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南阳

初识七十二潭

2014/5/27 16:12:29 点击数: 【字体:


    清明节前,收到一位老友的短信,向我介绍家乡方城县七十二潭景区:那里的石川景观十分罕见,每一段山路、每一个季节景色各异,春天的山花,夏天的连潭,秋天的野菜,冬天的冰瀑。现在正是赏花的季节,让我清明节回家扫墓时,一定要去看一看,还发来两首诗:《七十二潭》

    七峰山下石抱天,九重甘露戏石川。跌宕徘徊情难舍,恰似遗珠落玉盘。

    玉瀑石川潭连潭,一重山路一重天。山泽芦花惹人醉,竟叩草堂问君安。

    我一边凝神屏气看着短信,一边搜索着记忆中的方城。一旁的同事看出了我的疑惑,提醒我:今天是愚人节。果然是4月1日,我哂然一笑。

    今年的清明节恰逢周六,有三天假期,父亲很早就打电话来,让我提前回家:清明节扫墓之后,举家去登山。

    清明节的雨隐而未发,早上的浓雾让人有些压抑。从老家祖坟的山丘上走下来,已是上午10点多。太阳高高地,驱赶走阴霾的天气,大地变得明朗起来。

    打开车窗,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望无垠的田野中,远山如黛,三三两两的鬼柳,妆点在房前屋后的河道边上,油菜的亮黄、麦苗的深绿、柳树的浅绿、槐树的浅黄,桃花的粉红,梨花的嫩白......,阡陌交错,色彩斑斓,竟是我意想不到的美。

    “我们县有个七十二潭景区,是在哪儿?”我突然问。

    父亲高兴地说:“一会儿就到。今天,我们全家游七十二潭,前几天我去过了,很不错。”父亲是个非常严谨的人。

    七十二潭,我不禁有些期待了!

    两辆车载着全家老老小小十几口,沿着鲁姚路一路直奔七十二潭。七十二潭景区跨拐河、杨集两个乡镇,距方城县城30余公里,最高峰海拔624米,属伏牛山余脉。景区的左侧山岭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七十二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景点,最诱人的要数这里的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山以石奇,水以潭优。各种乔木,灌木,藤本野生植物满山遍野,各种草本植物花色品种繁多,各种野果和山野菜更是随处可见。当地政府和景区陆续种植了油松,黑松,夏枯草,柴胡等乔木及灌木树种,以及桂花、墨竹等园林绿化树种.....

    听着父亲的介绍,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山水林石的美景,我竟有些急不可待了!

    “到了”。小侄欢呼雀跃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创作。迫不及待地探出头去,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有些失望。

    “以前,附近的群众常到这里放牧,山口的植被不是太好,现在已经封山了”。父亲了解得还挺多。

    走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造型别致、仿原生态的山门,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山门东侧的石壁上一挂瀑布飞泄而下,很是壮观。瀑布的下面是一个圆形的潭,东侧是一个很宽的河道,七十二潭的水就是从这里流出的。山门前是停车场,被河道从中间划了一个“人”字,形成了三个区域。

    “听说在山门旁边的河道内规划了一个高大的水车,从河道内提水入潭。从停车场越过一个石拱桥是一个园林式的休息区,正在建设的是一个三星级的旅游厕所......”。七十岁的父亲有些神采飞扬。

    虽然还没有正式开业,停车场的车辆却很多。一群二十几岁、打扮时尚、装束一致的年轻人不像是当地人,正站在山门前准备上山,我捉住一个小伙子问“你们是哪里人,七十二潭的景色怎么样?”

    “我们是平顶山人,景色当然好啊,要不然我们不会再来,今天是第三次”。

    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自带的丰盛野餐,我却有些按耐不住,草草吃了些,就和几个孩子一起先行上山了。

    进入山门,迎面是长形的迎宾潭,潭池周边呈不规则的形状,潭水清澈而宁静,潭边一缕漫瀑轻泄,没有高山飞瀑的激昂澎湃,却别有一番柔美婉约的风味,宛如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大方的姑娘在轻歌慢舞。

    再往里走,则是一个无名的圆形潭,像古代淑女梳妆的鸾镜一样。它无堤无坝,依山涡旋而成潭。潭边有一石块,顾影自怜应该于此。

    没等缓过神,迎面又是一个潭,叫老龙潭。龙是中国神话中一种善变化、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据说这里的老龙潭是有灵气的,每当天旱时节,当地百姓都会来到这里祈福上苍,恩泽大地。

    走过老龙潭,一抬头,一块巨石像展开的怀抱与潭连潭、瀑接瀑的景观同时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仔细地审视每一个细节。一块洁白的、天然的、无缝无痕的巨石像舞台上的帷幕,彻头彻尾地铺盖在山谷中,或凸或凹,或绉或展,形态各异,使人遐想幕后的世界。这大概就是老友诗中的“石抱天”和“石川”吧,敞开怀抱,气吞山河,海纳百川的气度,令人震撼。

