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宫殿芒砀山
2012/5/11 14:16:3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从梁孝王刘武开始,西汉梁王死后可能全部葬于芒砀山群。加上王后、嫔妃和文武大臣,芒砀山群该有多少地下宫殿?
现在已查明的汉代梁国王陵有21座,其中已发掘的有7座。已发掘的汉代梁国王陵,一个比一个气派,一个比一个财宝丰盈。梁王们想把墓葬中财富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享用,但事实让他们失望了……
“敦煌之前的敦煌”
走进河南博物院一楼第四厅,由北往南,随着脚步的行进,你会发现,厅内南墙壁慢慢在变亮。再往前,当你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时,眼前就豁然亮堂起来———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镶在玻璃壁罩里的巨型壁画,画面恢弘大气,随意洒脱,青龙、白虎、朱雀、云气各以不同的姿态,在画面上书写着一种精神。当你走开时,亮光又慢慢变弱,直至熄灭,周围又归于幽暗。
这种自动调控灯光,是河南博物院为保护壁画专门设计的,为的是避免灯光对壁画的损害,但又不影响人们对壁画的观赏。
实际上,这幅壁画是被密封的,它处于一个恒定的小环境之内,外面的冷热、干湿与它无关,就连紫外线都伤不到它。壁画所处的小环境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限制:温度在21摄氏度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1摄氏度;相对湿度也被控制在35~50RH之间。
随着灯光渐渐出现在你眼前的这幅壁画,一直被文物保护工作者像对待生命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比宝贝还要“宝贝”。这幅壁画就是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国宝级稀世珍品《四神云气图》,它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永城芒砀山古汉墓。
埋藏过这样一件宝贝的古汉墓该是怎样一番模样?这古汉墓里还有多少宝贝?下面是关于芒砀山古汉墓的几个细节: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因为永城古汉墓而锒铛入狱的文物贩子、盗墓贼有数十人,其中一人被枪决。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电视片《追踪309》,这部电视剧就是以永城芒砀山为背景的。
有资料显示,三国时曹操曾在芒砀山盗墓,拉走了72船宝物。据说靠着这72船宝物,曹操的数十万大军过了三年。
从梁孝王后墓中清理出的墓道塞石有近3000块,这些经过精工磨制的石头是为防止后人盗墓而设置的,每块重1000公斤至2000公斤。据专家推算,在未被盗掘之时,梁孝王后墓中的墓道塞石数量应在5700块~6200块。
●农民奇遇 钻出惊世发现
河南博物院里被当成宝贝一样精心呵护的《四神云气图》,出自永城市柿园汉墓。
柿园汉墓的发掘,与柿园村一个叫赵德友的村民有关。
1986年5月的一天,赵德友像往常一样,背着电钻来到自己承包的采石塘,准备放炮采石。当时,采石是柿园村民的主要副业。
当他打开电钻开始钻眼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电钻的钻头脱落后不翼而飞。他趴在钻眼的地方仔细查看,发现那里有一个黑洞。钻头看来是飞进了这个黑洞里。
赵德友当时就意识到这里有可能是个古墓,但他没想到,这个古墓里有幅牛气得让人头晕的《四神云气图》。(图1)这座古墓是汉梁共王刘买的陵墓,是汉代梁园八代九王二十一个墓葬中的一个。
或许是出于好奇,赵德友用铁棒撬开了墓门,走进了墓室……
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18年,但村民们讲起来仍然像说昨天的事一样。
原因很简单:对于赵德友第一个走进梁共王墓室这件事,很多人感到愤愤不平。
在几年前,赵德友家突然来了一群警察,对他家里进行了地毯式搜查。原来,有人举报说,赵德友在家里晾晒从古墓里取出来的“金缕玉衣”。
在赵德友家当然没有搜查出“金缕玉衣”,就算他有,他也不敢拿出来晒啊,想想吧,借给他十个胆儿,看他敢不敢?
但赵德友确实进过梁共王墓室,这难免让人想入非非。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与汉墓有关的发财传说在民间流传。
商丘地区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进驻柿园汉墓,是在赵德友发现古汉墓两个月以后。当时,墓道和墓门顶部已暴露,有村民沿着原盗洞进入墓室,使室内一些结构受到破坏。1986年7月,商丘地区文化局迅速组织人员对墓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绘图和拍照。
“看上去让人心疼!”永城市文物局文物科副科长陈钦源说。
1987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批准,原商丘地区文化局和永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柿园汉墓进行发掘,陈钦源是发掘人员之一。
当时,陈钦源顺着原有的窄窄盗洞,倒退着匍匐进洞。当来到主墓室后,他一下子被震惊了,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在他眼前的,是由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壁画图案。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
龙居于画面中间的显要位置,约占整个室顶壁画面积的一半以上———龙身有两丈多,龙头伸向东南方向,巨牙亮目,长须飘摆,头顶长着鹿角;龙张口吐舌,舌尖卷着一头怪兽;巨龙的前两足一足踏云气,另一足踏翼,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另一足长花朵。整个龙体弯曲逶迤,巨大粗犷,在周围云气纹图案的衬托下宛若“飞龙在天”。
巨龙与朱雀、白虎、怪兽、灵芝、云气纹共同组成一个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灵动飞扬的大写意图,将墓主乘龙升仙的主题表现得非常突出。这幅壁画透射出王者的霸气和随意。
专家们称这幅壁画为“历史最悠久、篇幅最宏大、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宝。因为这幅壁画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所以被称为“敦煌之前的敦煌”。
然而遗憾的是,壁画的顶部中间被进入的农民碰掉了一块,南壁中间以下部分由于触摸和刻画,也受到严重破坏。
如今,每当回忆起最初走进柿园汉墓的情景,陈钦源依然有心痛的感觉。
两千多年啊,走过了两千多年历程而基本保持“鲜活”的壁画,是多么珍贵啊!这幅壁画上哪怕是极微小的一丝损坏,都足以让每一个文物工作者心痛不已。
●专家出手 竭力保护国宝
从1987年到1991年,历时四年,对柿园汉墓的发掘顺利进行。
