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三门峡 >> 当代三门峡 >> 真中河南人 >> 浏览三门峡

《河南人在北京》 王宏剑用画笔向世界展示“河南”

2012/7/12 15:22:44 点击数: 【字体:


    从“伸手摸秦砖”的厚重中原,到世界文化名城北京,生于豫西的王宏剑,以中原为舞台,把河南人的精、气、神,绘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时代画卷。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

  通讯员 于宙 杨永/文图

  【人物档案】

  王宏剑:知名画家。1955年出生于河南灵宝,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2004年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授予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获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曾为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瑞士CSEND基金会、美国等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画家眼中

  “令人震撼的中原”

  7月6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挑高达五米的画室里,着灰白色短袖的王宏剑正在一幅尚未完成的油画前凝神思索,他右手边的桌上,散乱地放着各种颜料和油画专用刮刀。

  这幅油画要表现的是他的家乡,灵宝函谷关。创作灵感的萌发源于不久前的一次采风。

  5月1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内,王宏剑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等130余位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与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共聚一堂。随后,著名画家分赴河南各地采风,携手绘制中原大地最新最美的画卷。

  几天的中原之行,出生于灵宝的王宏剑发出了“中原经济区令人震撼”的感叹。在自己的家乡洛阳(灵宝曾隶属于洛阳地区),他主动献计献策,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诞生了很多在中国具有标志意义的文化事件和文化符号。洛阳抓住了这些东西,就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根本,同时也为自身定位和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原之行后,王宏剑拿起了画笔,开始创作取材于灵宝函谷关的新油画。“这幅画的名称现在还未定,但表现的是家乡风貌、家乡父老”。

  少年时

  体会秦砖汉瓦的厚重

  王宏剑是个农家子,出生于灵宝坡头乡(现为函谷关镇)。

  谈及对坡头村的印象,王宏剑用“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描述家乡的厚重历史。

  他说,小时候和伙伴们玩耍时,经常会拾到带有花纹的砖和瓦,长大后才明白,那是秦砖、汉瓦。

  小学五年级时,王宏剑随工作调动的父母来到了古城开封。随着眼界和知识的积累,他的艺术才华开始显现。

  王宏剑说,在父母的影响下,自己从小就培养了各种爱好,绘画只是自己业余爱好的一种,音乐、文学、书法自己都很喜欢,甚至数理化,自己都学得非常好。

  1976年,还在插队的王宏剑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多元钱。这200多元钱是他创作连环画小人书的稿酬。“连环画表现的是英雄人物,当时的历史背景,只能画这些”。

  1977年,王宏剑又出了一本连环画小人书,这次赚了1000多元钱。“当时的年轻人,一个月的最高工资是54元。一下子赚了别人两年的工资!”

  两本连环画小人书的发行量有几十万册,凭着小人书的出版,年轻的王宏剑在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

  1977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数理化成绩很好的王宏剑在选专业时发了愁,工科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前途也很光明,几经犹豫,他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绘画专业,考入开封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河南大学)。

  见证河南的精、气、神

  1981年大学毕业后,王宏剑被分配到安阳师专教学。

  1984年,王宏剑的作品《奠基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当时河南一共获得了两块银奖。建国三十六周年大庆时,中央电视台将《奠基者》同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起,作为近年来的文艺成果进行了播展。

  《奠基者》表现的是人当苦力搬运大石图。这幅作品从构思到创作,历时5年。王宏剑说,搬运石头的是河南普通的太行山农民,他熟悉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负重劳作也深有感触。

  知名艺术评论家曾仲鲁认为,奠基者,所奠的就是中国文明的基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说到底,全是建立在这汗流浃背的肩上。

  最初,这幅画被命名为《巍巍太行》,后来几经推敲,命名为“奠基者”。而纵观王宏剑的作品,河南农民是其表现主体。为什么画家对河南农民情有独钟?

  王宏剑说,自己出身农民,又在农村插队4年,熟悉农民的生活,熟悉他们的精气神,艺术应该源于生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哺育了包括王宏剑在内的亿万中原儿女。1996年,当时还在河南工作的王宏剑,开始构思作品《天下黄河》,直到2006年,他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年后才完成。

  《天下黄河》画的是一个相当平凡、但今日已不常见的场面:一艘木舟泊岸,用人力卸货,七八名脚夫走到水边,有推有拉把沉重的粮袋扛上背,一步一步地迈向画外。

  王宏剑说,《天下黄河》是陕北黄河和中原黄河的综合,里面的人物带有中原人的典型特征。在写实之外,又表现了他的使命感,详解黄河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根源。

  对话王宏剑:城市发展就像作画

  东方今报:油画是舶来品,但您一直主张“油画的民族化”,那么您在创作中如何贯彻民族化的原则?

  王宏剑:追随西方传统,不能不走务实道途。而中国的艺术创作讲究天人和谐,追求大气、神性。多年来我一直朝着一个目标去追求,那就是将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和法则注入西方经典绘画的写实技巧之中,表现当代中国人最普通的生活,并力图追求画面的史诗性。

  东方今报:一段时期以来,包括油画在内的一批天价艺术品频现,普通收藏者该如何看待?艺术家本人又该如何看待?

  王宏剑:自古以来,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值,都不是在历史上的价值,但历史价值一定会代表着市场价值。目前,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还是有着时代性,受时代左右的。

  未来艺术品的价格也许还会攀升。但很多艺术品就像股票一样,入市有风险,艺术品的价格和本身的艺术价值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创作者不能想钱,一旦想钱,一大批人就会走上粗制滥造的路子,难以维持纯净心态。

  艺术家一直保持个人纯真的艺术追求,才能达到现在的高度。只有懂得什么是艺术,了解世界艺术史的人,才能具备进入市场的资格,不懂艺术玩收藏须谨慎。

  东方今报:从画家的角度,您认为中原应该如何抓住被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历史机遇?

  王宏剑:城市发展就像作画,不能脱离自身实际,一座城市,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而非财富,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动力。

  我到过中国的很多城市,发现了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城市越来越像欧美,千城一面,都是高楼和广场。承载民族文化历史记忆的古代建筑、近代建筑正在逐渐消失。

  我感觉传统中国城市不必追随所谓“潮流”。要立足传统,自信地发展城市特色文化,便可引导潮流。

  ■ 点评

  在京河南人王宏剑的成功之路表明,“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的厚重中原是艺术创作的温床,勤劳、朴实的中原父老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王宏剑的精气神、亿万中原儿女的精气神,奠定了中国文明。

  点评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高保群(原标题:《河南人在北京》 王宏剑用画笔向世界展示“河南”)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2-07-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