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
殚精竭虑八年,将颍川治理成“太平盛世”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因通晓文法、为官清廉、治理有方、性格温良、懂得谦让,于77岁高龄时,被汉宣帝任命为丞相。做丞相之前,黄霸曾先后担任河南太守丞、廷尉、扬州刺史、颍川太守之职。其中,在颍川当太守的八年,黄霸励精图治,将原本豪强众多的颍川治理成“太平盛世”,使他的官声直达汉宣帝,为其出任丞相奠定了基础。
黄霸和韩延寿一样,主张采用礼仪、道德来教化乡民。因此,他接替韩延寿任颍川太守后,在前任的基础上,又推行了许多新的政策。他挑选品行好的官吏,宣布皇上颁布恩泽百姓的诏令,让百姓知道皇上的好意;命令驿馆、乡里治所等官方部门喂养鸡、猪,以赡养鳏寡、贫弱的人;致力发展农业,推行节俭之风,种植树木、喂养牲畜。上任之初,黄霸事无巨细,殚精竭虑地推行了许多新的政策。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间的情况,黄霸见到官吏和百姓,就与他们交谈,以便从谈话中了解更多情况,作为自己治理地方的参考。有一次,黄霸下属一个乡的官吏写信说,他们那里存在鳏寡孤独者死后无法埋葬的情况。黄霸告知该乡的官吏,某地的树木可以做棺材,某亭的猪可以用来祭祀。该乡官吏实地查看后,发现确如黄霸所言。黄霸的记事能力之强,让官吏和百姓佩服不已,都称赞他是神明。
就这样前后经过八年的努力,黄霸将颍川从豪强众多、难以管制之地,治理成路不拾遗、鳏寡贫弱有所养,孝子、悌弟、贞妇、顺孙一天比一天多,有的监狱八年没有重案犯的“太平盛世”。
郭伋:
治匪有方,令颍川盗贼闻名丧胆
郭伋(前39年—47年),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年少时就十分有志向。在西汉哀帝、平帝时,受皇帝所招,在大司马府任职,经多次升迁至渔阳太守。随后,因为颍川盗贼四起、匪患严重,被调往颍川任太守。
郭伋到任后,以怀柔之策招安阳夏的山贼赵宏、襄城的山贼召吴等数百人,将他们遣散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后来,赵宏、召吴的手下,不管是在江南还是在幽州、冀州,听到郭伋的名字,都纷纷投降。
来瑱:
以忠义闻名,获绰号“来嚼铁”
来瑱(?—762年),字号不详,邠州永寿(今陕西彬县)人,唐朝名臣。
来瑱略知诗书,崇尚名节,少有大志。曾任北庭行军司马,后经拾遗张镐推荐,升任颍川(今河南许昌)太守。安禄山造反后,来瑱死守颍川。他箭法高超,每次射箭,敌兵均应弦而倒。强攻不成,敌人又派降将、来瑱父亲的部下毕思琛劝降。毕思琛在城下凭吊来瑱的父亲。来瑱不领情,派众将冲杀出城,杀死许多敌人。后来,安禄山的部下因畏惧来瑱,称其为“来嚼铁”。
晏殊:
遇事即决,庭无懈讼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
晏殊性情刚毅,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自其门下,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年—1110年)在当时的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130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与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晏殊开大办教育之先河。
1044年,晏殊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弹劾,贬为工部尚书,任职颍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任职陈州、许州。《许昌县志》中记载,晏殊在许州时,“遇事即决,庭无懈讼”。
叶梦得:
赈灾济民,颇得人心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叶梦得任职颍昌(今许昌)府。任期,许昌大荒,饥殍遍地。叶梦得打开常平仓(国家储备粮仓)发放粮食,赈济灾民,颇得人心。
叶梦得历任期间,曾开浚西湖。以他为首的一群文人结社相伴、诗酒往还、酬唱不断,其中有苏轼的两个儿子苏迨、苏过,他的舅舅晁将之、晁说之及韩瑨、曾诚等数十人。他们把诗结集名曰《许昌唱和集》。叶梦得政绩斐然,但得罪了权臣杨戬、李彦,因而被罢免。当他离开许昌时,苏过作了一首长诗《送叶少蕴归缙云》送别挚友。作者:王志鹏【原标题:名宦治许留美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