这座曾被盗掘过的柿园汉墓,除了《四神云气图》外,还给了现代考古学家另一些意外的收获。在墓门外封石底部发现一钱窖,钱窖内藏有大批西汉早期流行的“半两”铜钱。经清点,这些铜钱共225万枚,重约3吨。铜钱在埋藏时分层成串排列,每串在1000枚左右,穿钱的麻绳已经炭化。在墓道中段封土下面,出土了骑兵俑40件、车20乘和许多马的饰件。车马饰件多为铜质鎏金。车通体彩绘有云气纹等,高贵豪华,显示出王室的尊严与富裕。骑兵俑携弓佩剑,两腿作骑马状分开。可能马为木质,已化作灰土。随俑出土的拓翼箭镞虽历经两千余年,却无丝毫锈斑,锋利如新。在车队后面,还出土有3件仕女俑。仕女俑身材修长,面容俊俏,是典型的汉族美女形象。
1991年,柿园汉墓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考古界的专家都知道,在众多的壁画遗存中,墓室壁画很少,西汉早期的更少。因而《四神云气图》壁画成为我国时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然而,在柿园汉墓被发现后,壁画《四神云气图》很快就显现出衰败的迹象:表面彩绘层起翘脱落,颜料退色,壁画固定件有松脱现象,壁画整体弯曲变形严重,交接处产生裂缝,画面在局部产生翘曲开裂等。于是,《四神云气图》的保护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1992年,《四神云气图》的保护工作正式开始。这一年,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开始对壁画进行揭取。
1994年,《四神云气图》被移交给河南博物院(当时称河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对壁画《四神云气图》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有关领导指示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迅速拿出保护方案。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壁画陈列环境做出调查和监控。调查结果显示:壁画的破坏与壁画后背支撑系统的变形有直接关系,壁画陈列环境温湿度波动范围过宽促使壁画的破坏加速。在此基础上,专家一边对壁画陈列环境进行加湿处理,一边以调查和分析结果为依据制订壁画保护的初步方案。当年11月,这个经专家论证通过的壁画保护方案经河南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同意并批准了这一保护方案,并拨款40万元对壁画《四神云气图》进行综合研究和保护。
河南省文物局的张天玉女士说,为了保护好《四神云气图》,博物院动用了所有的相关技术人员,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
2003年2月26日,河南博物院“西汉《四神云气图》壁画综合保护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验收。
对一件文物成立专门的攻关小组,提出专门的保护方案,这在河南博物院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四神云气图》的保护工作动用人力之多、花费财力之大,都堪称河南博物院之最。
2003年11月24日,我走进河南博物院一楼第四厅。厅里是略显幽暗的灯光,站在北部向南看,那里是一片黑暗。当我渐渐向南行进时,有灯光渐渐亮了起来,最后,当我站在壁画前时,眼前一下子亮堂起来。
展现在我眼前的,就是《四神云气图》,那是一种灵动的意象,是飞扬的幻想,是图腾的狂舞,是死去活来的洒脱。
我仿佛站在历史巨人的脚下,我能看到他赤足上的鲜红脉管;我又恍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能看到历史飞舞的霓裳。
《 四神云气图》,一个繁盛朝代的象征,一种王家霸气的象征,一个上升着的帝国的象征。
八代九王葬芒砀
●芒砀山上 多少风流人物
在古人眼里,尤其在西汉一代人眼里,人死后是可以升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死是生的继续。所以,在《四神云气图》里,表现了墓主死后乘龙升天、追求生世般快乐的理想和愿望。
“视死如视生”,也许正因为此,西汉一代,人对于今生与来世的态度表现得豁达乐观。所以葬在芒砀山的梁国八代九王,都把自己的墓建得辉煌气派,为的是死后继续王家的排场。
墓葬,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2003年11月12日,在永城市文物局周锡学的陪同下,出永城市区,向东北行约33公里,我们来到了出土《四神云气图》的柿园汉墓,来到了埋葬着西汉梁国八代九王的芒砀山。
展现在眼前的,是伤痕累累的群山。由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隆隆的爆破采石声每天都在山上不断响起,芒砀山群的大部分山体已被严重破坏。
历史上,芒砀是黄淮大平原上的一处颇有名气的群山。(图2)由以海拔156.8米高的芒砀山为主峰的10多座小山头组成的芒砀山群包括:芒砀山、保安山、僖山、夫子山、铁角山、黄土山、窑山、南山、渔山、磨山、邵山、马山、周山等。芒砀山最高,海拔145米的渔山次之,其余海拔均不足百米。芒砀山群总面积10多平方公里。
芒砀山群属皖北丘陵的西延部分。春秋时期,芒砀山属宋国。秦初在这里置砀县,又置砀郡,砀郡城址至今犹存。西汉时期置芒、砀二县,砀县属梁国,芒县属沛郡。东汉时芒县改称临睢县。
据史书记载,古时,芒砀山群周围湖泊沼泽相连,树木茂盛,河流纵横。历史上许多重要战争都发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历史上许多有影响的名人曾在芒砀山一带活动,留下了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
芒砀山群就是一幅历史画卷,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春秋时期,孔子“去曹适宋”,途经芒砀山。正好天降大雨,孔子只好到崖下避雨。现在这里还有夫子避雨处和孔子石像以及为纪念孔子而建的文庙。
秦朝末年,陈胜起义,后被部将杀害,埋葬于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现在这里存有陈胜墓和郭沫若手书石碑。
汉高祖刘邦以亭长身份带领民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经芒砀山时斩蛇起义,现在这里竖立有汉高祖斩蛇碑。汉文帝年间,为纪念刘邦发迹之地,在芒砀山南侧山脚下建起了高祖庙。据《史记》记载,刘邦曾隐藏在芒砀的山泽间。他的夫人吕雉到有紫气祥云的地方寻找,往往能找到刘邦。今天芒砀山的紫气岩,传说就是当时刘邦隐藏的地方。
西汉建立后,分封诸王,芒砀山属梁国。梁孝王刘武在位时筑东苑,苑内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等美景,都在芒砀山左右。最终,梁孝王选择芒砀山为自己的最后归宿,在保安山为自己修筑了陵墓。后来,西汉梁国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死后都葬于芒砀山群。
如今,八代九王占据的山头大都已面目全非,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到处是采石崩山留下的疤痕。而两千多年前的池沼泽国,经千年开垦已变成了万顷良田。
2003年11月的一个冬日,我站在芒砀山主峰,倾听着耳边雄迈悲凉的松涛声,俯瞰着苍苍茫茫、雾绕云罩的沃野良田,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像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浮现。
从西汉开始,芒砀山屡屡被历史选中,成为一些重要事件的历史舞台。
东汉末年,刘备、张飞等与曹操大战于徐州,兵败后张飞退据芒砀山,筑寨称王。张飞所筑山寨,至今犹存两米有余的石墙。
