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南阳

“新国保”更需多呵护

2013/11/29 17:19:49 点击数: 【字体:

“新国保”更需多呵护

这一苏式建筑群,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性建筑,是洛阳人心中一份恒久的“红色记忆”。 记者 王亚鸽 摄影
 
“新国保”更需多呵护

   二号、十号和十一号街坊虽然被列入“新国保”,但有的宿舍楼因无人居住而处于荒废状态,很多住宅对外出租,有的被改作商铺,面目全非。

   今年5月份列入“新国保”的洛阳涧西区苏式建筑群,让人们更进一步地目睹它“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风采,也让古都洛阳少些只有拂去千年尘土才能见到建筑遗存的尴尬。

  苏式建筑群这个中国工业遗产的宠儿,在城市扩建中不断“被拆除”、“被保护”,离不开侠士试剑,武士弄枪,歌者展喉,文士投笔,学者呐喊,官员动脑,社团发力……

  洛阳涧西区苏式建筑群工业遗产,涉及数十万人和众多单位,保护难度非常之大,虽然它目前已被列为“国保”,但要很好地保护它,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首席记者 孙斌 文图

  “新国保”是“保”下来的

  洛阳涧西区苏式建筑群被列为“新国保”,实属不易,它是在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的多次呼吁下,得以幸存。今人和后人看到这些“新国保”,不应忘记他们所做的努力。

  曾经,由于对工业遗产认识不到位,人们将这些苏式建筑看成是“不合现代人生活”的累赘、提升生活品质的绊脚石,不仅不重视保护,还对其不断改造、拆迁。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有俄罗斯式塔楼的洛矿办公主楼被改建,原貌消失;洛轴办公大楼被改建成现代化办公大楼,蕴涵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彻底消失;2008年以来,洛铜广场西侧的洛铜宾馆被拆除,规划了4栋高层商住楼……

  2011年5月,这些苏式建筑群所在的工业遗产街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终于有了护身符。为了保护它,当年8月,《洛阳市苏式建筑保护规划》正式定稿,修改了之前在四大广场周边建高楼的规划,决定把原来建楼的区域变为绿地。然而,同年10月21日,洛铜主办公楼南侧的高层工地突然开建……四大广场将变成一条峡谷中的街道,原有的雄伟开阔的风格和历史面貌正在丧失。

  一些苏式建筑的加速消失,让了解它、珍爱它的人们难以接受,一时间,业内泰斗、翰墨精英、学术团体,纷纷汇聚在保护苏式建筑群工业遗产那面猎猎作响的大旗之下。

  2006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组,完成了河南省文物局的研究项目《洛阳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指出,洛阳的四大广场全世界独一无二,在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找到四个巨大的广场同时规划、一张图纸、并排建设的例子,洛阳工业遗产在全世界是非常典型和突出的,有条件作为东方社会主义文化遗产的代表大力保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8年6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来洛阳时指出,洛阳工业区的工业遗产,一定要保护好。

  2011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提交了《关于加强洛阳涧西工业遗产保护的提案》。他指出,涧西工业遗产体现出的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建筑文化景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他呼吁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城市记忆,为城市保存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为国家延续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为保护洛阳涧西区四个厂前广场及5号街坊等,洛阳市师范学校原校长叶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谢辰生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遗产界、建筑界、语言学界20名知名专家学者发出联名信,“洛阳网民保卫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小组”多次发出“保卫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的宣言”;洛阳市文物局、建委等,也呼吁留住这些工业遗产……

  在人们的多方奔走和呼吁下,洛阳涧西区没有被拆除的苏式建筑群,终于被列为“新国保”。

  保护性开发在进行

  在洛阳人的眼里,这些经过了几十年风雨的苏式老建筑群已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性记忆,成为洛阳人心中一份恒久的“红色记忆”。

  对于这些老建筑,保护是最好的挽留。但由于人口结构的改变(工业区单身职工大幅度减少),被列入“新国保”的10号、11号和2号街坊有的宿舍楼,已处于无人居住的荒废状态,很多住宅对外出租,这些,都增加了保护的难度。

  同时,10号、11号街坊又位于洛阳市的核心商圈,每天人流如织,喧闹繁华。临景华路上的10街坊和临中州路上的11号街坊的一些楼房,早已被商家破墙打洞成为商铺,有的装上了防盗网,有的窗棂改用了铝合金,有的挂上了五花八门的广告,苏式建筑被搞得面目全非。目前,10号街坊西侧的青岛路即将升级改造完毕,位于这一黄金商圈的部分苏式建筑,成为商家觊觎的黄金之地。届时,它们会不会在利益驱动之下,破墙打洞沦,落为商家的俘虏,还难以保障。

  所幸的是,苏式建筑群的大规模开发性保护,已列入国家议事日程。记者在洛阳涧西区政府了解到,8月底,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来洛阳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洛阳市涧西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0)》进行评估论证。

  《方案》描绘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后的未来蓝图为:远期规划在一拖、中信重工(原洛矿)、河柴等企业生产制造环节搬迁后,依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将原有工厂区内部的土地根据再利用的种类分为工业遗址公园、文化旅游接待、公共设施、商业办公、居住配套等城市用地。在中州西路、建设路之间,大明渠沿线,依托现有的苏式建筑群和厂前广场,建成集文化、旅游、民生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打造中部乃至全国现代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特色街区。

  令人欣喜的是,在洛阳采访,无论是工厂、街坊、政府的各阶层人士,已深刻认识到,工业为洛阳文化发展撑腰,强大的工业实力是洛阳发展文化的靠山、后盾。良好的工业基础不仅不是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累赘,反倒是洛阳与其他文化历史名城竞争的优势与资本。

  记者在10号街坊现场了解到,洛阳打造的10号街坊苏援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启动。第一期实施对10号街坊中院区域的修缮改造,最终使10号街坊形成一个完整的苏式建筑群落保护改造的典范。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在记者9月27日至11月27日跨时两个月的采访中深深体会到,洛阳要想保护、利用好苏式建筑群工业遗产这一资源,还得下一番工夫。当年参加洛阳工业区建设的干部、工人,都已到暮年,许多人已陆续离世。不少人退休后回到了原籍难以找到,即便找到的,大部分或有病,或听不见,或脑子退化说不清楚当年的事了。大量中国工业区建设的故事,大量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细节,正在离我们而去成为历史永远的秘密。这项研究已非常紧迫,与抢救性考古发掘有某种近似之处。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丰富的历史,洛阳还得下工夫“织锦”。

  “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我们相信,借国家《洛阳市涧西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0)》的东风,洛阳人会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这篇大文章。(原标题:“新国保”更需多呵护)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11-2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拒绝做官唯愿教书为业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