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平顶山

文章千古事,翰墨耀春秋——寻知三苏园(2)

2013/12/7 15:50:29 点击数: 【字体:

    苏氏三父子同属“唐宋八大家”,园子随处可见的诗词书画和名家所撰对联,自然漫溢着书卷之气。但令人费解的是园内层出不穷的奇异现象。如1986年建起的东坡塑像,落成不久,四川眉县即来人“省亲”。他们行过三拜九叩之礼,步下25级青石台阶,突然听到脚下传来“咯哇”“咯哇”的回声。据当地人辨识,这声音,与消失已久的郏县崇正书院的“哈蟆踏”竟十分相似!如今,“金蛙迎宾道”已被列为全国四大回音地,其成因却仍是个谜。

    广庆寺大雄宝殿前的“神龟显灵”,同样令人惊异。明朝时,三苏园内的广庆寺立碑以志三苏父子功德,命一石匠雕刻碑座(赑屃)。石匠选用上等青石为料,精雕细刻,完工即运至三苏园,赑屃头部竟然神奇般地变成了棕红色,而且历经千年颜色不变!人们都传这是神龟显灵,喻示大文豪聪明透顶。现在,来往游人都爱摸一摸那红顶子,接接灵气。

    三苏坟院内的“苏坟夜雨”更是一绝。这个院子约有四五亩地,遍植翠柏。奇怪的是,这些不同年代的柏树,全都向三苏家乡的西南方向倾斜,难道草木也通人情?而且夜深人静之时,柏树林中总会发出一种酷似下雨的声音。清代郏县县令张笃行早有词记述此景:“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湿襟。”联想到苏轼因文字狱身陷囹圄时,给弟苏辙诗中曰:“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诗人的心愿与感怀,在他身后居然全都化作了现实。这种阴阳之合,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如今,游人来三苏园,大多其实是奔着苏轼去的。这在情理之中,因为苏轼比父兄的文学成就更大。不过,我们眼前的游人并不多,导游说平时也大致如此。稍作分析,这并不奇怪。苏轼既然以诗词书画雄冠华夏,因敢谏事功名传千古,人们多看看先生存世的2700首诗、340多首词,多读读相关历史故事即可,他的墓地,是可看亦可不看的。

    上世纪末,三苏园请国内百多位造诣高深的书法家,书写了180余幅苏轼的诗、词、文,并刻碑成林。其中启功先生挥笔而就的是东坡名句:“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不知何故,三苏园最初收到的启功手笔,“谁知圣人意”中的“知”居然空缺!经园方提醒,启功先生又给补上那一字。并对左右感慨:“在东坡面前,我确是少‘知’啊。”

    一语中的。像东坡那样学知,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啊。(孔晓宁)【原标题:文章千古事,翰墨耀春秋——寻知三苏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0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