曹操曾率大军进入芒砀山,挖开梁孝王墓,得金宝万斤。据说,曹操所得宝物足足支撑了三年军需。
唐朝时,起义军曾与唐兵大战于磨山;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占据芒砀山与明军抗衡;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鲁雨亭血染芒砀山,现建有鲁雨亭纪念馆。
●西汉梁国 留下壮观陵墓
历史犹如长藤,上面总长满了或大或小的瓜。芒砀山的汉梁王墓葬群,便是这些瓜中的成员。
在汉梁王墓葬群中,已经发掘的部分主要是梁孝王陵区。该陵区包括保安山、僖山,主要景点有梁孝王墓、梁孝王王后墓、梁孝王陵寝遗址、柿园汉墓、泰山奶奶庙、歌风台和僖山金缕玉衣墓、西汉梁国王后墓及汉画像石墓。
说起来,最早的梁王并不是刘邦的子孙,而是他手下的大将彭越。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封魏豹为魏王,封彭越为魏国的相国。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约彭越、韩信共击楚军,彭越按兵不动,致使汉军大败。谋士张良向刘邦建议:“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于是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彭越为西汉梁国的第一个国王。
彭越被封为梁王,并不是刘邦本意,所以在汉高祖十一年,刘邦找了个理由,以谋反罪诛杀彭越,梁国随即不复存在。
公元前196年,皇子刘恢被封为梁王。高皇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刘恢被迁为赵王,吕后的弟弟吕产被封为梁王。但吕产一直待在京城长安,并没有到梁国赴任。吕产被朝中大臣杀掉后,公元前178年,汉文帝的小儿子刘揖被封为梁王。公元前169年,刘揖从马上摔下而死,谥为梁怀王。刘揖去世后,没有子孙继承王位。大臣贾谊认为梁国位置重要,他向汉文帝建议说应该选择可靠的人为梁王。文帝听取贾谊的建议,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这就是梁孝王。梁孝王刘武“以窦太后少子故,有宠,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赏赐不可胜道,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梁孝王刘武过着奢侈豪华的帝王般生活,“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
梁孝王刘武既富有,又得皇上恩宠,在西汉诸王中能与刘武相比者没有。每次入朝,梁孝王都与他的哥哥景帝同车、同饮、同游猎。景帝有次和梁孝王一起饮酒时曾说过“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王感到很高兴,因此也十分替皇上卖力。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反叛,以“诛晁错,清君侧”之名率军西进。梁孝王死守睢阳,派韩安国、张羽为大将军,抵抗吴楚联军。吴楚受到顽强阻击后停步不前。梁国在平叛七国之乱中确实起到了屏障作用,因此梁孝王更受皇上宠爱。这一时期是梁国最强盛的时期。
汉景帝废除太子后,窦太后想让梁王继承王位,此举遭到袁盎等大臣的坚决抵制,因此梁孝王怨恨袁盎等,派羊胜、公孙诡等人刺杀袁盎等10多人。皇上查出刺杀行动的幕后主使是梁孝王后十分恼怒,从此不再和他同车出游。
公元前144年6月,梁孝王病死。梁孝王死后,梁国被分成五块,梁孝王的五个儿子每人继承一块地方,而梁王的爵位被长子刘买所继承。梁共王刘买治下的梁国疆域已经大为缩小,其实力与梁孝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梁共王刘买死后,他的儿子刘襄袭位,史称梁平王。梁平王时,其妻任王后与李太后(梁孝王王后)为罍樽(据专家估计,罍樽可能是一种精美的青铜器)发生争执。皇上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说梁王不义,造成家庭不睦,遂削去八城以示惩罚。至此,梁国只剩下十个县城。
此后又经历贞王刘毋伤、敬王刘定国、夷王刘遂、荒王刘嘉、刘立、刘音等,梁国逐渐衰落。汉成帝元延年间(公元前12年~公元前9年),梁王刘立因数次杀人,又被削去五县。平帝元始年间,刘立又因和中山卫氏勾结被新都侯王莽废为庶人。公元5年,梁国废除。从梁王刘襄到刘立的几十年间,梁国所辖仅有数县,而且这时仅能“衣食足税”。
据专家介绍,从梁孝王刘武开始,西汉梁王死后可能全部葬于芒砀山群。加上王后、嫔妃和文武大臣,芒砀山群该有多少地下宫殿?这样说来,目前发掘的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现在已查明的汉代梁国王陵有保安山梁孝王墓、李王后墓、柿园汉墓、僖山金缕玉衣墓等21座,其中已发掘的有7座。
已发掘的汉代梁国王陵,一个比一个气派,一个比一个财宝丰盈。梁王们的目的是把墓葬中的这些财富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享用,但事实让他们失望了,他们埋到墓中的一切都留在了现世。
历史是一只无情而莫测的手,两千多年光阴之后,“三百里梁国”的八代九王只留下了数座墓葬;历史又是那么缠绵温柔,它不忍心抛弃过去,将那远去的梁国辉煌写在了依然壮观的汉梁王墓葬群中,让后人追忆。
墓中犹做帝王梦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汉梁孝王刘武都是一个悲情人物。
梁孝王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的参与,才有了“文景之治”。但毕竟,“文景之治”不是“孝王之治”。
梁孝王虽然绝顶聪明,但他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他的悲哀在于,他有一个太能干的父亲和同样了不起的胞兄,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治理好国家。
●梁园风雅 一时名冠天下
如果单以纨绔子弟这个概念来评价汉梁孝王刘武,显然是极不公平的。作为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但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一千多年前,李白慕名到汉梁孝王梁园游览,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梁园吟》。除李白外,唐朝大诗人杜甫、高适、王昌龄、岑参、李贺,宋朝诗人秦观,明朝名士王廷相、李梦阳、侯方域等都曾慕名到梁园怀古。
梁园,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梁孝王自认为抗击吴楚有功,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长十里。”在这个广大的东苑中,建有许多宫室。仅在睢阳城中,就建有曜华宫、忘忧馆、吹宫、女郎台、文雅台、凉马台等。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以和京师的皇宫媲美。
梁园中还修建有许多假山岩洞,开辟有湖泊池塘,如百灵山(今灵台寺)、落猿岩、栖龙岫(在今山东单县)、望秦岭、鸿雁池、金果园、清冷池、清冷台、平台、南湖鹤州等。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人称梁王修竹园。梁园中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加之风景优美,确实是难得的游览胜地。天下的文人雅士如齐人邹阳、公孙诡、羊胜,吴人枚乘、严忌,蜀人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都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客。
