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平顶山

探幽叶县县衙 感受古迹遗韵

2013/12/9 8:37:01 点击数: 【字体:


    卷棚是源于宫殿、庙宇中拜殿的建筑形式,而用于衙门就成了居官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这里的卷棚便是他们高级别官衔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值得一提的是,叶县县衙还是我国现存县衙中唯一有卷棚的县衙,特别是卷棚与大堂前檐连接处所采用的“天沟罗锅椽勾连”搭接法,在我国古代的木作技术中更是罕见。

   大堂后为门子房。守卫门子房的人叫“门子”,是由知县的亲属或亲近的人担当,实际上他们是官员手足耳目的延伸,是官与民信息沟通的惟一途径。对老百姓来说,不论是告状还是办事,最先接触的就是衙门里看门的门子,于是他们中的一些奸滑者便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贿赂,时间一长,“门子”逐渐变成了“门路”的意思。现在人们常说的“走门子”“走门路”之类的话就是从这里演变过来的。门子房后有一屏门,穿过屏门,即使二堂,二堂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二堂正中有四扇屏门,屏门上方有一金字大匾“清、慎、勤”,取意于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据说,康熙皇帝御笔亲书此匾,敕令悬挂于全国各府、州、县。二堂东侧为会文馆、西侧为会武馆,是县令接待上奉文武官员的场所。二堂又起着穿堂的作用,中间设4扇屏门,也是专为接待上级客人而特设的。由屏风后出为三堂,三堂又名知县廨,是知县办公及与知县近身的幕僚、师爷们的办公场所。

   叶县县衙所有的建筑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使人看一眼就会烙在心上、印进脑海,感觉要比那千篇一律的“明镜高悬”来得真实。如大门廊柱上的抱柱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是清同治六年、叶县知县欧阳霖到任之初所撰,不仅表达了作者作为一方父母官愿意接受群众监督,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坦荡胸怀,同时还表白了作者清正廉洁、体察民情的决心与情操。而大堂卷棚的廊柱上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及“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的两副楹联,则深刻地表达出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对为官者的期望。楹联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使看到这两副对联的人都深有感触,这两副对联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可谓警世名言,绝无仅有。二堂正中檐柱上有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意为弘扬人间正义、学习古今德操完备之人;三堂两侧廊柱上有一副醒目而特殊的楹联:“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以有限的两个字的变化来开启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世界上一切可气、可怒、可恨的情绪都随着这有限的两个字而融化了,多了一分恢意、一分恬静、一分快乐。(刘喜全)【原标题:探幽叶县县衙 感受古迹遗韵】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新网 2006-06-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