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孔子,但若说到孔子和商丘有关的故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
在商丘古城东关,有个文雅台,这名字中的“文雅”二字,不但有着一段历史故事,更是和孔子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今,文雅台悄然藏身在民居之中。
如果不了解商丘的历史文化,不知道文雅台的故事,恐怕很多人都不会对文雅台生出情愫。
那么,就让京九晚报记者为您讲述文雅台的故事吧。
在拜访家住古城东关的74岁老人孟宪炘时,他向记者讲述了文雅台的故事。
“孔子游历各国传播学说的时候,曾经来到咱商丘。那时候的商丘,可是宋国的都城。孔子来到东门外的一处空地时,一边和众多弟子休息,一边托人进城告诉宋王……”孟宪炘说,虽然宋王并不想为难孔子,但宋王手下的一名高官却极其反对孔子的学说,便悄悄领兵,准备出城杀害孔子,“有人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赶出城外,告诉了孔子。随后,孔子就绕过宋国都城,前往郑国,避过一难!”
孟宪炘说,大概是在汉朝的时候,尊崇孔子的人就在当年孔子休息的地方修建了六角亭,并起名文雅台。
“文雅台周围有水,六角亭有个不太高的台阶,所以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处高台!”孟宪炘说,在建国初期,文雅台的亭子还保存完整,但周围并没有其他建筑物,“建国后不久,在文雅台建起了房子,并开办起了小学……”
孟宪炘说,此后小学迁走了,文雅台的房屋也闲置起来。大概是1956年的时候,商丘火柴厂发生了火灾,之后工厂就迁到了文雅台,“大跃进后火柴厂办不下去了,民政部门就把六角亭拆除了,建起了敬老院”。
区志记载
对于文雅台,《睢阳区志》内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文雅台坐落在商丘古城东南城郭内,是纪念孔子的名园胜地。
春秋时,孔子率弟子由曹国(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来到祖居地宋国,在宋国都城东北大檀树下与弟子演习礼仪。宋国大司马桓魋闻讯后,不由想起孔子谴责他的往事:多年前,桓魋将棺椁进行了一次大改革,由原来的木椁改为石椁,孔子对此大发议论,曾骂他大逆不道。为此,桓魋很恼火,一直怀恨在心,欲擒杀孔子。今天,孔子正好送上门来。于是他派人先砍掉大檀树警告孔子。弟子催促孔子说:“先生,快点走吧!”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上天赋予我传播道德的使命,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呢?”
西汉初年,刘邦的孙子梁孝王刘武做梁国国君时,在孔子习礼处盖起了楼台亭阁,常与司马相如、枚乘、枚皋、邹阳等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赋。后人认为这里既是孔子习礼处,又是司马相如等文人的游览胜地,颇有文雅之风,于是建此文雅台纪念。
文雅台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140米。四周筑有围墙,墙外沟渠环绕,内置芦苇,环境清幽,风景宜人。进入大门,青砖铺路,两旁遍植桃李花卉。前有过厅,分为南北两进院。后院北屋正殿3间,中间神龛内置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木牌位。两旁置有孔子弟子原宪、司马耕以及汉代司马相如、枚乘、枚皋、邹阳,晋代谢灵运、谢惠连,唐代李白,宋代苏东坡等人的木牌位。正殿东侧北屋3间,正中嵌有“十全老人”石刻像,环壁嵌有历代碑刻石条40余通。名碑有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欧阳询的《九成宫》,苏东坡的《寒食诗》、《春帖子》,黄庭坚的《松风阁》以及邓石如的小篆、隶书各4幅。另有名碑10余种。石刻像中的十全老人,峨冠博带,手持竹杖,悠闲自得。所谓“十全老人”,乃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自我吹嘘武功为古今第一,故晚年以“十全老人”自号。
北屋门前是著名的伐檀池。池圆形,青砖砌成,深约1.7米,周长约33米。池内植莲,夏日荷花盛开,清香袭人。池南有座2层6角凉亭,内悬匾额“习礼亭”,为光绪年间归德知府文悌所书。亭中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孔子肖像石碑一通。
专家考究
对于文雅台的历史故事,今年59岁的睢阳区文物局工作人员陈懋领说是真实可信的。
“宋国都城的面积为10.2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古城几乎要大上一倍。根据已经探明的宋国都城城墙,其东城墙位置就在现在古城东门外的东关旧街处,也就是文雅台西边不远,就是以前的宋国城东城墙了……”陈懋领说,建国后的文雅台还保存完整,不但有六角亭,还有吴道子所画孔子像的碑刻,“我最初的时候看到的这个碑刻还是完整的,后来拆除文雅台六角亭后,移到了别处,碑刻也断裂成了两截!”
陈懋领说,如今只能看到半截的孔子画像碑刻了,但该碑刻也并不在文雅台处。
据陈懋领介绍,如今文雅台门楼的山墙和后墙都是清代遗存的,只是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复。其尺寸、大小都和清代的时候完全一致。
“2004年的时候,时任睢阳区区长刘沛很重视文物保护,拨付资金修复和重建了文雅台、八关斋和侯恂故居。”陈懋领说,如今的文雅台除了门楼是在原基础上修复的,其他都是复建的。
清冷
12月19日,记者按照孟宪炘的提示前往古城的东南方向寻找文雅台。记者一路行走,但是一直没有看到文雅台的“魅影”。直到记者在路上看到一位行人的时候,才知道已经距离文雅台不过千米了。在行人的指引下,记者行走在偏僻蜿蜒的道路上,在一旁整齐的房子后记者发现一个面积不小的海子。视线越过海子,记者远远望去,一座亭台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耸立的亭台在黄昏中像是一位孤独的老人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又穿越了一段小路,记者看到了一处院落,其大门上写有“睢阳区福利院”,院内是整齐的两排房子。院中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前后不通,没有办法进入到前院欣赏文雅台。于是记者又从文雅台高高的院墙旁边的土路上走向前方的文雅台院落。记者行走在土路上,看到旁边都是高高的杨树和凌乱的灌木丛。
经过多次辗转,记者终于来到了文雅台正门前,发现大门正前方是一条通往文雅台的水泥路。水泥路的东西方向是两个海子,而且还有水鸟在海子中嬉戏。记者的到来可能打扰了周围了静谧,水鸟扑着翅膀从海子中展翅飞入高空。
文雅台门前的石碑上,写有如下的文字:文雅台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东南角,因春秋时期孔子曾在此教弟子习礼而得名。始建于汉代,屡毁屡修。2004年,政府拨款恢复了大门、前殿、习礼亭及围墙等。前殿面湖3间,青砖灰瓦,雕梁画栋。
因为文雅台大门紧锁,记者不能入院一观文雅台的真实面貌,只能爬到院墙周围高高的大树上。站在树上,看到院中草木横生,一片荒凉。一座两层六角的“习礼亭”孤独地耸立在院中的东墙边。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习礼亭”好似穿越几千年的智者,向众人诉说孔子曾经来过此地。在“习礼亭”偏西南方向,记者看到一座大殿。大殿也好似迟暮的老人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踽踽独行。
忆古,孔子的脚步曾在这里驻留过,教弟子演习礼仪,传播学说;思今,时间的长河淹没了曾经的过往,只留下后人在屡毁屡修的文雅台遗址上凭吊怀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循着孔子的脚步,追忆孔子曾经的过往,谁说不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