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许昌

雪中游紫云山

2013/9/6 9:11:32 点击数: 【字体:


    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下得真早,下得真大。早就听说襄城的紫云山美,紫云山的红叶更美!想这雪中的紫云山会有什么别样的景致呢?于是在大雪后的一个周末下午,约了好友,径往城南而去了。

  雪中往山中的路好静,透过车窗,两旁是白茫茫的田野,田野是那样的静谧,这雪的沉寂和安宁让人没了丝毫的尘世贪欲,也悄悄地涤净了我繁杂的俗念。而我,仿佛也有了往山中朝圣般的感觉。车内的人静默着,都被车窗外雪后的静逸打动了,感染了。

  车到山门下,半掩着的山门空无一人。山路上弥漫的是白雪。整个紫云山笼罩着大自然给予的空灵和清冷。漫山望去,白雪间的树叶依然还是翠绿的,间或有些红色。可能是雪下得太早,太突然,还没有到漫山红叶映紫云的时候。同行的来君说,紫云山上遍地种的是槲树。槲是一种生长期很长,成材很慢的树种。这紫云山的槲树都是明朝成化末年户部尚书李敏所种,据传李尚书选择在山上种其貌不扬,通身上下长满疙疙瘩瘩,不成材,生长缓慢的槲树,就是让后代只能砍树当柴烧,不指望其后代靠山致富。如果要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就必须勤奋读书。当年曾身居高位的李敏“里居时,筑室紫云山麓,聚书数千卷,与学者讲习。”而其在山上遍植槲树,更是用心良苦,也留下一段发人深省的佳话。

  正所谓“山以贤称,境缘人胜”。紫云山虽然没有五岳名山的险峻大气,庐山的秀美,昆仑山的巍峨,但是因为有了紫云书院,有了槲树的传说,便使这山有了韵味,有了灵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紫云书院深深地影响着淳朴善良勤劳的襄城人民,这里民风醇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紫云书院,也教育启迪着每一个到这里寻幽览胜的文人雅士。

  踏着积雪走进书院,雪后的书院只有我们的呼吸声和脚步声,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飘摇,如今的紫云书院院落并不大,抬头便见的是大成殿,大成殿内一块“理学真传”的匾额凸显这里延绵千年的非同寻常。大成,是天下士子的人文理想。何以大成?崇德、广业者也。书院的两侧厢房各挂有“崇德”、“广业”匾额,乃重刻于清乾隆年间。“崇德”就是推崇高尚的品格,是为人之本。按现代人的表述就是体现了紫云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广业’就是要涉猎广泛,要博学。站在院中,望着匾额,情不自禁神交古人,感受熏陶。这小小的紫云书院传承着程朱理学的光辉,昭示着我们中原许昌地区的文化厚重,让人肃然起敬。反身走出书院的时候,抬头又见门楼上“酌古”二字。妙啊!我们这些平常人只晓得为了生存应酬,忙于饭局酌酒,而酌古者又有几人?

  曾几何时,紫云山下英才辈出,史有“襄半朝”之称。记得张潮在《幽梦影》一书里说过:“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这紫云山的漫山槲叶和蕴藏着浓郁书卷气息的紫云书院就是先人给后人写下的千古文章,值得细细品读和体味。虽然没有看到漫山红叶的胜景,但这次雪后的紫云山之游,却有了寻师访道般的别样情趣和意味。“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雪后的紫云山让人流连畅想,意犹未尽。

  返程途中,看到紫云山下首山一矿、首山焦化等农行鼎力支持的现代化工矿企业拔地而起,改革开放中的襄城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和未来,而我,也渐渐被这一切激奋了。欣赏着身边的风景,我既留恋着山中那份心情的平和,又在这既有情景中获得了满足和充盈,这更使临近不惑之年的我,也有了李书磊先生那种:“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这冲动激励着我在未来的路途上慨然奋进。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许昌日报 2010-01-12 作者:贾燕杰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