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商丘

雅也下里巴人 俗也阳春白雪

2013/5/2 10:13:42 点击数: 【字体:


    当初采访电影《就是闹着玩的》,片子还没看,只为一点感念,心已肃然起敬。

    一部电影能走多远,如同一个人能流芳多久,凭借的一定是有东西。《不是闹着玩的》系列电影“闹”得有东西,就是生活,河南新农村的新现状、新进步、新发展,河南农民的新面貌、新追求、新精神。作为《就是闹着玩的》制片人、主演,王彤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是位北漂,对于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看河南人,他焦虑过;对于作为农业大省、文化大省的河南却很少听到河南农民的声音,他失落过。“与其有工夫指责,不如实实在在做事”,他们的《就是闹着玩的》就是要讴歌,要接地气,讲河南百姓自己的故事,演河南人新时代的苦与乐。

    他们还不约而同地提到东北农民和“二人转”。“二人转”起初被认为俗,大俗,可东北农民凭借这种独具风味的艺术形式,不仅走出东北,走向全国,而且走上了极其高雅的央视舞台,以大俗征服了大雅。

    一个开放的时代,无论是城市崛起,还是农民进步,发展的强音要“广播”出去,最轻快而又迅捷的传播形式,莫过于文艺,比如曲艺。而曲艺既成经典的,且历经积淀与检验,能够雅俗共赏的,莫过于优秀的戏曲类非遗。

    同一样戏曲形式,各有各的地方特色。这一点告诉我们,“融合”既是历史的,也能是现在的。历史的融合让它们流播与发展,当下的融合让它们传承与新生。

    曾经听人把“怀柔”一词诠释到了极致,他说,“怀柔”就是“拉到怀里揉碎你”,此后自然是融为一体,难分彼此。融合当如怀柔。再俚俗些说,融合亦如《我侬词》般的表达: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东北“二人转”之所以走得远,是东北人将大俗的“二人转”拉进并揉碎在了大众的怀里,这是一种何其温柔的“侵略”,力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地影响和浸染,渐行渐近时,让急需精神食粮的大众,不知不觉间接受,不知不觉间留恋。

    这般启示与借鉴,是取之不竭的。

    豫东大鼓书——有多少辉煌可以重来 

    不久前采访一位曾获“兰亭奖”的中国书协会员,时至今日,他的一句话让记者依然沉浸其中。他说,艺术与生活的贫富无关。

    通常人们以为,生活好了,才会有“闲心”想到梦想,想到精神,而梦想和精神的东西恰恰是艺术。可我们翻开历史看看,的确,戏曲等艺术的形成与盛行,更多是在民间,是在百姓并不富裕的时期。小时候同学的哥哥,我们小孩子早起邀在一块上学时,常常能听他敲着床帮大声习唱大鼓书。邻庄还有一位女大鼓书艺人,现在还能记起她叫毛妮,有她来庄上唱戏,夜晚的村庄就是她一个人的村庄了,男女老少,家家空城。

    如果说“毛妮们”是为讨生活,那么多的贫穷百姓呢?他们住着茅屋,吃着糙饭,他们的狂热不亚于艺术家之于艺术,是为什么?鉴于此,说“艺术与生活的贫富无关”,不无哲理与警示。

    大鼓书作为戏曲类非遗流行整个中国,河南大鼓书作为河南重要剧种又流行河南全省。而作为河南大鼓书的重要流派,豫东大鼓书又流行全商丘。

    豫东大鼓书流行于夏邑、永城、虞城、睢县、柘城等地,不同时期各有点亮那一个时期的辉煌成就。民国八年,夏邑县的周治信、张治信以及唐东彪、唐志修、唐志军等,对流入的山东大鼓进行改革,去掉山东语言,融入河南地方音乐曲调和方言俚语,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特别是唐氏三兄弟,更是名噪一时,被誉为“唐家三盘鼓”。民国十四年,睢县的高成彬、永城的刘福昌跻身于河南大鼓书名家。新中国成立后,永城大鼓艺人革除了以往惯用在拖腔时抖动嗓音的“绵羊腔”,吸收坠子、豫剧、柳琴及山东琴书的优美旋律,丰富自己的唱腔。1964年,在河南省现代曲艺会演中,永城15岁的女演员牛秀丽所唱大鼓《三催劳模》以其新颖的唱腔与表演轰动一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书大师柳敬亭曾三次来商丘,一是献艺,二是看望名士侯方域。不知那时的豫东大鼓书,或是别的曲艺形式,给没给他留下刻骨的记忆与影响。

    柘城大鼓书——异军何时再突起

    柘城大鼓书创始于柘城县陈青集镇汪庄村。据传1640年,一位朱姓官绅为避难流落柘城县汪庄村定居下来,后靠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乡绅。其60岁大寿时,家里为他请了很多戏班祝寿,其中就有大鼓书。朱姓官绅对大鼓书情有独钟,便将大鼓艺人留了下来。就这样,大鼓艺术在柘城县汪庄村落地生根,世代传承,至今已有370余年的历史。

    柘城大鼓书一度成为豫东大鼓书的“新异军”。上个世纪80年代,传统曲(书)目开放、大鼓书演出活动迅速恢复时,柘城县出现了一个“曲艺村”,就是陈青集镇的汪庄村,全村大鼓艺人超百人。

