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典故出处》:《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终军》。
终军弃繻这个历史典故,发生在今河南的三门峡。那个时候,正是汉武帝当政,三门峡还不叫三门峡,它叫弘农郡。
终军(约前139~前112),字子云,章丘平陵城(今章丘市龙山镇人),西汉官吏。终军少年好学,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从济南前往博士官处,步行入关,关吏给终军繻。终军问:“用这个干什么?”关吏说:“这是回来出关时作为凭信的。”终军说:“大丈夫西游,就不能再靠繻而出关。”弃繻而去。后到长安上书言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奇异,拜任他为谒者给事中,派他巡行郡国。终军再次东行出关,关吏还记得他,惊呼:“这位使者就是以前的弃繻儒生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终军弃繻”。巡行中,终军把看到的确实可行的事回来后如悉上报皇上,很受汉武帝欣赏,被擢升为谏议大夫。
汉元鼎四年(前113),南越与汉朝和亲,武帝派遣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入朝,同内地诸侯一样听令受封。终军前往劝说越王,越王允许,请求全国内属朝廷。武帝大悦,赐给南越王大臣印绶,改用汉法,因为需要新改其俗,所以命令终军留下镇抚其地。翌年,由于南越相国吕嘉谋反叛汉,终军被杀,死时年仅26岁,因此世称“终童”。
唐朝时,胡宿如此赞叹终军:“望气竞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