梁孝王有时在宫中斗鸡、钓鱼,有时和门客一起,带领武士,在梁园内狩猎,有时兴趣所至,便饮酒作赋。梁园的风雅在当时名冠天下。
●西汉帝国 阔步迈向全盛
在梁孝王纵情声色之时,他的父亲汉文帝在做什么呢?
汉文帝正驾驭着汉帝国这辆巨型战车隆隆向前,驶向空前的盛世。
在政治经济方面,汉文帝发展生产,维护国家统一,平狱缓刑,知人善任。在生活作风方面,他节约俭朴,严于律己。从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在位的23年间,汉帝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生产恢复的局面,为汉朝跨入全盛时期创造了条件。后来的史学家们把汉文帝和汉景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统治的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公元前178年,贾谊给汉文帝上书,阐述了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回顾了汉初国弱民穷的状况以后,贾谊引用《管子》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来论述说:只有人民丰衣足食,才能安分守己,国家太平;如果人民缺吃少穿,就会起来反抗,封建统治就永远也巩固不了。他又说:“如果没有积蓄,不幸遇上灾年,政府用什么来救济?如果边境上出现了紧急情况,几十万大军的军粮又如何筹措?一旦天灾、战争接连发生,天下就会大乱。到那时再设法挽救就来不及了。”
贾谊指出:“粮食是国家的命根子。粮食多了,国家富了,什么事情都好办。攻则能取,守则能固,战则能胜,远方的敌人也不敢不服从。因此,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全国人民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积储多了,人民就会安居乐业。这就是以富安天下的策略。”
汉文帝很愉快地接受了贾谊的建议。当年正月,他就发布诏书,指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还亲自耕作,做天下的表率。这年九月秋收以后,汉文帝又下诏书,把汉初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也就是把税率减到原来的一半,以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10年后,即公元前168年,晁错又向汉文帝反映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建议。晁错认为,人一天不吃饭就要挨饿,一年不做衣服就要受冻。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就是慈父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儿子不做坏事,国君又怎么能管住人民不犯法呢?他说:“圣明君主在位,人民有吃有穿,这并不是由政府去管他们吃穿,而是由于政府执行了发展生产的政策。现在全国统一,这些年也没有发生水旱灾害,为什么人民还没有积蓄呢?主要是农业生产没有搞好。”
晁错指出,现在一个五口之家,至少有两个人给政府服徭役。他们能耕的土地不过100亩(相当于今天的30余亩),总收入不会超过100石。他们拖家带口,养老抚幼,全靠这一点收入。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就只好贱价卖粮,甚至借高利贷,到头来只有变卖田宅和妻子儿女去还债。大商人却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从中牟取暴利。广大农民落得离乡背井,家破人亡。
汉文帝接受晁错的建议,继续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采取的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一方面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为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千年一梦 何时才能猛醒
“文景之治”时期,汉帝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但梁孝王的心里却不太痛快。
文帝时,梁孝王坚守梁国,像一个牢牢的盾牌,为汉代前期发展赢得了和平;景帝时,他又在睢阳阻击吴楚联军达三月之久,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梁孝王觉得,自己为汉帝国立下不世之功,理应继承王位,统治天下。然而,他最终没有成为皇帝。
如果梁孝王真的成了皇帝,依他的豪放性格,汉代的历史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也许,天下会再多几处梁园?也许,汉帝国会因为他的奢侈而过早衰落?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梁孝王还是原来的梁孝王,西汉还是原来的西汉。
梁孝王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荣登九五。生前遗憾身后补,既然在现世无法“圆梦”,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个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规模巨大的陵墓,以便死后过过皇帝瘾。
容积约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10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在回廊与各室之间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据说,曾有人进梁孝王墓后几天走不出墓道。
与其他梁王的墓葬不同,汉梁孝王墓前有庞大的寝园建筑。这些建筑是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专人管理。按照当时的规矩,只有帝王的陵墓才有资格建寝园。梁孝王墓之所以建有寝园,当然是因为他一直忘不了他的帝王梦。
西汉自景帝开始,帝陵后陵都筑有陵园。一般来说,陵园都是宫城的缩影。汉代早期的寝园就在陵园内,位于陵墓的附近,属于陵墓的主要礼制建筑,又称为陵寝。寝园主要用于祭祀。
一般的王陵都是劈山后用巨石修砌,但梁孝王墓不是这样。梁孝王墓“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独特、布局之对称,都是罕见的。
2003年11月12日,在永城市文物局周锡学局长的陪同下,我再次来到汉梁孝王陵墓。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高高耸立的犹如宫墙一样的墓壁,他们仿佛在宣示着汉梁王心中的那个梦。
顺着墓道走下去,就走进了历史深处,走近了梁孝王。墓室里,梁孝王塑像静静地立着,他一言不发,目光里充满了悲怆。(图11)他目光投向的地方,是东方,是日出的地方。两千年了,他还在追
寻着他的那个梦吗?
