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平顶山

郏县山陕会馆(下)万里茶路的“活化石”(2)

2014/2/20 16:49:08 点击数: 【字体:

  2010年5月初,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明出版的《晋商兴衰史》书中指出,从康熙到乾隆百余年间,山陕商人在河南开封、洛阳、周口、南阳、平顶山等地建有30余座山陕会馆。

  进入清末,社会动荡,商业萧条,山陕商人相继离开河南回乡避乱,河南境内的山陕会馆也因此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据东方今报记者了解,河南保存较好的有洛阳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郏县山陕会馆、社旗山陕会馆、汝州半扎山陕会馆等几座。

  当张扬遇见开放

  山陕商人在河南建造会馆,除了炫富之外,也给人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据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考证,河南山陕会馆的布局基本上是仿照山陕民居四合院的风貌建造。一般都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戏台、正殿、偏殿和春秋楼组成。

  因为关公是山西人,喜欢穿绿袍,连正殿的琉璃瓦都是绿色的,这些都是从山西盛产琉璃瓦的地方搬运而来。

  而河南社旗山陕会馆戏楼上的黄绿相间琉璃“方心”,是仿照陕西岐山建于隋唐年间的“周公庙”的菱形方心建造而成,寓意做生意“既和且平”。

  李刚认为,河南各地的山陕会馆在建筑风貌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会馆门前有一对铁旗杆。社旗山陕会馆门前的一对铁旗杆,就重达五万余斤。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陕西秦巴山内的冶铁业在全国独树一帜,而陕西渭南、朝邑又聚集了大量铸造铁器的能工巧匠。山陕会馆门前的铁旗杆,充分展现了陕西作为全国冶铁中心的优越地位和精湛的铁器铸造技艺,特别是铁旗杆上的钱形方斗,向世人昭示了山陕商人追求赚钱发财的价值取向。

  在李刚看来,明清之际山陕商人在河南的经贸活动和修建会馆,又与当时河南民众的开放意识有关,他们欢迎山陕商人到河南经商和投资。

  偃师“仰给于他境商贾贩运以济”,林县地方官商多次到山西和陕西,请药商到林县传授药材种植技术。

  历史残片

  时过境迁,河南各地幸存下来的山陕会馆,已经成为晋商、秦商文化符号中的历史残片。一些保存下来的建筑,也成为当地的文保单位和名胜古迹。

  抗日战争时期,郏县山陕会馆部分建筑遭到日军毁坏。解放后,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保护和维修,使部分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解放后,山陕会馆大殿曾做过粮仓使用,该县粮食局的办公地点也长期设在会馆之中,在会馆的东侧,后来又建了大型粮食储备库。

  2006年,荣浪来到了郏县山陕会馆。

  这年6月,郏县山陕会馆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看到,院中杂草丛生,戏楼顶部已经开始坍塌,钟鼓楼残破不堪,关公殿和春秋阁已是空空如也。在这里,居然找不到一块关于山陕会馆的碑记!目睹此景,荣浪黯然神伤。

  后来,荣浪写道:“就是这么好的建筑,由于缺乏抢修与保护而变得破败凋零。旧时的繁华早已被岁月的风雨冲洗殆尽,当长达千年的商业贸易成为一道淡褪的风景时,会馆便近乎于荒芜……”

2007年11月,郏县文化局筹资20万元,郏县粮食局筹资10万元,对山陕会馆的戏楼和钟鼓楼进行了抢险加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更换修复了损毁的檩条、门窗、房脊、墙面及装饰等。

  如今,郏县山陕会馆围墙高大端正,中殿、后殿、客栈楼馆以及仓储马厩等一应俱全。

  专家认为,郏县山陕会馆是全国目前保存较好的会馆之一,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木、石、砖雕精美,充分体现了晋、陕、豫古代建筑综合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标题:郏县山陕会馆(下)万里茶路的“活化石”】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3-07-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