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南阳

如醉如痴蛤蟆嗡

2013/4/15 14:17:08 点击数: 【字体:

 
    蛤蟆嗡是流行于淅川县西部和西峡屈原岗一带具有独特风格的曲艺,据传有200年以上历史。蛤蟆嗡,因其伴奏乐器琴头有蛙状装饰物和琴音如蛙鸣而得名。

  □吴元成(河南郑州)

  

  记忆中的蛤蟆嗡被偶然唤醒!

  此前,曾经听闻淅川杜国淅先生对蛤蟆嗡颇有研究。2009年10月27日晚,遂拨通杜先生电话,他说:“蛤蟆嗡既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更是一种曲艺。”28日上午,通过淅川诗人绿洲牵线,与原淅川县曲剧团团长、蛤蟆嗡专家马栋亮通话,他说:“我不是专家,专家是宋今春先生。宋已于两年前退休去郑州,与子女同住。”下午,经老乡、大学同学孙君健联络,与一文化公司老总姚岗同去开封,见到河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史锡平,获赠全套八卷本《南阳曲艺作品全集》。   

  返郑车上即展阅,内中收罗大量曲艺作品及评论,当然也有关于蛤蟆嗡的记载——“说不准是地形地貌的作用,还是民俗民风的因由,南阳盆地竟繁衍如此众多的曲种。”也提及“因用蛤蟆胡伴奏而昵称的蛤蟆嗡”(《曲海书山数古宛》:陶善耕)。“蛤蟆嗡是流行于淅川县西部和西峡屈原岗一带具有独特风格的曲艺,据传有200年以上历史。蛤蟆嗡,因其伴奏乐器琴头有蛙状装饰物和琴音如蛙鸣而得名。”(《南阳十种曲》:阎天民、郭学玲)。蛤蟆嗡又有“二棚子”、“故事戏”、“花鼓子”、“调子戏”等别称。蛤蟆嗡既在舞台演出,又在地摊演唱,它既演又表,载歌载舞,有时还踩着高跷演唱,因而又叫故事戏。它往往同锣鼓曲同场演唱。蛤蟆嗡的唱腔与伴奏系复调进行,伴奏在上棚,唱腔在一棚,伴奏部分的旋律也很完整。据艺人讲其唱腔有九腔十八调,现仅存平腔、汉腔、哭腔、大板、把把儿、阴腔、二流、三流、句半、汉川10种板式和曲牌,加上游场平板、浪板共12个调门。蛤蟆嗡依靠双膜共振来发音,发出的声音是复合音,这是蛤蟆嗡最大的特点。

  当晚,在郑州北环文化绿城小区,见到了宋先生。他长期在县剧团和文化馆工作,会演奏各种民族乐器,与蛤蟆嗡等曲艺有较早的接触,手头更存有蛤蟆嗡、丹江号子的曲谱和音乐光盘。宋今春先生介绍,蛤蟆嗡在淅川已经无演奏者,演唱者尚存一老艺人(上集镇张湾人,手头存一把复制的蛤蟆嗡)。关于蛤蟆嗡的源头,他说,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初和原县文化馆的张声一起采风时,盛湾镇单岗一老艺人说,是早年与淅川相邻的湖北陨县艺人带到淅川当地的。宋今春先生经过追索,发现陨县也不是原始源头,而是源自重庆的“胖筒筒”。

  我能查到的资料如是云:川渝灯戏演出以唱为主,很少大段说白。唱腔质朴明快,富有民歌特色。主要曲调为“胖筒筒”(因用一种名叫“胖筒筒”的大筒胡琴伴奏而得名)。

  蛤蟆嗡不仅河南淅川有,山西、山东近年也有报道。山西蛤蟆嗡流行于夏县祁家河西山头村一带。山东的蛤蟆嗡则流行于冠县桑阿镇、贾镇、梁堂一带。由此看,蛤蟆嗡的传播是不是明时兴于川、渝,清时盛于淅川,再流播于晋、鲁呢?

  当然,这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追寻。

  前不久,南阳市柴油机厂退休工人、原籍邓州刘集的葛三仲先生根据儿时记忆已经复制了蛤蟆嗡乐器。也许,要不了多久,蛤蟆嗡这种正在逐步衰亡的小曲艺,就会恢复它的历史面目。

  从2500多年前的楚国始都丹阳(即今天的淅川)贵族墓地出土的编钟所发出的激越、铿锵之声,仍然可以在当代找到活化石。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同样在包括淅川在内的南阳大地上传唱的大调曲子、三弦书以及由大调曲子衍变的河南曲剧,它们的声腔调曾经并仍然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曾经出生于或浪迹于这块土地的先民们——商圣范蠡的智慧、练达,诗人屈原(其第一次流放地就在汉水之北丹江之阳,写出了《陟岵》、《国殇》等名篇)的浪漫、忠贞,史家范缜的耿直、执著;想到那些从淅川到青海,到湖北,再到中原大地,在大地和山水之间迁徙、追索、舍小家为大家,不断告别故园,建设自己新家园。自1959年到如今的40万淅川父老们,不管他们走得多远,他们都不可能把家园和淅川戏曲、音乐、民俗一并抛弃。也许,这独特的融楚风巫俗和中原文化元素为一体的地方曲艺、地方音乐早已化入他们的血脉之中,并将继续流淌和传承,成为移民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原标题:如醉如痴蛤蟆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0年6月23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