墓室里边,触目皆是西汉一代的智慧结晶:从主室到侧室,从下水道到便桶,一切都闪烁着那个时代的智慧之光。
走出墓室,外面是灿烂的阳光,是无际的平原,是祥和安宁,一派繁荣。两千年的时间,沧海会变成桑田,梁孝王的那个梦,也该醒了吧。
柔情难度黄泉道
汉代丧俗,夫妻“同茔不同穴”。为了在死后能够继续相亲相爱,梁孝王嘱咐后人在他与李王后的墓穴之间挖一条黄泉道。
李王后气病而亡,黄泉道成了烂尾工程,梁孝王夫妻的爱情最终也没能穿透那厚厚的山体。
●大梦未圆 梁王命归黄泉
贵为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一直享受着超出一般的优厚待遇。
据《资治通鉴》载:“(梁孝王)每入朝,上使使持节以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射猎上林中。”和景帝坐同一辆车,那是什么规格!
窦太后最宠爱的儿子就是梁孝王,而景帝也非常喜欢这个能干的弟弟,所以窦太后、景帝、梁孝王母子三人常常在一起吃饭喝酒。公元前155年,母子三人又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亲情荡漾之时,景帝情不自禁地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景帝的意思是说,死后要把皇帝之位传给梁孝王。酒场上的话,很多时候只是说说而已,谁也不会完全当真。梁孝王当然也不会笨到相信这句话上,但谁不喜欢听好话呢?“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景帝说的虽然是酒话,却在梁孝王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皇帝梦的种子。此后不久,吴楚等国发动叛乱,梁孝王率军奋力阻击,在平叛中立下大功。随着在朝中地位的日趋重要,梁孝王心中那颗皇帝梦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并迅速地成长起来。
然而梁孝王最终没有当上皇帝,阻挡他的是袁盎等十几位大臣。这个时候,梁孝王刘武显出了他一贯的任性,一怒之下,他派人刺杀了阻挡他当皇帝的十几位大臣。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
刺杀袁盎等人,是梁孝王命运的转折点。
刺杀事件发生后,景帝对梁孝王十分不满。梁孝王害怕景帝降罪,亲赴京城向太后和皇帝认错。最后景帝表示不再追究梁孝王的罪责,但对梁孝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亲密了。
公元前144年6月,梁孝王刘武得热病身亡。其时距他失去景帝的宠信仅仅4年。
2003年11月14日,夕阳西下时分,我再次登上了保安山,走上了山顶,走近了梁孝王墓。山风很冷很硬,天宇尽处一派迷茫。在我眼前,一两群绵羊在山上游荡,悠闲而自在,羊的主人则雕塑一般戳在山头。
不知为什么,我心中有一丝丝疼,一种伤感,透过迷迷茫茫的远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歌哭声里飘逸翻飞的梁孝王,看到了一个在欲望中挣扎的灵魂。
欲望是风筝,把你的心扯向天,扯向未来,扯向理想;欲望又是网,把你罩住,缠住,箍住,窒息你的生命。
●黄泉之道 可惜仅修一半
梁孝王死后,窦太后悲伤得吃不下饭。景帝与姐姐商议后决定把梁国封地分为5块,把孝王的5个儿子都封为王:刘买为梁王,是为梁共王;刘明为济川王;刘彭离为济东王;刘定为山阳王;刘不识为济阴王。梁孝王的5个女儿也各有封赏。这样一番安排之后,窦太后的心情才好了一点。
与窦太后一样悲伤的,还有李王后———梁孝王的妻子。
“那真是感人的故事啊!”提到李王后这段历史,永城芒砀山景区的陈文钦先生禁不住激动起来,“据说梁孝王死前与妻子李王后紧紧拥抱,舍不得妻子,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但按照汉代的丧葬习惯,夫妻‘同茔不同穴’。也就是说,夫妻不能葬在同一个墓里。怎么办呢?在去世前,梁孝王特意叮嘱长子刘买和李王后,将来一定要在自己的墓穴和李王后的墓穴之间修通一条黄泉道,好让夫妇二人继续阳世之好。”
刘买和母亲按梁孝王的遗愿,在李王后墓里修建通往梁孝王墓的黄泉道。可惜的是,这条黄泉道没有修通。为什么没有修通呢?专家的解释是: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能解决施工方面的难题,比如墓中的出水问题,黄泉道如何准确地连接两个墓穴的问题等。
还有一种说法是:黄泉道还没有来得及修通,李王后就被孙媳妇气死了,这个工程也就停下来了。
据说,梁孝王的孙子梁平王娶了个花容月貌、能歌善舞的任王后。梁平王对任王后宠爱异常,任王后也常常恃宠任性。
梁孝王在世之时,有一次到京城探望母亲窦太后,母亲赏赐他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罍樽。罍樽系用精炼青铜铸造,通体用金丝镶嵌成龙飞凤舞、祥云缭绕的图案。梁孝王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罍樽,并再三嘱咐泪痕满面的李王后说,以后思念他时,就看看罍樽,睹物如见人。任王后听说李王后有这么一件稀奇的宝物,就缠着要看一看。李王后恐怕孙媳妇看过不再归还,死活不往外拿。任王后一气之下,将李王后在后宫难耐寂寞而做出的风流之事宣传得沸沸扬扬。李王后气恼成疾,时间不长就撒手西归了。
李王后气愤而死之时,黄泉道凿了还不到一半。
听说梁平王的家庭纠纷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龙颜大怒,下诏将梁国疆域内仅有的十八个县削去八县,并且将任王后斩首。
黄泉道最终没有打通,到底原因何在?与专家所谓技术原因的解释相比,我更愿意相信第二种说法———如果黄泉道没有打通原因在于李王后的突然死亡,那么就是说,这条道本来是有可能打通的,而技术原因的说法则让人觉得太绝望。
●情爱依依 千年难以相见
李王后墓位于保安山北山头,仅距梁孝王墓约200米。但在李王后去世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关于黄泉道的故事和李王后一样,埋在了地下。
1991年4月,当地村民在这里崩山采石,炮声过后,尘烟散尽,一片金黄呈现在人们面前。已经有了经验的村民,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墓。他们不敢怠慢,立马报告了文物部门。
