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大营一带地处华北地台南缘、秦岭褶皱北侧,中生代燕山运动地壳断裂、岩推山涌,形成了净肠河流域三岭三川的地貌。北有石河,南有柏水,中间小泥河,为净肠河北源。渔猎桑麻,自旧石器时代以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石、铜、铁、陶、瓷,各个时期皆有积淀。
小泥河的源头蛮子营村,即为清代军屯营地,满族聚居,故称。源泉在村西200米处,为一地下出水点。三个多月无雨,大泉仍有碗口粗,翻着白沙往外冒。泉上十多米,苇丛中又有一泉,水稍弱。二泉汇流,隐入嶙峋青石下。数十平方米裸岩坡,有七八处泉眼被村民封砌,埋管引水入户。明水随岩坎陡降2米余,落入一天然石潭,是为龙池。溢水辗转而下,积一个千余立方米的堰塘。堰坝右岸修有渠道,供庄户人家洗衣灌园。坝下河水宽一米余,穿村而过。因河在龙兴寺库区之下,有库水补潜,灌渠渗流,所以不枯。
下行有古垛村,村西有山泉下而成溪,自左岸入,使小泥河更具河的样貌。村曾名泥河头,宋代建有泥河寺,后被洪水冲毁,仅剩一墙垛,之后改称古垛。下行有村,名大沈河、小沈河。明洪武年间,沈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宅,兄居处为大沈河,弟居处为小沈河。
河经马庄、张吴庄、北郭庄至关帝庙王村,村多王姓,村东有关帝庙,故名。村人因河而居,古来有孵小鸭贩卖四乡的习俗。村西有坝,拦水3万立方米,浇地千余亩。
河下行,进入商酒务镇,经梁庄、张洛庄、大王庄、小王庄蜿蜒东去,两岸丘陵夹一川庄田,近两个月无雨,因有潮墒,麦子黄熟仍有润色。
下行泥河樊,相传为山西洪洞县樊姓迁此建村而名,村东有焦枝铁路桥和平临公路桥。再东,柳岭下有柳林村,1948年5月,中原军区政治部曾在村中驻扎。同年5月19日,野战军旅以上干部会议由叶县迁至宝丰杨岗村,23日再迁至焦楼村压凤寺,31日转移到柳林。5月到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构先后进驻赵官营、商酒务、柳林、北张庄、何庄、皂角树诸村庄,留下了柳林会议旧址等纪念地。
河经张家庄进入肖旗乡,过袁庄到土桥铺,下行500米,两源合。河经七里营、五里头等村,在县城西北与玉带河交汇。缓折而东数百米,右岸有贾复城遗址:全长1100余米,外壁青石包砌,尚有少量存留。据史料载,贾复城建于东汉,历代修葺,现存城基为汉代原迹。1994年到1995年间,县政府投资加上群众集资,先后对城区河道疏浚、拓宽,修筑堤防,垒砌堤岸,安装橡皮坝,蓄水47万立方米。两岸植树种草,建亭栽花,成为居民游乐的净肠河公园。人在树下,阳光晒在脖颈里,水光映在眼眸中,净肠河走过洪荒,如今以这种方式与人亲近,形成一种名副其实的文明与安好。
宝丰县城是一座历史名城,自古以来,为商路交织之官道,兵家必争之要塞。商周时,为应侯国,秦时始置县,取名“父城县”。因境内有冶铁工场,“物宝源丰,宝货兴发”,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皇诏赐名宝丰县。宝丰钟灵毓秀,能人辈出。汉代有冯异、明末有牛金星、清时有李绿园。到晚近,又有以身许国的王志军、樊钟秀,当代有摘取诺贝尔物理奖的崔琦……
宝丰县现辖8镇5乡,312个行政村,总人口46.7万。耕地面积54万亩,是全国优质烟生产基地县之一。域内岩层古老,矿藏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近10亿吨,铝钒土储量2亿吨以上,紫砂陶土储量5亿吨以上。特产有获得国家“银质奖”、“金杯奖”的宝丰酒,有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的翟集醋,还有紫砂陶磁化茶具等。
县城东街有大成殿,1948年7月28日至8月7日,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在此召开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是珍贵的历史纪念地。城东15公里处的“香山普门禅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南5公里有马街村,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艺人来此亮艺,相沿承袭700余年,1996年被中国曲协命名为“曲艺之乡”。
河出县城进入周庄镇。至铁梨寨村有玉带河穿城而过的一支流汇入。
河过山头郭、中和寨,在闹店镇的双口村汇入石河。(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