    石川上随意散落了几处巨石,似花瓣的含苞石,似河蚌的蚌石。远处的水在石川上逡巡,因凸凹绉展的石川,形成一个连一个千姿百态的潭池,潭潭之间又是一个接一个婀娜多姿的瀑布。石川、巨石、潭、瀑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奇妙画卷。这里的景色确实与众不同。

    看着山在不远处接合,我问迎面的游人“还有多远?”“到天池总共有3公里,你这儿是刚开始,越往里面越好看”。

    外甥在前面叫我,道谢之后,我快步越过神龟潭、双龙潭,扫了一眼叫做双龙卧波的瀑布,沿石条路拾级而上,走过了谷口。迎头的又是一个潭,一大一小两潭连通的池水像一个饱满的葫芦,所以叫福禄潭。葫芦在中国人的意识当中一直是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它是由圆而构成的,象征着和谐美满,一直倍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是我们中华吉祥文化的一个象征代表。我在心里默念:但愿到葫芦潭的朋友,吉祥如意,家庭幸福美满。福禄潭的上方照例是一个瀑布,因为是漫瀑,虽然落差十几米,但依旧婀娜。

    走过福禄潭,山谷的景象与谷口之处有些不同,整块的石川依旧把地面盖得严严实实,只是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象形山石和林木逐渐多起来。当地百姓说,因为洞多,所以这一段山谷叫观音旮旯。在一个酷似莲花台的巨石上有一个凉亭,叫菩提亭。亭下有对豹,有卧狮,正是菩提老祖的坐骑,它们在闭目养神。

    再住里走,又有不同。虽然是石川,但较平缓,远处谷口闭合,从瑶台飞来一练漫瀑无声无息,如仕女的飘带婀娜摇曳,似是眷恋,又像是十八里相送,一步一回头,形成五连潭,像一条珍珠项链舒展在人们面前。这里的水静静的,别有一番韵味。

    越过谷口,展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叮咚咚、哗啦啦的水声不绝于耳,绕过一块巨石,看到又一个潭,潭中两块浑然天成的巨石,像是被手工雕凿过一样平整,好似一台展开的、正在演奏的钢琴,“琴韵”的名称非常贴切。在周围宽敞洁白的石面上,席地而坐,闭目倾听,轻快的流水声让人心旷神怡。山谷一开一合的空间节奏和着水声,正是一首大自然谱奏的优美韵曲,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

    后面的家人逐渐赶上来,呼唤着向前走。真的是一重山路一重天。前面的山谷突然狭窄了,光溜溜的石壁近乎直立地阻断了近水的游路。游步道改在一片林子中穿行。陡然发现,我已经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开黄花的连翘不经意间会拨乱你的秀发,开紫花的元胡如地毯似地铺满山坡,那个淡淡的紫让人陶醉。偶然的一株梨树、桃树用嫩白和粉红调和着色彩,我忍不住惊叫起来。女人爱美,男人爱花。在这花海的美景中,游人中的男男女女爬上被桃花遮掩的巨石,与春天合影,记录下春播七十二潭的美丽。

    我放慢了脚步,游弋在这个幽谷画廊中。一棵大树从正中的石缝中钻出来,展示着顽强。《海底总动员》里的昌鱼也飞跃天门,旁落在潭中,展示着成功的喜悦。霸王龙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七十二潭,翘首望着入谷游玩的人群。天然的王冠、玉玺、石坝、石廊、石桃.....,让人目不暇接。偶尔找不到路,顺着水声寻来,穿过石棚,就会别有洞天。近山顶的游路虽然没有贯通,沿着石壁攀爬,随手拉一把身边的连翘花藤也非常惬意。毫无准备的美景让人有些慌乱,我迷失了,徘徊在一处处花海、秀石、碧水之中。

    “上面好大地方”。几个孩子是最先到达天池的。孩子的表现是最率真的,高兴写满了一张张小脸,挥舞着小手召唤着我。

    登上天池,竟是一大块近千亩的山间盆地。原来,所谓的天池只是规划中的景观。靠近河边的平地上有几间房基,这里曾经还有人居住。听老乡说,往里再走一公里有一响潭,山高飞瀑,倾泄而下,响声如雷,故名。响潭的上面有一泉眼,就是七十二潭的水源地,泉水四季不断,像今年这样持久的干旱,也不会断流。

    站在西侧的山上,看见两行大树蜿蜒地通向远处的七峰山主峰,树下的应该是河道。河道的两侧是平地,种有庄稼,再往两侧是两片面积很大干枯的芦苇丛。这个山间的盆地竟是难得的高山湿地。天生的芦苇荡还没有泛绿,却可以想像芦花飘絮的景色。突然想起了陶渊明“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的诗句,也禁不住有些迷茫!

    我掏出手机,给老友编发了一条短信:

    春播花满山,夏临戏溪潭。秋染野果鲜,冬至赏冰川。

    沧海遗珠现,石瀑潭泽鸳。花枝系衣袢,醉卧不思返。

    桃花见故媛,芦花翘首盼。菊花寄思念,梅花掐指算。

    朝思幕难眠,奈何路遥远。永日倚窗栏,盼卿锦书传。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互联网(2009-04-08 )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