在现场发现的一枚“梁后园”铜印,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考古人员由此初步判断:此墓应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李王后墓也是“斩山为廊,穿石为藏”的大型岩洞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该墓是一个由两条墓道、3条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李王后墓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因为墓内容积巨大,李王后墓曾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图4)
因为这个墓从东到西贯穿了整整一座山,所以当地老百姓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李王后墓的巨大:“从山东到山西。”
从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去世,到公元前123年李王后去世,李王后墓至少建造了21年。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为修建李王后墓所动用的人力之多,花费的财力之大,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李王后墓有东西两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东墓道的西端连接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因为在侧室门口发现刻有“东车”、“西车”字样,室内又出土有马骨和铜马衔,所以估计这两个侧室应是车马室。东墓道西端有门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两个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
李王后墓的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李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和过道。过道西壁有两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
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回廊围绕后室一周,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有一隧道,这便是通向梁孝王墓的黄泉道。可惜的是,这条黄泉道只修了50多米,远远不到200米。一对恩爱夫妻因此含恨九泉,千古难以相见。
李王后墓的墓道、3条甬道及门道、前庭被3000多块巨大的塞石封死。专家介绍,这是为防后人盗墓而设置的。塞石上刻有塞石的序号、尺寸、工匠名字、所处方位、施工次序等,这为研究汉代的书法、文字、历法、尺度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虽然用大批塞石封死了各个通道,但李王后的墓还是被盗掘了。不过李王后墓虽然已被盗掘,但文物工作者在发掘清理李王后墓时,仍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特别是在地宫顶部的一个陪葬坑,文物工作者清理出鎏金车马器、刀、剑、戟等2000多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两件镂空鎏金铜当卢和两把装饰华贵的铁剑。铜当卢以奔马为主体图案,周围饰以流云纹,十分精美;铁剑的剑首等部位均为白玉琢成,饰以夔纹、谷纹和卷云纹,其中一把铁剑颈部绕以金丝,剑穗饰以珍珠。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张志清副所长说:“李王后墓是目前在芒砀山发现的汉代梁国王室陵墓中最大的地下宫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石室墓,其规模远远超过河北满城刘胜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楚王墓和她的丈夫梁孝王的墓。”
在巨大的李王后墓中徘徊,我不禁又想起梁孝王和李王后的生死爱情。恍惚间,我仿佛看到,在那幽暗深邃的黄泉道刻着一个湿淋淋的字,那是泪水浸泡着的“爱”字。
珍宝招来贼如潮
1999年6月20日,江泽民同志到河南博物院参观。在四楼玉器厅,他停下了脚步,这里存放着一套“金缕玉衣”。江泽民仔细询问了“金缕玉衣”出土的地方、墓主身份、制作工艺以及西汉诸侯王的丧葬制度等。最后,他感慨地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太了不起了!”
江泽民看到的那套“金缕玉衣”就来自于芒砀山汉梁王墓葬群。
这套“金缕玉衣”长1.78米,由2008块玉片、近2000克黄金编制而成。在西汉时,做一套这样的“金缕玉衣”,一个工匠需要花费10年时间。(图9)
除了“金缕玉衣”,汉梁王墓葬群还出土了滤烟宫灯、罕见的玉璧等大量珍贵文物。有专家说,汉梁王墓葬群中的每一座墓都是一座宝库,这话一点不假。
●曹操派兵 首盗梁王墓葬
2003年11月14日,在永城市文物旅游局团委书记年亚峰的带领下,我斗胆攀上了发现“金缕玉衣”的芒砀山之僖山。
我说“斗胆”,绝不是夸张———由于长期采石,僖山的四面都成了峭壁,已经无路可攀。永城人形容人特别有钱时会说:“看这人,抖(陡)得跟僖山一样!”可见僖山有多么陡。村民们说,你如果站在
山脚下,下大雨都不用担心被淋着。
虽然僖山不算太高,垂直高度也就百多米,但我爬上去后,腿还是软了。回头望去,走过的路笔直地挂在山体上,让人看着眼晕。
然而就是在这样陡峭的山上,竟然还有人在种树。附近村里的任魁、李素云夫妇承包了这座山,在山上种了果树。
听说我们要找出土过“金缕玉衣”的汉墓,任魁热情地表示可以给我们引路。
墓在山的东部,墓的旁边就是峭壁。
我们攀着藤向山下走了一段,出土过“金缕玉衣”的汉墓就出现在眼前了:只有一个墓室,墓里已被淤泥塞满了,不能下脚。(图5)
“这个墓的发现与盗墓贼有关。”年亚峰说。
我向任魁询问发现这个墓时的情况,任魁却含糊其辞,说不出个所以然。
“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站在僖山梁王墓前,望着茫茫苍苍的远天和平原,我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句。
