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商丘

张巡:守睢阳一城捍卫天下

2014/12/9 18:22:13 点击数: 【字体:

    他只是个小小县令,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但在唐代“安史之乱”中挺身而出,英勇抗击叛军。如今,在邓州花洲书院保存有唐代张巡碑纪念一代名将——张巡,守睢阳一城捍卫天下
 
  唐代名将张巡,出生于邓州,开元末中进士第三名。
 
  公元755年,即唐朝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树反旗,起兵南下。叛军曾势如破竹,仅用35天就攻占东都洛阳。翌年夏天又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出走,各地唐军望风溃败。眼看叛军事成,唐朝的江山大势已去,但时任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县令的张巡,凭着一腔报国热血起兵,抵挡塞外的铁骑,拖住叛军,守住睢阳(今商丘),让唐朝的旗帜一直飘扬在城头,才使得唐朝抗击叛军的战争有富庶江淮的粮草、财力支撑,才能够保护江南免遭铁蹄的蹂躏。由此张巡名垂青史。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盛赞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道:“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明代万历年所立于邓州七里店附近的张巡碑,移于邓州花洲书院的范文正公纪念馆碑廊保存。
 
  降官遍地张巡不降
 
  登高一呼万众响应

 
  安史之乱狂飙突起,真源县令张巡的上司谯郡太守投降安禄山,逼令张巡作为使者去迎接叛军。张巡率领军民到老子庙前痛哭,号召军民跟着他起来抵抗安禄山叛军。张巡没有兵,也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但在武官逃命、文官投降的谯郡,他振臂一呼,真源的百姓群起响应,张巡从中挑选出精壮的青年千把人,来到雍丘(今河南杞县),和另一位唐朝下级武官贾贲召集的民间武装会合,得两千士卒。然而,雍丘县令令狐潮已经举城投降安禄山,充当鹰犬,伏击唐朝从睢阳前来增援部队,俘虏了100多名兵士。这天令狐潮有事外出,被俘的唐兵解开绳索,占领了县城,迎接张巡和贾贲入城。他们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令狐潮很快从安禄山那里搬来精兵,反攻雍丘,贾贲出城应战,不幸牺牲。抗敌重任就落在张巡一人肩上。他毫不畏惧,率领军民拼力抵抗。他自称是唐朝吴王的先锋使,让士兵们感受到背后还有朝廷的支持。
 
  就在他占领雍丘后不久,令狐潮搬来了安禄山三员大将,4万多骑兵滚滚而来。战士们被眼前的阵势惊呆了。这时候,张巡及时出来向将士们分析道:“敌人尽是精锐,必定小瞧咱们,咱们趁其轻敌,突然出击,只有挫败他们的锐气,城池才守得住。”众将觉得有理,组织1000人分成数队开门突击。张巡冲在最前头,在惊天动地的呼叫声中,挥刀斩敌,所向披靡,给叛军一个下马威。
 
  遭受痛击的叛军调来百余门“炮车”,把整座城团团围住,巨石铺天盖地抛射过来,将城上的所有建筑物都打烂了。张巡纹丝不乱,命令士兵在城上竖起木栅,挡住抛石。于是叛军架上云梯,如同蚂蚁般爬了上来。张巡早有准备,用整捆整捆的蒿草灌油点燃,抛了下去,把城下的敌军烧得死伤累累,不得不退了回去。等敌人疲惫时,张巡就组织队伍出击,夜袭敌营。就这样,双方血战60多天,大小300余战,雍丘岿然不动,城下堆满了敌人的尸体,最后不得不收兵退去。张巡趁势反击,2000人竟然打败4万人。
 
  欲降六将当众斩首
 
  军民一心抗击叛军

 
  令狐潮得到了玄宗出走蜀地的消息,大喜过望,赶忙修书招降张巡。张巡身旁的六位将领动摇了,劝张巡寡不敌众,长安又已陷落,不如投降罢了。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他在官厅大堂上高高悬挂起皇帝的画像,率领全体将士一起朝拜,人人望着皇帝像哭泣,保卫国家的情绪被激励起来,张巡当众痛斥这六位官员,将他们斩首,群情激动,增强了抗战的坚强意志。
 
