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为钧瓷注入文化魅力
2012/7/30 17:49:4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不久前,在北京市地安门东大街93号的一座古建筑内,开馆不久的大宋钧窑博物馆吸引着北京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这是我国五大名瓷中第一个单一瓷种在北京开办博物馆。一直关注钧瓷的季羡林老先生对荣昌钧瓷坊董事长苗峰伟说:“你这个年轻人为钧瓷做了一件大好事,可以利用博物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钧瓷、了解钧瓷,这对钧瓷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一个偶然的机缘,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晚年与钧瓷复兴这一伟业联结在一起。钧瓷丰富了季老的生活,也因季老而生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季羡林反复摩挲着光洁美丽的钧瓷珍品福寿桃,由衷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有特色的生日礼物。”
荣昌钧瓷坊董事长苗峰伟的案头,摆放着一帧广为人知的照片。照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谈笑风生。
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病房,为95岁的季羡林先生祝寿。在现场,温家宝对季羡林一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品表示景仰。他说:“真理和科学要求真实。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身着红衣的季羡林先生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
“在温总理和季老之间的那个红红的寿桃,是我们为季老精心选送的生日礼物。”苗峰伟说,“这幅照片,记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季老、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关怀,也记录了钧瓷与季老之间特殊的情谊。”
此前一日,苗峰伟带着新近创作的钧瓷珍品福寿桃,来到季老病房祝寿。季羡林看到独特的寿桃造型,惊奇不已。他反复摩挲着光洁美丽的钧瓷珍品,由衷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有特色的生日礼物。”
钧瓷珍品福寿桃经荣昌钧瓷坊历时一年倾力打造而成。作品整体是一个丰硕的寿桃,桃子的裂隙处,巧妙地嵌入一个须眉飘飘、笑容可掬的寿星仙翁。寿桃底部桃枝上一只蝙蝠依附其上。作品整体表达了福依蟠桃、福寿绵长之意。
短暂的言谈之后,苗峰伟等人起身告辞。季老的秘书李女士小心翼翼地把福寿桃收入盒子。她说:“这两天人多,如果桃子碰破了,季老会不高兴的。”
不料季羡林急急地拦阻道:“别收起来。”他指指身边的几案:“放在那上面吧,我看着方便。”
就这样,福寿桃被放在季老病房最为显著的位置。靓影随着各大媒体对温总理祝寿活动的报道,走向了大江南北,广为人知。 苗峰伟将季羡林题写的一幅书法作品交给了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上面写道:“祥瑞、乾坤、华夏,皆钧瓷之魂。”
2006年1月9日,在国家博物馆一楼会客厅中心摆放的3件钧瓷作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从2003年到2005年,它们作为国礼,分别被赠送给各国政要。如今,它们组成的“易之华夏”系列,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象征,作为现代钧瓷艺术的巅峰之作,将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3件作品凝聚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和众多艺术大师的心血。”在收藏仪式上,苗峰伟将季羡林题写的一幅书法作品交给了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上面写道:“祥瑞、乾坤、华夏,皆钧瓷之魂。”
苗峰伟至今还记得,2003年,当他受博鳌亚洲论坛的委托制作国礼钧瓷时,前往北京请季老指点创作理念。
就在那张病床上,季老仔细听了苗峰伟的叙述。他说:“钧瓷作为国礼,名有所值。”随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路:把中国主文化中最美好的东西糅合在一块,把民俗的、传统的吉祥图案结合在一起,还要和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结合起来。博鳌亚洲论坛是以研究经济为主的,礼品还要和该主题有联系。
“季老,您看采用什么样的造型为好?”坐在病床前的苗峰伟谦恭地问。季羡林闭目想了想,说:“《诗经》中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诗句。布就是布币,是我国出现较早的金属货币,其形状大多为铲形。布币的出现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和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相吻合,礼品外观以参照铲形布币的形状为好。”
按照季老的指点,众多艺术大师齐心协力,创作出的祥瑞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工艺美术大师张三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季老对钧瓷的影响,那就是他向钧瓷注入了文化的魅力。”
季羡林与钧瓷的结缘,或许只是偶然的际遇,但他对钧瓷的影响,却是这样的深远。
苗峰伟和季羡林的弟子相熟。6年前,经这位弟子引见,在季大师90岁生日那天,苗峰伟特意赠送给大师一件精致的钧瓷,其造型是一头可爱的小猪。
老先生是属猪的,一看到这件钧瓷就乐了:“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可爱的猪呢。”在详细询问了当今钧瓷的发展现状后,他向苗峰伟建议,钧瓷的发展不能够离开我国传统文化,这是血脉,断不得,发展钧瓷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点。
几年来,在季老这一思路的指引下,荣昌钧瓷坊制作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钧瓷珍品。这其中,既有声誉传播四海的天地人系列,也有中秋团圆瓶、旺瓶、合瓶、将军樽、中华千钧印等富有特色的钧瓷珍品。
一头长发、洒脱不俗的工艺美术大师张三是这一系列作品的主创人员之一。获得巨大成功的他提起季羡林先生时十分谦恭:“季老是国学大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到的审美能力为人叹服。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季老对钧瓷的影响,那就是他向钧瓷注入了文化的魅力。”2007年中秋,荣昌钧瓷坊又向季老献了一份厚礼:月是故乡明。这一作品的创意,来自于季羡林的同题散文,表达了人们对于故乡、对于亲人、对于生命的感怀。
季羡林影响并改变了钧瓷,钧瓷反过来也丰富和延伸了他晚年的生活。
与苗峰伟相识之前,他仅仅知道书本上的钧瓷知识,知道钧窑是宋代五大官窑之一,也知道传世钧瓷的稀有与珍贵。在与苗峰伟相识之后,他才得以直接地感受传统钧瓷艺术持久而迷人的艺术魅力,并以九旬以上的高龄,在病房里富有热情地参与钧瓷的设计,不遗余力地推动着钧瓷的发展。
提笔写字已经十分费力的季羡林,为“易之华夏”系列的每一件作品题写了标签,并写下了“天人合一”与“祥瑞、乾坤、华夏,皆钧瓷之魂”的赞语。
于收藏的钧瓷珍品,季羡林珍爱有加。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季羡林博物馆等单位着手征集与他相关的纪念品,争相要求收藏他参与创作的钧瓷作品。他回绝道:“别的我都可以捐出去,但这几个宝贝我得在有生之年自己留着。”【原标题:季羡林为钧瓷注入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作者:刘俊民 20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