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商丘

走进商丘非遗 火神祭祀:不灭圣火的延续

2013/4/20 14:34:06 点击数: 【字体:


    火神台又叫阏伯台。说起火神台这个名字,现在的大部分商丘人都知道。然而在20多年前,知道火神台的商丘人却寥寥无几。“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曾对火神台在商丘的知名度做过一个调查,结果人们十有八九都不知道火神台,或是不知道火神台在哪里。”火神台景区管理处副主任胡献良说。

    那么,火神台为什么在30年前默默无闻,而现在又广为人知呢?这里面的答案离不开火神台文化内涵的兴起和重建——对火神祭祀的现代性传承。

    改革开放以后

    火神祭祀得以恢复 进而形成庙会

    火神台并不仅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台子存在的,它能够经历中华千年历史而屹立不倒,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承载人们对祖先崇拜和仰慕的祭祀平台,凝聚了历史的精神,进而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先不谈历史传说中的火神台和火神祭祀。我们先说一说大家都能看得到,回忆起来的现在的火神台以及火神祭祀。

    还是在1978年的时候,原商丘县火神台村的村民就开始自发的到火神台进行祭祀活动,中断了近30年的火神祭祀得以恢复。但是,直到1986年,火神台上都没有香火,甚至是连火神的神像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火神台上早就没有神像了,火神台周围的那些苍天古树也早就没有了。“但是,后来去火神台祭祀的村民都是非常虔诚的。到正月初四的时候,村里的老人都会爬到火神台上,对着空无一物的火神台大殿叩首跪拜。”胡献良说,“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香可以买,所以即使在正月初七火神阏伯生日那天,火神台上也没有香火。”

    改革开放后重新兴起的火神祭祀是先有“庙”后有“会”的。“庙”是对火神的祭祀。“会”就是集会。“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及后,火神台周边的村民对各种农具的需求量开始多了,同时人们手里也开始有钱了。因此在农闲的时候,主要是在农历正月初四到初七这段时间,依附于火神祭祀的集会就开始形成了。”胡献良说,大概在1986年的时候,火神台庙会开始初现规模,而火神台上开始有神像和香火也出现在1986年。

    上世纪80年代

    火神台修葺一新 火神祭祀开始兴起

    虽然现在不好说商丘最早的文化旅游项目开端于何时,但是火神祭祀和火神台绝对可以说是我市最早就被包装的文化旅游项目之一。

    1988年,当时还是火神台村党支部书记的胡献良在报纸上看到了国家开始支持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在那一年,以火神台村为主,加之周边的陈庄和李肥园等村的配合,火神台开发基金会成立了。

    “早在1982年的时候,火神台村的村民已经开始对火神台进行保护修复了,那时候村民都是捡石头对火神台进行修葺。1986年,当时的村办企业出钱,村民出力,在火神台上修建了一尊火神像,并在火神台周围拉起了围墙,大致修缮了火神台前面的土路。”胡献良说,现在火神台上的神像修建于1988年,当时修建火神像以及火神周围的六尊石像花费7000多元,加之对火神台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当年共花费4万块钱。这些钱都来自于火神台开发基金会。

    “修复名胜古迹,发展旅游事业,振兴地方经济”是当时火神台村提出的口号,也是基于这个口号,火神祭祀和火神台开始正式作为旅游项目被开发了。

    火神台的修葺一新和火神祭祀的兴起,带动了火神台庙会的兴起,当时的火神台庙会管理处随之开始对各种行业进行区域分划管理。“当时有很多行当来参加火神台的庙会,有牛马行、猪羊行、皮钩行、绳行、席行、灯笼行、黑白条行等等。其中尤以牛马行和猪羊行的规模最大,春节庙会那几天,火神台周围出售的牲口就有两三千头那么多。”回忆起当年火神台庙会的景象,胡献良说起来依然很激动。“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火神祭祀和火神台庙会就呈现出很大的规模了。虽然与现在庙会期间200万人次的规模比起来,当年 20万人次的人流量少了很多,但在当时来说,有这么多人参加,场面还是很热烈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还在商丘师院上学,逛火神台庙会是当时过年主要的娱乐项目。那时每到正月初七,我就和同学一起去火神台逛庙会。”火神台景区管理处副主任胥敬山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

    火神台景区迎来辉煌 传统祭祀减弱

    虽然火神祭祀在1978年后就开始了,火神台景区的修葺在1988年就完成了,火神台庙会从1986年开始就初现规模,但是以火神祭祀为文化核心,以火神台为平台,以庙会为主要形式的火神台景区直到1995年才开始迎来它的辉煌。