记得在梁孝王墓前,几位游客买了门票,走进墓室,想看看究竟梁孝王墓究竟有多么辉煌。
“怎么是空的?”走进墓室,看着空空荡荡的墓道,一位小姑娘问导游员小鲁。小鲁沉吟一下说:“原先这里面是装满宝物的,后来很多被盗墓贼盗走了。”
空空的墓室虽然工程浩大,凝聚着西汉一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但小鲁关于盗墓贼的故事,似乎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三国时代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王墓葬的盗墓者。汉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墓室。
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
曹操的部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我们现在已很难想象。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图10)西汉一代盛行厚葬之风,但凡家境殷实的,少不得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关于曹操盗墓,《后汉书·袁绍传》记载说:“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尝到了盗墓甜头的曹操,竟然专设了盗墓官(即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盗墓盗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曹操这样做,固然有他一生主张节俭这个原因,但防止盗墓,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陪葬品狼藉一片的场面后,曹操明白,自己能管得住今生,却管不住来世,他不愿自己死后被人糟蹋。
据说,曹操为自己设置了72座“疑冢”,在下葬那天,72口棺材同时出殡,让盗墓者找不着北。直到今天,曹操的墓究竟在哪儿还是个谜。
刑警卧底 勇斗盗墓恶贼
曹操以后的近两千年间,汉梁王墓附近到底发生了多少事?又有多少盗墓贼进入过汉梁王墓?这些我们已无法考证。就是在频繁被盗的情况下,现在从汉梁王墓葬群里发掘出的文物还是让我们瞠目。
据统计,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从汉梁王墓葬群中发掘出的文物有两万多件,这些文物包括恢弘大气、让人惊叹叫绝的《四神云气图》,活灵活现、秀美小巧的仕女俑,精致剔透的玉佩等,称得上件件是宝。
这些西汉一代存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成为目前研究西汉文化的重要依据。
一位专家说:像这样(汉梁王墓)可永久保存的石结构的汉墓群,在全国也是很少有的,哪怕只留下一个大框架,仍然是很重要的文物,可视为本色的西汉文化的缩影和杰出代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安金槐先生生前曾说,西汉梁王墓与陪葬墓、陪葬坑,可称得上是一处西汉王陵博物馆。这对研究西汉王室的陵墓布局、墓室结构,进而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哲学、伦理等,皆有很高的价值。
梁孝王墓及其王后墓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形制格局,既是一个强盛的诸侯王国的历史见证,也是汉王朝的文化、哲学、政治意识的缩影。
所有的美誉,可以归结到两个称号上:1991年,柿园汉墓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4年,西汉梁孝王陵寝园的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项发掘填补了全国西汉诸侯王陵陵寝遗址的空白。
但无论多么有文化价值的宝贝,在利字当头的某些人眼里,永远都只能是钞票的化身。
2003年11月15日,我来到永城市博物馆文物储藏室,被特准观赏了汉梁王陵墓里出土的文物,有滤烟宫灯、罕见的玉璧,还有袖珍马车等。这些文物大都被一层层的绸布包着,放在柜子里。馆长李俊山指着这些宝贝说:“这里的很多宝贝,价值都可以用千万元为单位来计算。”
这些宝物能够安安全全地躺在国家的博物馆,刑警王学习居功至伟。
1995年春,在芒砀山发生了一起盗墓大案,一伙盗墓贼炸开了夫子山上的汉梁王墓,盗走价值连城的玉璧等宝物数百件。
案件发生后,国内外文物贩子云集永城,准备重金购买这些宝物。
接群众举报后,时任永城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的王学习(现永城市公安局副政委)为了尽快破案,化装成一个从广东来的文物贩子,打入盗墓贼内部。他先从一个小文物贩子入手,经过一层层的介绍,找到了芒山镇前窑村的一个盗墓贼冯化连。王学习与冯化连商定,以58万元的价格购买冯化连从夫子山一个汉代梁王墓室里盗出来的玉璧、玉衣片、玉环等文物300多件。王学习走到这一步,前后花了3个月时间。
盗墓贼给王学习蒙上眼,把他领到一个农户家中。看了文物后,王学习又被蒙上眼睛带了出来。最后双方商定:1995年9月7日上午,在永城市薛湖镇一个窑场内交货付款。9月7日那天,王学习带着两名扮成保镖的刑警,开着一辆广东牌照的三菱吉普车,提着58万元现金去赴约。王学习把现金放到窑场让盗墓贼们检验,自己带着一个刑警到两公里以外的一个村庄去验货。当时,另外有14名警察扮成走亲戚的人,在薛湖镇陈寨村内接应。在验货现场,几个歹徒身捆炸药包,手里紧握开关,那架势很清楚:如果交易不成,就同归于尽。
王学习把歹徒们引到院子中间时,看到有人身上带着枪。临出门时,王学习突然拔出***,顶住带枪那人的头部,缴了他的枪。然后他鸣枪示警,院外的民警迅速冲进房内,当场抓住5人。
此次行动中,警方追回夫子山3号墓出土的汉代文物309件。
这个抓盗墓贼的故事后来被拍摄成6集电视连续剧《追踪309》。
时隔8年之后,王学习提起那次卧底仍然很很自豪。
这个盗墓大案被侦破后,盗墓贼们并没有停止冒险,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芒砀山汉梁王墓葬群经常发生被盗的事儿。
为彻底打掉盗墓贼的气焰,1999年8月9日,王学习带领专案组人员进驻芒砀山。进驻的第一天,王学习和刑警队员们一举抓获了23个盗墓贼。后来,被抓的人中有一人被枪决,两人被判了死缓,两人被判了无期,其余最少也被判了10年以上徒刑。