    柘城大鼓书曲调优美,唱腔粗犷,节奏感强,是豫东群众十分喜欢的曲种之一,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和其他民间曲艺一样,近年受广播、电视等的冲击,柘城大鼓书也渐遭冷落,专业演出人员大幅减少,著名艺人所剩无几,后继乏人,演出活动也随之越来越少,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2008年9月,商丘市人民政府将柘城大鼓书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

    2009年6月,柘城大鼓书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艺人李久义为柘城大鼓书第八代传承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鼓书代表性传承人。

    农闲时节,夜里鼓一敲,十里八村的人聚到一起,那场面的确够壮观。还有,一部大书唱二三十场,一场唱四个多钟头,一个村庄,拉起来就是一个月,那戏听得,也的确够过瘾。这样的回忆可以让多少人温暖重温?可它也的的确确不好重来了。 

    豫东琴书——识时务顺势转身 

    琴书刚形成的一段时期,琴书艺人一般是被一些达官贵人或有钱乡绅请入客厅演唱的。

    因受这种“宫廷风”的局限,琴书艺人一般不在庙会这样的杂乱场合演唱。即使被盛情相邀,也要求组织方在庙会旁边专找一个大院子。旧时的琴书艺人不像其他曲艺艺人可以手舞足蹈、随心所欲。在达官贵人及有钱乡绅家里演唱,要双目微睁,不能左顾右盼、摇头晃脑。因为听书的不是老爷太太,就是夫人小姐,稍有疏忽,就可能带来麻烦。

    新中国成立后,琴书从达官贵人的庙堂之上逐渐走进民间,成为庙会及农村街头上的曲艺品种。很多琴书艺人开始在表演中吸收其他曲艺的特点,加进了一些手势、步法、躯体语言。躯体语言的融合,使琴书的表演效果明显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豫东琴书是商丘主要曲种之一,在豫东传承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分布地区遍及商丘、周口等市及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其他县(区)。1988年,当时的商丘地区文化部门曾对全地区琴书艺人进行普查,得到的数据是:全地区登记艺人972人,豫东琴书艺人233人,占艺人总数的24%。就人数而言,在商丘,豫东琴书是仅次于河南坠子的第二大曲种。

    流传于商丘的琴书统称豫东琴书。豫东琴书擅长于叙述故事,抒发感情,有说有唱,以唱为主,道白简约,旋律优美婉转,抒情缠绵。因此,琴书艺人要有高超的乐器演奏技能。在琴书场所,听众不仅为听故事之奇,更是为了欣赏琴书那清丽动情的唱腔和悠扬悦耳的音乐。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一段时期,河南坠子在豫东民间异军突起,大行其道,很多大鼓、评书艺人开始改唱坠子。在这种情况下,豫东琴书仍然稳住了市场,并得到发展。 

    柘城民权豫东琴书——一半欢喜一半忧 

    2009年6月,柘城民权豫东琴书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项非遗之所以称“柘城民权豫东琴书”,是因为豫东琴书在近现代演出和传承过程中,逐步演化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以柘城县琴书艺人刘广会为代表的“刘派”,另一个是以民权县琴书艺人王宝聚为代表的“肖派”。

    “刘派”是豫东琴书的代表流派,起源于清朝末年,创始人为刘广会的祖父刘存礼。刘存礼在演出生涯中不但继承了琴书的传统唱腔,而且借鉴河南坠子的音乐和唱腔改进了琴书的“二板”,创新出新的板式,作为主基调进行应用,使琴书的唱腔变得更加悦耳动听,更具有豫东地方特色,从而打造出新的流派,且收徒传艺,代代传承。

    民权“肖派”代表王保聚,14岁开始学艺,有一副好嗓子。1973年,在商丘地区组织的曲艺会演中崭露头角,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和观众的欢迎。他演唱的琴书《三打雄州》被录制成磁带,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行全国。

    1978年,柘城县组建了以著名豫东琴书艺人刘广会、韩巧莲、徐长峰等为骨干的说唱团。说唱团勤奋敬业、锐意创新,经常在戏台上以河南坠子、豫东琴书等形式进行表演。此后,刘广会、马忠臣等人大胆创新,将传统曲目《回龙传》《五侠剑》改编成连台曲艺剧,以河南坠子和豫东琴书的唱腔韵调,以戏剧舞台形式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曾经,河南省著名曲艺作家张久来应邀至柘城采访并编写戏剧《黑老吉》,受说唱团连台曲艺剧启发,将《黑老吉》一剧的唱段全用河南坠子、豫东琴书、河洛大鼓等曲艺唱腔演唱,称为“曲艺剧”。后经省歌舞剧院排演,在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中一炮打响,荣获一等奖。

    2002年冬,柘城县说唱团资深演员徐长峰自掏腰包,投资3万多元,购买了服装、道具、音响等舞台设备,组织20多名曲艺人员重新排演连台曲艺剧。2004年春,该团正式把这种以河南坠子、豫东琴书唱腔为主的连台曲艺剧的表演样式定名为“坠琴剧”。这种表演形式,让豫东琴书彻彻底底地从庙堂走进民间,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品种。

    一半欢喜一半忧,近年来,柘城民权豫东琴书发展上有创新之喜,生存上却也一样有举步维艰之忧。加以保护,并非欢喜;身为非遗,同样堪忧。怎么办?

    五指三长两短,握起来,因为“拳头”不仅有力量,有时也引领方向。譬如东北“二人转”。【原标题:戏曲非遗:雅也下里巴人 俗也阳春白雪】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京九晚报 2013年5月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