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古墓葬石刻(2)
2014/2/24 14:35:4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明周王墓(周定王墓)
禹州有明代周藩、徽藩亲王、郡王墓葬20余处。周藩封开封,定、恭、端三王葬于禹州城北太白山南麓,康僖郡王葬于城东金牛山北麓。
明周王墓(周定王墓)修于明初,自明末400余年间,多次被盗掘,虽处深山,现面积1400平方米的地宫内10个大墓室一空如洗。嫔妃陪葬墓地宫面积400余平方米,双曲拱券覆盆状,18券洞同穴分室,门朝向高大宽敞、能容“大客车”行驶的环形甬道,拱券青砖弧面曲率预先烧制,浑然天成,为全国已发现的地宫建筑形制中所独有。
周定王墓大约在李自成农民军由禹州东进转攻开封后,汝州土匪武刚屠禹至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之间被盗掘。清初,官府组织士绅及人力填埋。1958年夏秋间大雨,盗洞塌陷墓室被发现,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
地宫系凿山开穴,青砖拱券,石灰岩条石墙基、墙裙,糯米石灰浆砌,汉白玉条石墁地,墓门门罩上方青砖浮雕缠枝花卉挂络,坐西朝东。现存地宫拱券屋顶厚约1.5米,前室、中室“T”字形相交,墙厚3.5米,墓墙开3米见方的前室、中室门洞。1400平方米地宫上部拱券室顶,历600余年,绝少裂隙,安全无恙。门罩琉璃瓦屋顶“文革”时被砸毁,棚门石有部分压断现象。地宫温湿恒定,位置近于山巅,地表类似喀斯特地貌,宫内泉流常年不涸,不浸不溢。至今看来,整座地宫仍宏伟壮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建造科学技术,为已发现古代藩王墓葬所仅有。嫔妃陪葬墓位于周定王墓右前方。地宫坐西朝东,采用圆轮辐射同穴分室的形制双曲拱券营造,使用空间平面如玉璧。
地宫整体呈覆盆状,历时600年,牢固如初,未见丝毫裂缝硬伤。周定王墓两座地宫建筑规格和等级区别分明。拱券建筑力学设计精纯老到,拱券建筑营造技术手法娴熟自如,珍如双璧,具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20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