  这时又传来了坏消息,城内的箭射光了,真是雪上加霜。弓箭是防御战中最重要的武器。张巡让人扎了1000多个草人,穿上黑色的夜行服,到晚上将草人吊下城去。令狐潮的兵卒见到,以为张巡夜袭,拼命放箭。张巡轻而易举获得10万支箭,白天射还给敌人。第二天晚上,张巡把士兵们吊下去,敌兵以为还是草人,但这回吊下来的“草人”突然一阵猛冲,杀得叛军阵营大乱,掉头就逃,张巡猛追了10余里地,缴获甚多。
 
  严格的军令,严明的纪律,把军队组织得像一个人似的,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张巡的部将雷万春奉命在城头和令狐潮对话,叛军放冷箭,他面中6箭却一动不动,令狐潮以为是木头人,后来知道是真人后,惊叹不已,向张巡喊话道:“刚才见雷将军,才体会到将军治军之严,可惜您不知天道呀!”
 
  张巡回话:“你连人伦都不知,还懂得什么天道!”
 
  张巡灵活组织和训练军队,不拘泥于兵书教条。张巡的兵大多来自民间,不习军阵。根据这个特点,张巡命令各个带兵的将领用自己的办法训练士兵,把每一股部队都训练成能够独立作战的单位,使得敌人捉摸不住,一败再败。安禄山派7000多步骑前来增援攻城,张巡趁敌人立足未稳,夜里发动突袭,大破敌军。回军途中,遇到敌人400多人的增援部队,又顺手将他们全部擒获。张巡屡屡获胜,极大地鼓舞了附近百姓的士气,他们纷纷从敌占区逃归张巡,竟达一万多名。
 
  与睢阳许远合兵一处
 
  善施奇计主动防御

 
  雍丘久攻不下,令狐潮改变战法,在雍丘北面筑城,切断张巡的粮道。张巡不得不出战,而且每次都能以数千之兵,破敌数万之众。到年底,形势恶化了,周围几座重要的城池都被叛军攻克,叛军将领杨朝宗率步骑两万准备袭击宁陵(今宁陵县),彻底切断张巡后路。这招棋十分毒辣,张巡不得不率主力转移到宁陵,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一处,共抗强敌。命运使他们两人成为中国历史上千古传颂的英雄。
 
  张巡和许远才会师,杨朝宗就杀到了,双方大战,不分昼夜,一日激战10余次。唐军上下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杀得敌人心惊胆战,最后全线崩溃,留下尸体多达一万多具。
 
  在血与火中,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来临了,敌营发生重大事变,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然而,战场形势更加严峻。安庆绪决心要拔掉张巡这颗钉子,他任命尹子琦带领13万大军,甚至还调来同罗、奚族兵士,扑向睢阳。张巡和许远的军队总共才有6800人。许远敬佩张巡善于用兵,把指挥作战的权力全部交给了张巡,自己甘愿充当配角,负责后勤。张巡督励全军将士拼死抵抗,一天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连战16天,睢阳城下有两万多敌人的尸体。
 
  双方像拉锯一样不停地厮杀,张巡兵少,不能如此消耗,他很快想出一计来。每天夜里,他会突然鸣鼓列队,敌人以为他要出击了,赶忙列阵迎战,但不见唐军人影。到天明,张巡让士兵们休息,城内一片死寂。敌人从飞楼上眺望,一个人影也见不着,便解甲休息。这时候,张巡和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几员将领各率50骑开门突击,直冲敌营,一直冲到敌军主帅尹子琦大帐跟前,敌营大乱,唐军斩杀敌军5000多人。张巡一心想射杀尹子琦,但不认得人。张巡想出个点子,把箭头折断,射向敌将。被射中的人安然无恙,以为张巡的箭射光了,赶快跑去禀报尹子琦,一下子把尹子琦给暴露了。张巡命令南霁云快射,一箭中其左眼。
 
  孤城苦守又半年
 
  战争史上谱写壮烈

 
  在相持中,睢阳这座孤城又坚持了半年。到七月,尹子琦的伤好了,从各地征调来数万增援叛军,重新攻击睢阳。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一年多的战斗,士兵只剩下1600人,更困难的是没有粮食。当年分配粮食的时候,虢王巨不肯把粮食多给睢阳,却给了济阴。济阴得到粮食后马上投降了安禄山,敌人吃着唐朝的粮食,攻打唐朝的城池,而睢阳城内守军一天只能吃一餐饭,他们抓光了城内的老鼠,啃完了全城的树皮,饿得人都站立不稳,可他们还在战斗。
 
