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泥塑从一个概念到一种文化的认知,源于王小波那尊颇受争议的裸体泥塑。
王小波是一位犀利的思想者,他目光犀利,思辨犀利,表达犀利。从大学教授的位子退下来,他选择做个自由撰稿人。他粪土名利,把自由和思想作为毕生的追求和表达。英年早逝,这是他的不幸。至于是不是中国文学界、思想界等的不幸,这一点一样颇受争议。
2007年,25岁的大学生郑敏为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雕塑年展”,为王小波泥塑了这尊裸体雕像。从一块大泥巴到一个泥人雕塑再到变成王小波,郑敏成功了。但争议以及来自王小波家人的阻力,让这尊泥塑至今仍被雪藏。去年,已成雕塑家的郑敏微博公布他在为韩寒泥塑一尊裸体雕像,取名《喂》。于是很多人跟帖,表示好奇和关注。且不问这是不是旨在掠人视听的噱头,但这样的举动,无疑让人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或多或少对泥塑产生兴趣,做些深入认知也说不定。
在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历史相当古老了。从荒漠中石窟塑像到寺院庙宇彩塑,从秦始皇兵马俑、唐三彩到各地出土文物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可窥见一斑。近年来,或许受木雕、玉雕甚或冰雕、沙雕等诸多新的艺术形式的冲击,泥塑这种艺术文化遗产越来越面临传承尴尬和发展挑战。加上泥塑不易保存和运输,这种种现状下,泥塑艺术的市场被激活和做大,都成了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