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南阳

探访邓州唐王桥

2013/10/22 14:49:25 点击数: 【字体:

 

    久闻河南省邓州市有四座明代帝王御用的唐王桥,并有一些传闻故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今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槐花清幽飘香的日子,我驾车去探访久负胜名的邓州唐王桥。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将其第二十三子朱槿封为唐王,当年在南阳城内通育街南阳卫指挥使司建唐王府,有宫室800余间,府后用太湖异石筑假山一座,即今所存王府山。明嘉靖四十二年,唐王朱槿后裔唐顺王朱宙永西去淅川香严寺拜佛,一路车马难行,便在沿途建筑石桥,其中在邓州境内建四座桥,即邓州穰东镇九龙桥、白牛乡阜民桥、文渠乡得子桥、九龙乡普济桥。据说每座桥上都有帝王才能用的龙头,是难得一见的、保存下来基本完整的帝王系列御用石桥。

    车进到邓州市穰东镇,在老百姓的指点下,我找到了穰东村的唐王桥--九龙桥。九龙桥在穰东村街中,东西横贯寨河(原淇河)之上,为单孔大拱券桥,下部用圆形石头堆砌,上部用青石,清代重新用青砖砌筑,桥面有石制栏杆,桥长20米,宽5米,高5.5米,因桥身原镶有九个龙头,故名"九龙桥"。现桥面缺石,栏杆多毁,有的石头已朽,七个龙头仍存。九龙桥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到与穰东镇相邻的白牛乡,在白西村,我探访到了邓州第二座唐王桥--- 阜民桥。阜民桥在白牛乡街严陵河故道上,取物阜民丰之义。桥身由青石砌成,长45米,宽8米,高10米,为三孔拱形石桥,桥中孔宽7米,边孔宽6米,可行船。桥身正南北各有一龙头(现一只龙头在白东村东南邓路小桥下),石龙头口含石珠,南边翘龙尾,似一龙横卧其中,故称"一龙桥"。桥上原有石栏杆,古朴大方,气势壮观。现桥面缺石镂空,石朽,栏杆尽毁,护坡有损,已是一座千疮百孔的险桥。

    车继续向西,去寻找邓州第三座唐王桥--- 得子桥。据《明史·诸王列传》和《重修邓县志·金石录》载,唐顺王朱宙永西去香严寺,至此丁妃娘娘在此拜佛求子,后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唐端王朱硕璜,此桥因故取名为“得子桥”。清初雍正皇帝的老师彭始抟的父亲彭而述,在《得子桥十方院》诗中云:"我闻此寺肇唐藩,朱邸金碧纷相错。忆昔南阳全盛时,平沙特地起楼阁"可见,清初得子桥还是南阳的一大风景名胜。老百姓传说得子桥很灵验,只要不生育者或求儿子者在此虔诚祷告,烧香拜佛,都会如愿以偿。有了上述记载,便有了许多传说,每年都有大批的豫鄂两省的善男信女慕名来到得子桥,烧香叩拜,求子或祁子平安,长大成材。得子桥位于文渠乡段营村得子桥自然村西,东西横贯在得子河上,东西长15米,南北宽6米,高4.4米,单孔拱桥式青石筑桥,桥上各镶一石龙头,桥四角各树一石人。现龙头坠地,石栏杆全部被毁,原桥四角四个石人不知所踪,桥身和护坡保存较好。得子桥旁原有明代寺院十方院,有石碑和古柏,现荡然无存。

    车在清幽芬芳的槐花和油菜花香的路上行驶,这是明代帝王所走的路,今天又是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渠首的专线旅游大道。约20 分钟,便来到邓州第四座唐王桥---普济桥。 普济桥 也叫唐王桥,位于九龙乡半店街西刁河上,桥西是淅川县。桥长33米,宽12米,高3米,9孔,全部由青石砌成。桥身结构严谨,古朴大方,气势壮观。桥面较好,但栏杆全无,龙头丢失,河里条石比比皆是,既阻水泻洪又返冲淹石桥。这座桥一带所在地古称古塘原,是北魏著名的皇帝孝文帝驾崩的地方。站在唐王桥上,虽然看不到孝文帝驾崩的任何标志,但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民族战争的金戈铁马和战火烽烟,似乎就在我眼前,引起我的无限遐思。

    唐王桥不仅是帝王御用桥,也是惠民桥,几百年来为邓州人民渡河过路做出了重大贡献。唐王桥不仅有其旅游经济价值,更有其社会文化价值。但邓州系列唐王桥的保护令人担忧。笔者看到,四座唐王桥都是邓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没有一座有文物保护碑或标志,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唐王桥在洪水和风雨、人为危害中慢慢损坏。虽然四座唐王桥旁都已另筑新桥,不再过车受重压,但若不加以修缮和采取保护措施,再过几十年唐王桥将会损坏垮塌,珍贵的帝王桥梁将寿终正寝,永不复生。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邓州网 2009-4-20 作者:肖华锟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