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许昌

灵井与“许昌人”

2013/12/24 11:36:01 点击数: 【字体:


    灵井由于出土了“许昌人”头盖骨化石,一夕之间,声名鹊起。灵井是许昌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许昌市区西北15公里处,紧靠许(昌)禹(州)公路。旧时,是官道上的一个大镇店。过去,灵井的名声不很大,知道的大多是本地人,影响有限,如今可是名扬四海了。
  
    “许昌人”的发现,意义重大,中外瞩目。上世纪60年代,就有考古学家发现灵井是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2005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灵井遗址进行了历时3年的考古发掘,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多达3万余件。2007年12月,出土了距今8万至10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考古学家郑重地将其命名为“许昌人”。“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灵井地名的由来,其说不一,但都和泉水水源有关。灵井镇政府所在的村叫灵井村(今分为灵南、灵北两个行政村),镇以村名。灵井自古以来就有几处自流泉,于今可见的有两处。一处在村西,即出土头盖骨化石的坑塘;一处在村东,镇政府院内。从水文地质条件上讲,灵井一带属于贫水区,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唯独这里水脉出露,泉水自流。这些自流泉历来很受重视。镇政府院内的泉眼砌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被誉为“灵泉古井”。或谓灵井之名即源于此。《嘉靖许州志》对灵井也有记载:“其水色玄而气温,涝不溢,旱不涸,灌田数百亩,每祈雨辄应,民以龙潜其中,故名。”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许州志》把灵井列入“许州十景”,名曰“灵泉瑞溢”。可见,历代都把灵井视为吉祥、神秘的“灵瑞之地”,似乎其中藏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缘故。“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惊告世人,这里果然有天大的秘密。
  
    重视水源是上古遗存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人重视水源,在文字中有突出的体现。汉字对水的表述,系统、细致,甚至到了繁复的地步:江河湖泊,巨浸大泽,浅溪深潭,清泉流瀑……中国人偏爱泉水。在甲骨文里,“泉”字是一个泉眼的象形。《说文解字》曰:“泉,水原也。像水流出成川形。”泉水咕嘟咕嘟从地下涌出的样子是很可爱的,很让人感动。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把心头的那份怜爱与感动永远地记录了下来。古人把甜美的泉水称为“醴泉”,推崇备至。《礼记》云:“地出醴泉。”《尚书》云:“醴泉出山。”泉水有养生作用。《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泉水有如此功效,是因为它来自地层深处,水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古人类在这里驻足,大半是冲着泉水来的。灵井位于浅山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西边是嵩山余脉,灵井泉水应该就发源于那里。东边是广袤的黄淮冲积平原。10万年前,远处的山林莽莽苍苍,多虎豹出没。近处的原野散布着草丛灌木,是犀兕麋鹿的乐园。上古先民来到这里,荆榛草莽,一水难求,获此泉眼,宁非天授?
  
    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灵井一带曾经有多处泉眼,各自积水成湖,水面颇大,后来逐渐萎缩。丰富的食物、优质的水源,为古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可以想象,上古先民们临泉就水,欢呼雀跃,啜一掬饮,品其甘洌。惬意之余,或许也会发出今人一样的赞叹:“天赐灵泉,有点甜!”
  
    “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出土于灵井,殆非偶然。其中蕴含着古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尤其是水源地之间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许昌人”选择了灵井,灵井哺育了“许昌人”。
  
    古人类盘桓于此,许昌幸甚!许昌天赐灵泉,其谁幸甚?作者:王建功【原标题:灵井与“许昌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网-许昌日报 2009-4-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