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新闻资讯 >> 浏览许昌

神垕:“活着的”钧瓷发祥地

2012/8/9 15:00:09 点击数: 【字体:


神垕:“活着的”钧瓷发祥地

神垕:“活着的”钧瓷发祥地


神垕:“活着的”钧瓷发祥地

 
    神垕(读音“后”)有“活着的古镇”之称,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发祥地。盛夏时节,在当地钧瓷研究学者李建峰先生热情相陪下,我们走进了这片神秘的土地,感悟历史长河里那一叶漂逝的小舟……

    “皇天后土”变身“中原潘家园”

    从大广高速河南禹州市北出口向西驱车20多分钟,便到了目的地。从地理位置上看,神垕地处豫西南伏牛山脉,西临牛头山、凤阳山,南接大刘山,北靠云盖山,横亘在镇中间的乾明山把全镇分成两个狭窄的盆地,一条小河潺潺流过境内,是一块山环水抱、物华天宝的风水宝地。据记载,神垕曾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历史上曾经有过四次受到皇封的荣耀,至今“垕”字仅为此镇所独用,为皇天厚土之意,使得这片古老的土地又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中午,品尝了当地民俗小吃后,我们便漫步在古老小镇的街巷里。它的颜色因风雨岁月而褪落成一片灰色,不论是青砖墙面或瓦屋顶长出的莠草,或是墙上的藤蔓及墙角的苔藓,都证明这里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洗礼,不过仍可看出当年老街两侧店铺林立、人马熙攘的繁华景象。

    街巷两旁深宅大院不少,如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就连炮楼、古民居、盐商会、伯灵翁庙、古戏楼等饱经风霜的古宅老屋也完好保存。许多款式的瓷器就被层层叠叠摆放在古街两旁的院落里、老屋的货柜上,洋溢着浓浓的瓷文化气息。在老街的墙头、门垛上还随处可见一种称为笼盔的圆筒状、土黄色的陶器,筒身有一圈一圈的纹路。据李建峰先生说,它的圆口是烧窑时进窑火的通气口,由于当地用这种笼盔烧制钧瓷历史久远,废弃的笼盔越积越多,当地人便用它垒建一般的房舍、窑炉、作坊、围墙等。一个个古铜色笼盔和褐色泥巴相间垒砌成的围墙,形成了有规律的几何图案,充满了古色古香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瓷都特色。

    神垕镇的古玩市场已开设了几十年,有“中原潘家园”之称。每逢周二、三开市,摊位近千个,客商逾万。展卖的多为瓷器、铜器、玉器、古钱币、像章、古书、字画等,不仅吸引来省内郑州、洛阳、开封等地的商人,也有西安、太原、北京、武汉、合肥等地的寻宝者。

    听钧窑发出玄妙的音乐

    沐着夏日清风,我们来到神垕东升钧窑艺术坊,正赶上开窑的日子。“开窑了!”低沉而又颤栗的声音刚落,被窑中高温蒸撩得满脸赤红的窑头,慢慢地打开了窑门。空气扑进窑里,瞬时便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开片声,那是瓷的精灵走进人间发出的呐喊,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永不枯竭的狂响。那一刻,我们被这玄妙的音乐陶醉了。据说,开片的声音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有的要响十天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李建峰的钧瓷艺术厅,我们感受到了钧瓷艺术的美妙,就在于它的未知和神秘。在每一幅作品入窑之前,你根本无法想象它出窑时的样子会是怎样,这其中,人力只占一分,而天意则占九成!它的色彩,它的纹路,它的窑变,一切都不在你的掌控之中,就好像是冥冥之中由大自然来安排一样,颜色或浓或淡,纹路或深或浅,其间变幻无穷。也正是由于这种难以掌控的特性,更加让人为之着迷。

    一只名为“龙山云雾”的挂盘上,浓的紫黛像是笔端用力蘸画出气势恢弘的山峰;而浅散的青白又如缥缈的云雾环绕其间;釉面的纹路从山间伸出,犹如龙爪腾空。正是“龙伏山间藏锋利,雾隐云中有闲情”。

    再看一件名为“春暖花开”的钧壶,密密麻麻的紫红色纹路犹如沐浴春风的蓓蕾,悄然绽放着一种别致的美,虽然整个壶体无一花瓣,但却分明看到了无数的花朵竞相盛开,感觉到了无限的春光与和煦的暖意。

    坐在弥漫着碧波般褐红色光泽的钧瓷世界里,我们边品着陈年普洱老茶,边聆听着李建峰讲述那绝妙的钧瓷艺术。

    钧瓷始于唐朝,鼎盛于宋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宋代,钧瓷与官、汝、定、哥瓷并列为五大名瓷。宋徽宗时期,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为皇家独家所用。到了明朝神宗万历年间,钧瓷的“钧”字因犯了神宗朱翊钧的“名讳”,从此钧瓷被列为禁品,私存、私制者要依旨处死。国人千百年来的艺术成就,就这样被荒诞的封建皇权所扼杀。

    到清朝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在禹州神垕镇陶瓷世家卢氏兄弟的努力下,钧瓷在停产300多年后又恢复了生产。但好景不长,到上世纪40年代,中原兵荒马乱,钧瓷再次被迫停产。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尽快恢复钧窑”的指示下,组建了神垕国营陶瓷厂和第一陶瓷生产合作社,并成立了钧瓷实验小组,于1956年3月成功地烧出了第一窑钧瓷产品。至此,钧瓷才正式恢复。

    过去,钧瓷无论是器型还是风格上都给人以粗陋笨拙之感。如何把这普通的瓷器做得精致细腻,是最为考验作者功力的。在东升钧窑艺术坊展厅,陈列着李建峰亲手制作的钧瓷茶壶,宽、高仅约6毫米,结构造型却丝毫不逊于任何一把正常尺寸的茶壶,可谓匠心独具。

    古镇活在钧瓷中

    俗称“七里长街”的神垕老街,原是由肖河两岸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5个古老村庄连片组成的。目前,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明清以来的老街道,如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红石桥街、杨家楼街,总长度约4公里。老街现有多座寨门,寨墙高大坚固,而且都有炮楼,古时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挡匪患,防范水灾。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等,而且和城门一样,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寨门之上。同时,每个寨子都有不少传统建筑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宅、胡同。

    古镇里的人看来过日子很悠闲,男人们闲坐在放满瓷器的茶馆里静静地吃茶,或围着一张小桌子打扑克、下象棋、喝着小酒,一天的日子就这样悄然流过。而喜欢默默潜伏在男人后面的女人们,在打捏烧制瓷器之余,特喜欢优哉游哉地走在街巷里,看看哪家又出了“新货”。

    神垕人悠闲,但不慵懒。古街老巷中没有乱丢弃的碎片烂瓦,居民家也大都窗明几静,物件摆放得井然有序,尽显北方古镇人的守序并善于享受生活。千年古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吸引着游人目光。善感者在此品尝那穿越时空的历史深蕴,好奇者在此充分满足寻幽探胜的欲望,就连外国友人来了,也把这里当做探寻中国历史、品味古瓷文脉、学习中华技艺的活教材。这便是“活着的古镇”的意义所在。(原标题:神垕:“活着的”钧瓷发祥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新网河南新闻(2012-08-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