人是我见到的最完美的。”我省著名青年作家张运涛说。

    “‘泥人杨’的作品人物、动作、表情各不相同。我们已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阳县文化馆馆长王更生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2012-07-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