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时,曾两次经过叶县,一次是在由卫国前往陈国的途中,在今天的邓李乡一带渡过沙河;一次是由楚国至卫国的途中,经由今天的旧县、田庄、城关、遵化店等地,一路向北。虽然时间都不长,但留下了不少遗迹和传说故事,一些村庄也因此而得名。
孔子一行首次过叶,渡过沙河后刚入第一个村,天降大雨,他们坐的车子深深陷入黄泥中,该村由此得名“泥车”。出村东南行,路遇一个大土堆,地势高敞,孔子一行把淋湿的书摊在土堆上晾晒,这个土堆由此得名晒书台(今天仍有遗迹)。走了一阵,到达另外一个村,孔子停车梳理头发,该村由此得名“妆头”。“揽车李”则是因为孔子所乘的车在行进过程中被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所筑的石城所阻而得名。中国古代蒙学读本《三字经》曾提到这个故事:“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二次过叶是在他应楚昭王之邀来楚之后。楚昭王在楚国败亡于柏举之役后,历尽艰辛复国,还算是个有作为的国君,邀孔子来楚,就反映了他对贤者的尊敬。孔子经历陈蔡绝粮之困后,不改初衷。不巧的是,孔子来楚后却无缘拜会昭王。
带着失望的心情北行过程中,孔子二次过叶,并慕名拜见了叶公。两人曾有过多次对话,留下了叶公问政的佳话。不过,在许多问题上,两人观点并不一致。孔子的叶邑之行并未得到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他很快离叶北上。
行至今天的田庄乡境内一个村子时,子路与孔子一行走散了。他看到一荷绦丈人(老农)正在田间劳作,就上前问路。荷绦丈人对孔子的作为很不以为然,给了他这样的评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但老人家对子路还是很客气的,他留子路在家住宿,并杀鸡、做小米饭给他吃。子路名由,该村由此得名“留由处”,后讹传为“尤潦铺”,现名尤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