  敌人发明了新的云梯,像一道长虹,上面可以站立两百士兵,只要一搭上城头,敌军就蜂拥上来。张巡马上想出对策,在城内挖出三条地道深坑,当敌人靠上来的时候,从深坑内探出一根大木,上面的铁钩紧紧勾住云梯,让它后退不得;再探出第二根大木,卡住云梯,让它前进不了;再探出第三根大木,上面悬挂铁笼,装满柴火,焚烧云梯,把梯上的敌人全都烧死。
 
  在谯郡、彭城和临淮,唐朝的军队距离张巡并不遥远。张巡和许远清点队伍,只剩下600人了。南霁云率数十骑拼死突围,向临淮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请求增援。贺兰进明害怕出兵后被吞并,不敢答应。但他佩服南霁云是条硬汉,设宴招待,要把他留在麾下。南霁云饿得发昏,但他对贺兰进明说道:“睢阳将士已经一个月没饭吃了,这口饭我咽不下去。你们不救睢阳,岂是忠义之士所为!”说罢,他硬生生地咬下自己的一根手指头,对贺兰进明说道:“我不能完成主帅交给的任务,留下一根手指以示诚信。”在座将领无不掩面而泣。南霁云率领自己的骑兵又冲回睢阳去了,他要和自己苦苦坚守的城池,和自己生死相依的主帅和战士们死在一起。
 
  回到睢阳,城内连麻雀都被吃光了。人世间最惨烈的一幕上演了,妇女、老人、伤病员站了出来,充当食粮,大家慷慨赴死,为国不亡!
 
  十月,守城士兵已饥惫不堪,无战斗能力。睢阳陷落了。曾经数千守军,数万百姓的一座城,被攻破之时仅剩400位誓不低头的军民,张巡和他的将领们被俘。尹子琦听说每次冲锋,张巡都会咬断牙齿,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他要亲自确认,用刀撬开张巡的嘴,果然只剩下三四颗牙齿。这就是“咬牙切齿”典故的来历。尹子琦被震撼了,他不怪张巡射伤自己的眼睛,想留张巡一条活命。张巡不降,部将也没有一人屈服,全都被杀害了。斩将300余,杀敌12万,张巡殉国时,仅49岁。
 
  睢阳之战以少胜多,阻安史叛军南下,保全了江淮,保护了唐朝的税赋和交通运输线,还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张巡等将土的壮举,1000多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颂。张巡殉国时,身首分离,蒲州河东(今山西芮城,张巡祖籍地)、河南邓州和睢阳三地皆招魂而葬。商丘古城南门外有一占地广阔的陵园,园内有张巡之墓。一代名将英名长存,张巡甚至被江淮、台湾、东南亚等地的人们称为张王爷,象敬神一样敬奉。
 
  名将于国之忠,于战之勇,于民之爱,在家乡邓州代代相传。历史上张巡与之后的明代铁铉,并称为邓州“双忠”。邓州民间有诗流传,纪念两位不做降官的名将:“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赵钟振)
 
  引 言
 
  唐代张巡,出生于邓州。安史之乱时,誓死守卫战略要地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县),青史留名。
 
  笔者少年时代在邓州县城居住,曾多次和小伙伴到七里店(湍河桥西)玩耍,对张巡碑印象很深:碑之上有龙标记,碑之下有神龟背驮。历经文革浩劫,待求学时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始才对张巡英勇抗击叛军的事迹略有了解。
 
  等到再回邓州,作为“省保”文物的张巡碑(明代所立),已经随着城市建设几度变迁。在“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东南,笔者曾见立有一水泥制作的“唐代名将张巡碑”。经向有关部门了解,此处原来的张巡碑(明代立)几经转移,现保护在花洲书院。笔者专去瞻仰并拍了照片,惜碑文年久大多已模糊了。据工作人员介绍,张巡碑原文已经拓片保存。
 
    遥想当年张巡,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其忠其勇其善战,南阳人引为骄傲。近年关于张巡事迹见诸于报端颇多,笔者现辑其要,奉献家乡读者,作为对一代名将的纪念。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南阳日报(2013-11-0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孔子“不”鼓励高尚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