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南阳

南阳特质——温润如玉盛产牛人 于无声处胜有声

2014/2/21 16:49:51 点击数: 【字体:

    虽说也是炖,也是汤汤水水,但南阳饮食既没有洛阳饮食的霸气与规模,也没有信阳饮食的个性与棱角,更没有开封饮食的丰富与多姿。但南阳的饮食在看似没有特点的状态下,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慢慢滋养你的胃、你的身。所谓温润如玉是也。

    南阳特质1:盆地

    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处在中国东端的大型盆地“南阳盆地”之中,是典型的盆地气候。

    南阳西北部有伏牛山脉,东南部有桐柏山脉;南阳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汉水流域(长江流域),东南部的桐柏县是淮河发源地,分属淮河流域,南召县北部有一小块地方属于黄河流域。

    南阳曾是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的地方,所以,南阳也被称为“帝乡”。历史上,汉朝应该是南阳最牛的时候,当时的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据资料显示郡城面积比1990年的南阳市区面积还大。

    之所以列出南阳的盆地属性,以及它的历史地位,是想做个这样的推论:但凡这样的城市,一般都是盛产名吃的,最不济也有其独特的饮食特征,但跟开封、洛阳、信阳等城市相比,南阳似乎不是一个盛产名吃的城市。虽说也是炖,也是汤汤水水,但南阳饮食既没有洛阳饮食的霸气与规模,也没有信阳饮食的个性与棱角,更没有开封饮食的丰富与多姿。

    除了前几年南阳黄牛有点名气外,南阳留给本省以及外省人最直接的印象貌似只有南阳玉。

    但恰恰就是因为玉的柔润,令南阳的一切都被打上了温润如玉的特质。

    南阳特质2:盛产牛人

    除了玉,南阳还有一样虽然跟吃无关但相当生猛,就是盛产名人、牛人,仅这一项,就足以让南阳超越本省以及外省其他城市,独步江湖。

    周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东汉著名科学家,成就涉及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数学等许多领域的超级大牛人张衡。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诸葛亮。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骈文大家庾信。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近现代以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著名作家姚雪垠,他的代表作是《李自成》;著名作家二月河,他的代表作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些牛人的出生地都是南阳。

    此处需要注明的是,因为南阳盛产的名人太多,篇幅所限,我不能一一列举,所以,只选取了人民群众较为脸儿熟的几位牛人作为证据。再扒拉一下这些牛人牛事,发现这些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堪称温润如玉的性格特点:为人行事不张扬,不高调,最终却能成就大事。

    南阳特质3:不靠谱的牛人与吃的传说

    南阳的牛人性格温润如玉,就连他们为数不多与吃有关的传说都是柔润的。

    诸葛亮:吃瓜留子

    传说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凡来隆中做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好多人都来向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诸葛亮便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园留下的瓜子洗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这就是吃瓜留子的传说。现在,汉水两岸有些地方还遵守“吃瓜留子”这条老规矩。

    张仲景与“祛寒娇耳汤”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退休回南阳的路上,正赶上雪花纷飞的隆冬季节。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心里十分难受。

    回家后,张仲景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冬至那天,张仲景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上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人民群众在冬至这天都要包饺子吃。

    质疑:传说是不靠谱的

    但我个人觉得这两个传说都相当不靠谱。

    因为辣椒原产国是墨西哥。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明代伟大的李时珍老先生写《本草纲目》时,辣椒还没有传到中国,所以,人家老先生就没把辣椒作为研究资料写进去。明代都没有的辣椒,怎么可能出现在东汉?

    至于诸葛亮“吃瓜留子”的传说,更是人民群众把诸葛亮理想化后的结果。因为西瓜的原产地也不是中国。五代时,西瓜种子才被人从契丹带到中原。

    南阳特质4:“五谷相兼,五味相合,四季相宜”

    虽然传说不靠谱,但张仲景先生是非常靠谱的“大医”,令人仰止的“医圣”。他在那部至今仍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的《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五谷相兼,五味相合,四季相宜”食疗法则对中国烹饪的影响巨大。

    中国烹饪和中医、中药本出一家,《伤寒杂病论》前,《黄帝内经·素问》就曾以木、火、土、金、水五行对东、南、中、西、北五方,对甘、酸、苦、辛、咸五味,阐述了环境与人体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理论。而张仲景则把这个理论更加系统化了。他认为,饮食原料要讲究时令新鲜,主食为五谷相兼、精细搭配,强调饮食要结合四季气候特点。

    比如春季,张仲景认为,春季主食应选用“甘凉”性的小麦加工成的各种面食,再配食一些米粥;副食主要选用“辛甘之品”,如葱、韭菜、胡萝卜、花生、白菜、鸡肉、猪肉等。因为春天气候温和,人体阳气开始生发,新陈代谢旺盛,用辛甘食品以助阳气,可利于代谢。而配用“甘凉主食”,则可防阳气太盛。

    张仲景认为,秋季气候凉燥,多吃“甘润之品”可生津润燥,所以,他主张秋季主食、副食均选用“甘润之品”。主食以大米、糯米等谷物为主,并配以面食、白薯等,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副食除多吃各种蔬菜外,还要多吃各种水果。

    张仲景还提示,不管春夏还是秋冬,所选用的食材,必须都是新鲜、干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食物的足够营养。

    南阳特质5:于无声处胜有声

    张仲景的这套理论总体来说,就是温润如玉。看起来没有张扬、刺激的辛辣,却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滋养你的胃、你的身,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才是大家,更是中华烹饪最精妙之处!

    考虑到张仲景出生、成长于南阳,所以,我推测他老人家的这套食疗理论应该也是典型的南阳特质。再想想南阳不太张扬、看似没有特点的汤汤水水的饮食风格,其实也正是张仲景提倡的“养为上”的食疗法则:在五味杂陈中,尽调和之能事,物尽其用,使身体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这不仅是生活智慧的总结,更是中原饮食“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综合体现。

    心境恬淡之人,一辈子与世无争,所以,他们制出的汤、做出的菜也跟他们的为人很相近,大象无形,无为而治,有点中庸,还有点道家的恬淡、洒脱。

    南阳,就是这么温润如玉。(原标题:南阳特质——温润如玉盛产牛人 于无声处胜有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商报(2014-02-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