警方的果断措施,有力地保障了芒砀山汉梁王墓葬群的安全。
伤痕累累汉墓群
●芒砀墓葬 见证汉代科技
走进阴冷的李王后墓主墓室,迎接你的首先是梁孝王的妻子李王后的雕像。朦胧迷离的光影里,依然可以隐隐看出李王后昔日的美丽。
和李王后一样美丽的,还有她和梁孝王的爱情。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梁孝王以王者之尊而留下“黄泉道相见”的遗言,已足见他与李王后的感情之好。
站在李王后雕像的身后,顺着她的眼光往前看,“一线天”进入你的视野。据说这样设计是为了让逝者能够看到阳世的一切,和阳世保持联系。
早晨,一缕阳光刚好能穿过“一线天”照到主墓室西壁;傍晚,红红的太阳坠进苍茫的远天尽头,也会把余晖送进主墓室。就这样,日出日落在主墓室中都会有所反映。
在李王后墓里,有科学的排水系统。排水道靠着墓室内墙根和回廊一侧,能将山上渗下的水导引到一个岩缝处。墓室里的厕所设计得也很不错:便池右侧是一石质扶手,便池上方有两块鞋状画像石,画像石上刻画有楼房、常青树和几何纹图案。
李王后墓自保安山东面开口,向西贯通了整座山。据考证,为了节省时间,修建李王后墓时是从东西两面同时开凿的。从山的两边同时开凿而又不发生偏差,这无疑需要相当高的测量技术和施工技术。
有专家在研究中发现,李王后墓的西口正对着当时的西汉都城长安。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也需要相当的技术。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张志清副所长说,现有资料表明,我国帝王开凿石崖墓是从文帝营建灞陵开始的,但灞陵尚未发掘。过去已经发掘的汉代诸侯王石崖墓,大多在汉武帝以后。梁孝王墓是开凿得比较早的大型石崖墓,它由墓道、甬道、门道、主室、便房、回廊等组成,是按照汉代皇帝的墓葬规格来建造的。梁孝王墓以主室为中心,以墓道、甬道为中轴线,把我国传统的地上建筑布局用于地下建筑。这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几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开山采石经验;二是排水设施非常合理,说明当时对山体的走向、山水的流向有了足够的认识;三是墓室南北对称,每个室四壁垂直、室角为直角,说明工匠们已经有较先进的测绘技术和测量工具。
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出土的文字材料极其丰富,有朱书文字、器物刻字、封石刻字、模印文字等多种形式。保安山二号墓的封石上就有多达万个文字;柿园汉墓的封石上也有100余处近2000个文字;窑山一、二号墓,僖山二号墓的壁上也有上百处刻字。这些文字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素材。
●封山禁采 芒砀恢复宁静
文化价值极高、反映着汉代文明的汉梁王墓葬群,曾经被肆无忌惮地盗窃和毁坏。
1971年的冬天,一台推土机在保安山北侧半山腰处施工。随着推土机的行进,坚硬的履带下面,出现了一派灿烂辉煌。那是800多片玉衣片,还有绘着绚丽花纹的青铜镜、精美无比的玉璧和珍珠玛瑙等,据说总量有1000多件。当时,河北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尚未出土,如果保安山上的这套“金缕玉衣”被及时发现的话,它就是全国第一件“金缕玉衣”了。遗憾的是,当时的施工者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大堆玉片会是什么珍贵文物。等到僖山汉墓的“金缕玉衣”被发现时,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已经抢走了全国第一的名头。
就这样,一座考古价值极高的汉墓,在推土机的履带下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连一份文字资料、一张照片都没留下。
根据历史资料,西汉梁国的八代九王墓都葬在芒砀山群,按西汉“同茔不同穴”的葬制,他们的妃嫔也理应葬在这里。但到目前为止,在芒砀山群中发现的汉墓数量与推算中的数量差距非常大。于是,有的专家就猜测说,也许很多梁王或其妃嫔的墓葬都像那件“金缕玉衣”一样消失了。当然,这只是猜测。
如今的芒砀山十几个山头,几乎每个山头都遭到了盲目开采。走在芒砀山里,满眼都是数丈深的采石坑、采石塘。(图6)20多年前还能拉着架子车上去的僖山,现在成了只能攀着峭壁上去的孤峰。有专家猜测,也许有些汉墓已经消失在那些巨大的采石坑中。即使是那些侥幸留存下来的汉墓,也大都伤痕累累,令人不胜惋惜。
“发掘芒砀山汉墓是很危险的。”张志清副所长说。
1992年9月,张志清等人发掘李王后墓时,发掘现场旁边就是采石塘。文物工作者施工时,爆破采石声不时在耳边炸响。每声巨响过后,碎石像子弹一样满天飞。有一天晚上,张志清和同伴们睡到半夜时,一块四五公斤重的石头穿透简易房的房顶飞了进来。万幸的是,那块石头没有砸到人。
“我第一次走进芒砀山,身边还是隆隆的炮声和弥漫的硝烟!”永城市文物局的周锡学局长说。那是1998年5月份,当时他的职务是芒山(即芒砀山)文物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主任,他的任务是对芒砀山文物进行整体规划,封山禁采。
工作难度极大,村民们想不通,基层政府的有些干部也想不通。当时,保护区内有各种采石机械200多台,几乎每个村民组都有加工石料的机械。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工作,采石的势头才被遏制,芒砀山才恢复了平静。
如今,山周围的百姓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采石是短期利益,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带来长远效益。
永城市朱明伦市长说:“若以经济论,芒砀山一年4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在永城不算多,但它是永城的文化标杆,是永城的文化象征,是永城的品牌。它的发展意义深远,不能简单从经济角度考虑。”
朱明伦表示,永城准备对芒砀山加大投入,一是加强保护,二是适度开发。
走过两千多年风风雨雨的汉梁王墓葬群,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期。(原标题:汉墓累累芒砀山)
来源:河南报业网 时间:2004-11-16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