    “1995年,开始有外省人参加火神祭祀,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来自山东曹县的祭祀团。”胡献良回忆说,当年,山东曹县好几个村的村民打着“山东曹县进香团”的大旗,抬着四角方桌,带着各种祭品,吹着响器,轰轰烈烈地来到火神台前进行祭祀活动,而且后来连着三年都来参加。

    “后来,还有安徽和江苏的人来参加火神祭祀。直到2000年,火神祭祀达到顶峰。那些年,每年庙会期间,火神台前都锦旗招展,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胥敬山说,随着祭祀团体的增多和祭祀形式的丰富,火神台庙会也随之热闹起来。

    在上世纪80年代火神台庙会恢复没几年的时候,火神台村就开始到外面“请戏”了。而从1995年开始,来火神台演出的戏班子多了很多,大型祭祀团体也多了很多,隔着老远就能看到火神台上的香火。可以说,火神祭祀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年终于恢复到了它应有的景象。但是,当时谁也想不到这种热闹的景象背后,隐埋了不小的危机。

    “基本上从2000年开始,大型的祭祀团体就消失不见了,虽然后来每年的火神祭祀和火神台庙会的规模都不断增加,但是一些传统的文化内容却很难见到了。”胡献良说。

    “现在的民间祭祀活动,都是以家庭为主,辅以个人祭祀。祭祀单位的减小必然导致祭祀内容的简略,最后就是对传统祭祀形式的遗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火神台庙会的主要内容——民间传统文化的需求开始减少,从而减少了民间艺人对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以至于手工艺技术逐渐失传和消亡。”胥敬山说,“火神台景区的发展,核心是对火神祭祀的保护和开发。如果单单靠着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开发旅游,那么火神台就将失去其延续了千年的生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何赋予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火神祭祀以现代的意义,进而延续其传承了千年的那颗不灭之火?如何将传统的祭祀内容和文化内涵发扬光大,进而在坚持传统祭祀内容的基础上赋予其现代内涵?这不仅成了摆在火神台景区管理处面前的大问题,更成了摆在商丘这个具现代和传统于一体的快速发展的城市面前的大问题。

    2007年2月列入非遗名录

    保护文化内涵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2000年,火神台景区转为乡管。2006年,火神台景区开始由睢阳区管理。

    2001年,景区投入135万元对火神台景区的围墙、台院和前院广场进行修缮。2003年,进一步投入23万元,对火神台台基进行加固,同时修缮了钟楼和鼓楼。火神台景区面积由最初的不足40亩扩大到目前的800多亩。

    2007年2月,火神祭祀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目前火神台景区受到财政和人才缺少的影响,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是借助于申请省级非遗的过程,我们对火神祭祀的文化内涵以及火神台庙会的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已见成效。”火神台景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吴超群全程参与了火神祭祀申遗的过程,谈起对目前火神祭祀的保护,他感慨良多。

    要重新论证火神祭祀活动的重要价值:火神台庙会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它本身的文化内涵上,这种尊祖、祭祖、拜祖的行为和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是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点。这一习俗传承千年至今,始终影响着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为物资交流和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理想的场所,继而带来了商业和文化的繁荣,从而推动了社会进步。

    同时,通过政府层面对内对外宣传火神祭祀的文化内涵,投入资金奖励民间艺人的技艺传承和创新,组织全市的民间艺术大赛,对火神台庙会上的民间传统项目进行开发和保护。另外,针对庙会期间农村群众的要求,举办各类送科技活动,使火神台庙会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尊祖、祭祖、拜祖为主题,开发大燧皇陵景区,充实火神祭祀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火神台已发展成AAAA级旅游区,规模逐年扩大,周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庙会上,有各地的地方戏、曲艺、杂技、魔术及高跷、鬼会、竹马、旱船、肘歌、花棍、拉秦桧、武术、龙灯等各种民间艺术;有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枪、花剑、花刀、泥狗、泥鸡、面人、糖人、花灯笼、琉璃蹦蹦、泥响儿、竹响儿等民间手工艺品,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琳琅满目,尽显民间艺术水平。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火神祭祀被列入非遗名录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和开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性延续,是对历史的尊重。如今的火神祭祀以及火神台庙会借助于我市对旅游行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更加具有符合传统文化传承的内涵,具有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形式,具有更加强有力的生命。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商丘网 2012-05-25 作者:祁博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