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南阳

凭《清明案》荣获10项大奖,宛梆再次引起各界关注——一个小剧种演绎的大气象

2013/10/22 11:20:04 点击数: 【字体:

凭《清明案》荣获10项大奖,宛梆再次引起各界关注——一个小剧种演绎的大气象

本报记者 司马连竹 曾碧娟

    近日,河南省第三届县(区)级暨民营文艺院团戏剧大赛在我市落下帷幕,内乡县宛梆剧团代表南阳市参赛的剧目《清明案》,一举获得了大赛文华剧目一等奖和文华音乐创作、文华表演共10个单项奖。宛梆这一绵延400余年的古老剧种,何以历久弥新,至今深受专家与群众的喜爱与好评?本报围绕《清明案》进行专程探访。

    坚守清贫志

    三代人铸就天下第一

    10月16日,记者驱车前往内乡县。在新扩建的城区西南一角,简陋的围墙内,一栋四层高的小楼被菜田包围,踏着碎石铺就的道路来到楼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的铭牌映入眼帘,显示这里正是“天下第一团”现今的驻地。

    在此迎接的宛梆剧团团长刘铁民说,剧团有两个演出队,其中一队前往邓州演出,另外一队明天也要下乡。说话时,院中的菜田里有不少人正在劳作,刘铁民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员工的家属,“为了补贴家用,没办法,剧团的收入实在有限。”

    与此相对的是宛梆红火的演出市场,近年来该团每年要演出近400场。作为今年“送戏下乡”的主要内容,内乡县政府还出资采购了300场,但这些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剧团的运作。刘铁民表示,作为传承国家级“非遗”的县级民营剧团,首要目标是保护这一剧种,演员生计问题必须让位于后,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宛梆人都是无怨无悔的传承人。

    成立于1951年的宛梆剧团先后涌现出三代艺人。从第一代的生旦王春生、红脸翟道三、黑头杜林保、武生邢德山、小坤角赵兰英等大师始,宛梆逐步发扬光大。第二代的程建坤、李建海、周成顺、范应龙等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铸就了宛梆的辉煌。此次荣获戏曲大奖的《清明案》一众主演,已是宛梆第三代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全国戏曲市场萎缩,不少稀有剧种濒临消失。获誉无数的宛梆,也面临着市场大潮的冲击和磨砺。据了解,剧团全年演出下来,一线演员的月工资也才2000出头。清贫之下,宛梆人的坚守尤为难能可贵。

    热演三十载

    唱“清明”四海为之动容

    72岁的程建坤老人是宛梆剧团的音乐唱腔设计,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81年《清明案》由宛梆第一次进行编排上演,程建坤正是这出剧目的主创人员之一。

    《清明案》虽然是古装剧,但剧本创作发表于1980年。程建坤回忆说,当时剧团的一位负责人在新华书店见到了刚刚集印出版的《清明案》,立刻买回组织全团进行改编排演。“从原始的剧本看,这是作者为京剧创作的一出剧目,需要按照宛梆的特点进行改编。”程建坤说,为了达到演出要求,全团加班加点,从唱腔、配音、表演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再创作。

    宛梆的特色十分鲜明,明末清初时期秦腔从陕西传入南阳后,与本地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形成其“激越婉转,绵柔与壮美结合”的独有特点。“宛梆曲调丰富,唱腔激昂,其声腔高亢豪放,然其情感细腻,表演奔放自然,十分符合南阳人的心理特征,也与南阳不断吸收融合南北文化的地域特点相契合。”程建坤认为,《清明案》1981年公演即引发轰动,此后30年成为剧团当家曲目,是因为剧目本身的精神内涵“接了地气儿”。

    《清明案》故事脱胎于《聊斋志异》中记载的一出公案。宛梆《清明案》将剧中清官与贪官的斗争、情感与法律的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慈母恩、父子情、手足义”贯穿始终,并以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加以升华,再现的正是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特质,是一出令人感动的正能量剧目。

     “每一场演出,演员投入地演唱、用心地流泪,台下观众跟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场场如此,这正是宛梆艺术魅力的最好体现。”刘铁民说,事实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具备感召心灵和感动时代的力量。(原标题:凭《清明案》荣获10项大奖,宛梆再次引起各界关注——一个小剧种演绎的大气象)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南阳日报(2013-10-1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小剧种期待登上更大舞台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