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书院是禹州历史上一座著名而又古老的学府,也是千年古镇白沙人文环境和经济基础的体现与象征。其址在逍遥山南坡东侧山脚处,即今白沙街村西、白沙水库大门南200米右侧,共占地14650平方米。
据民国《禹县志》载:“禹有义学,肇始北宋。白沙以下(当时县城内有丹山、颍滨二书院,此指县城以外的白沙、仙棠、环颍、东峰、西溪、儒林、颍川、甘棠、育贤、王峰、方山、颍南、辋山、养蒙、蓝阳诸书院——笔者)其未废者,号曰书院,实义学也。”当时的学者们认为,“书院之兴自儒学衰始也,儒学之师即无以教士,而士乃群移于书院”。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诏告天下立社学。弘治十七年(1504年)令各府县建立社学。嘉靖九年(1530年),诏府州县劝导僧徒还俗受业(本州锡章里三甲李黄村东有嘉靖九年诏刻石)。嘉靖十一年(1532年),禹州知州刘魁奉诏毁境内佛教寺院三百余所,建书院两处(白沙、仙棠)、社学九十五处,从此义学始盛。刘魁者,江西泰和县人,受业名儒王守仁之门。其所到之处,大力扶植儒教。时人称其为晴川先生。他在禹州重点将钧阳里(治所在白沙镇)的佛教梵宫兴国寺改建为白沙书院,州人张鲲为之记。因其极力维护圣贤之道,倡立正学,祠祀二程(程灏、程颐),以二子乃中州藉先贤也,由此全州雅风大行,俗尚易变。而刘知州所亲撰之“奉安神位告文”,阐明崇儒拯愚之旨,其言绝痛。其《白沙书院二程告文》曰:
“惟二夫子家世伊洛,受学濂溪,日惟先觉。傍花随柳,豈偷少年之闲。弄月吟风,自得吾心之乐。诚无不明,博而能约。其敬身也,肯少戾乎。规矩方圆;其体道也,实有见于鸢鱼活泼。距诐放淫,抽関啟钥。谓异端声色,不远之则駸入;而圣门榛芜,必闢之然后廓。乃揭天然之理,皎如星日;乃辩似是之非,精如毫末。于是士有所宗师,人不执搥凿。皆知外伦理以为深微者,既非颜之卓坐禅定而甘空寂者,亦豈得为孟之跃哉!正唐虞心印之传,溯洙泗渊源之活,非二夫子而谁与作!惟茲白沙,僻远郡城,罔知礼乐。崇尚浮屠(佛陀)之宫,广佈如来之钵。号结缘者,祖产必割;喜斋僧者,亲养宁薄。甚之弱之肉、强之夺;狡者谋、勇者角。虽有二、三君子,而亦莫之能遏。魁忝牧守,深用愧怍!念一德以同风,在务本以除恶。遵诏旨之明明,极劝谕之谔谔。驱其徒以归农,转传钵而振铎。庶几覩书院之聿兴,瞻德容之俨若。莫不易听而改观,或者是今而非昨。所贵乎二、三子者,来游来歌,是仪是度。斯增吾道之光,用副斯文之记。使齐民得以景行,去异教有如振落。则有司此举,不为迂濶,而足以慰二夫子於冥漠也。谨告。”
后因明末战乱,刘知州在禹郡所设置的书院,社学散在坊市村落间,后以稽查渐驰,大率名存实亡,多沦为寺,所有社学故址,一无存者。
清康熙丙寅年(1686年),白沙人苗裔振、李经世以一己之力,接引后学,把白沙书院中的程朱祠修茸了三间,并重修了大门,由时任翰林院编修的登封人耿介题了门额。士子多赖其成就。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知州李朝柱又重修了丹山、白沙、东峰三书院,州人刘玉威为白沙书院做了碑记。密县人钱九府主讲白沙书院。民国《禹县志·山志》载:“颍南之山,自北而南,首曰逍遥山,谚曰界牌岭。东临颍水。其阴有汉中郎将摩崖碑,其阳有白沙书院,踰岭为马峪川口禹登孔道。逍遥山西南曰五旗山。刘玉威《白沙书院讲堂记》:‘所谓五旗山,在其(指白沙书院——笔者)西,则旌旗壁壘,纪律森严,若文之堂堂正正,而暖日动龙蛇也。’”
道光四年(1824年),知州朱炜将白沙书院重加修葺,改为义学。
《清顺治八年(1651年)禹州境域图》、《清道光志·与图》均绘有白沙书院。
民国以后,白沙书院更名为“白沙学堂”,即后来的白沙学校之前身。
白沙书院究竟始建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据耿介后人、其前辈曾在白沙书院读过书的八十六岁老教师耿卷怀先生讲:白沙书院曾有一通碑文,记得碑文上有唐开元五年重修字样,还记载说,早年程灏、程颐曾来白沙书院讲过学。北街村杨宗震老先生也讲:此碑前些年在北街村二队牲口院放着,现已丢失。若真如此,那么白沙书院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以远。然此说虽有一定可信度,亦且与《禹县志》所载相符,惜无实物佐证,却也难以断言也。
据乡人回忆,昔日的白沙书院座北朝南,有山门。山门并列三门洞,山门上镶嵌着“白沙书院”阴刻石匾门额,左上角署“康熙丙寅”四小字,右下角署“耿介书”三小字。走进书院,有一条宽一丈、长十丈的甬道,甬道两旁花木繁茂,古柏列厢。甬道尽头是泮池拱桥,桥北是供奉掌管人间功名禄事的梓潼帝君的文昌阁。阁后是面濶三楹、进深约两丈五尺的五脊六兽琉璃瓦的大殿。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是教室。大殿后又有供奉孔子、董仲舒、程颐、朱熹等的后殿、祠堂及庑房等建筑。
白沙书院规模宏大,环境优越。当地富绅慷慨资助,清道光时,白沙书院有地六十亩,以租息为塾师修脯。民国初则有学田三百余亩。最多时达九百六十亩。由于财力雄厚,聘得起名师执教,学子涉及禹、密、登诸县。可惜几经沧桑,世事多变,在1942年大灾年馑之时,白沙书院建筑被当时的顺店区区长拆除,所有物料被运往顺店(当时白沙划归顺店区辖),建了诚正中学,学田也被收缴。就这样,一所名校沦为废墟,现仅存耿介所题“白沙书院”门额、少量碑记、古井一眼,实让人悲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