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地方出去打工的越多,说明这个地方越穷、越落后。我相信,从现在起,内乡走出去打工的会越来越少,而返乡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会越来越多。
本报特约记者 徐海林
我生在内乡,长在内乡,工作在内乡,无论内乡怎么发展,怎么嬗变,我都不会陌生。
表弟就不一样了。尽管他也生在内乡,长在内乡,但他大学毕业后出门打工四五年,近日回到老家,竟发出了“内乡,我快认不出你了”的感叹。
城外的湍河怎么进了县城
今年初冬的一天早晨,我在沪陕高速内乡出口处接表弟。一出高速路口,他就东张西望,感到新奇,进入县城后,更是感到家乡的变化令他目不暇接:眼前的内乡怎么这么多厂子啊,城区变大了,街道变宽了、整齐了、干净了,也不像前几年那么脏乱了。十几层的高楼,在内乡原来是看不到的,如今却是一幢接着一幢。内乡城边的湍河上原来只有两座大桥,现在竟然又冒出来了湍河三桥、四桥、五桥。特别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原在城外的湍河怎么一下子就进了县城?一问我,他才知道,原来是湍河东岸新建了产业集聚区,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上亿元、几十亿元,甚至近百亿元的大个头项目入驻,县城从湍河西岸迅速扩展到东岸,把清水长流的湍河抱在了怀里……表弟对内乡近年间的变化真有些不可思议了。
周末,难得我有空,一大早,我就背着心爱的“佳能5D”陪表弟走马观花“新内乡”,顺便抓拍一些如意的镜头。
湍河东岸,崛起一座现代工业城
内乡人正在建设的梦寐以求的湍东新城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说梦寐以求,是因为湍东新城的构想,在我们的印象中,起码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但就是因为内乡是“宛西经济洼地”,太穷太落后,人们思想又不解放,没啥项目来,所以尽管构想了多年,依然是原来的旧模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负全县人民重托,以前所未有的开拓创新,敢于跳出一切束缚内乡发展的条条框框,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高标准建设内乡产业集聚区,打造项目承载平台,大打招商引资和项目攻坚战,吸引大批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很快就让这湍东新城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后发快进,务实重干,抓铁有痕”,这是内乡县县长全新明倡导的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政府作风。如今,这湍东新城和内乡产业集聚区“同胞”相伴,正朝着现代工业城的目标,每时每刻都在孕育着、诞生着内乡人渴望的工业文明之果。
“飞龙双千万”,这里绝对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是县四大班子曾动议要新建的办公地方,但后来却“让”给了项目。如今,总投资8亿元、年产1000万台汽车水泵和1000万支汽车排气管的南阳飞龙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别看一期工程投产才一年有余,但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中已占到20%多,待企业达产后,国内市场份额将突破50%。目前,这家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8个,拥有专利技术38项,有6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其自主创新能力已代表着国家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
“内乡仙鹤纸业”,是河南造纸行业先进企业,公司投资35亿元的三期工程完成后将形成年制浆30万吨、造纸50万吨的国内特大制浆造纸企业。2008年,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攻关,共同研发出的TCF全无氯漂白草浆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利用草浆全无氯漂白的清洁生产新工艺,研究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溶解浆,把麦草漂白浆和龙须草漂白浆从单一的造纸原材料延伸成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溶解浆,从而把普通浆变成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种浆。目前,该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并扭转了我国对溶解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龙大牧原”,是内乡县立足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条而招的又一大项目。河南牧原的集约化养猪规模居全国之首,该企业与山东龙大集团有着密切的上下游关系。县里多次出面洽谈,以诚招商,终使两企业共同出资2.6亿元,在内乡产业集聚区内建成了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高档肉制品生产线。
如果说内乡县正在借助于产业集聚区这一大舞台,而上演一场“洼地崛起”主旋律交响乐的话,那么石材城项目、闽南陶瓷园项目、国宇密封项目等,则把这场交响乐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捡起一块石头,成就一个梦想;建成一个基地,造福一方百姓。这是福建厦门合一集团董事长黄春发的梦想,如今,他的这一梦想正在内乡变为灿烂的现实。目前,由合一集团投资80亿元在这里建设的中国(内乡)石材基地已完成投资15亿元,首批24座厂房已建成,并有两座厂房投产。该项目全部建成后,相当于重建一个内乡县城,可入驻各类企业1500余家,年实现税利10亿元,将成为我国新的大石都,成为内乡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引爆点”。
项目带给内乡人的惊喜是一个接着一个:投资50亿元的闽商陶瓷园、投资15亿元的金刚石项目建设顺利;投资1.2亿元的国宇密封项目建成投产,产品供不应求;投资8亿元~12亿元的鹏翔电子项目正式签约,开工在即……
依托产业集聚区,近三年间,内乡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年产值超亿元或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达16个,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4个,投资超30亿元的项目3个。内乡县决策层提出的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石材基地,全省有影响力的制浆造纸基地、高档肉食品加工基地的“四个基地”产业集群型经济正在形成。
一座座四星级、五星级宾馆,一条条几十米宽的街道和马路,见证着内乡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我们一会儿把镜头拉进企业那忙碌而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一会儿把镜头推向企业间那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一会儿把镜头伸向那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四星级、五星级宾馆,一会儿又把镜头推向那一条条五六十米、七八十米宽的街道和马路……聚焦着那一个个闪光点,欣赏着那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我们无时无刻不激动着、兴奋着……
那一座座四星级、五星级的宾馆,都坐落在清新、秀美的湍河岸边。紧靠湍河三桥的这家四星级宾馆叫天贵大酒店,是投资内乡宝天曼峡谷漂流的平顶山籍刘氏三兄弟投资1.2亿元兴建的。内乡是旅游资源大县,随着旅游名县的创建,越来越多的游客光顾内乡,但内乡的接待能力、接待水平却难以应对。刘氏三兄弟看到了内乡的赚钱效应,决定建成这座23层、总面积36400平方米,集餐饮、娱乐、洗浴、会议、办公及宾馆住宿于一体的四星级酒店。目前,已完成投资近亿元,将于明年五一前建成投用。
在湍河二桥和三桥中间,有一座正在建设的五星级宾馆叫闽浙会馆,该项目由中国(内乡)石材基地筹建,总投资3.6亿元,将建成一座21层的商业会所和16幢总裁公寓,也是一个集会务、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接待能力达700人。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将于明年五一建成投用。
在湍河岸边正在建设的高档次宾馆还有东湖大酒店等,这些四星级、五星级宾馆的建设,见证着内乡日益旺盛的人气,见证着内乡跨越发展的速度,拉动着内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着内乡县城的建设品位。
如今在内乡,最宽、最美、最亮的街道和马路都在产业集聚区。沿国道312线而改建、横穿产业集聚区的宝天曼大道,是内乡县的标志性公路,宽80米,配有石文化走廊和路间绿化带,无论是谁,只要一进入这片境地,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路”的赞歌。
内乡老城日渐厚重,宜居环境日益显现
内乡老城因有一座名扬海内外的古县衙而颇显灵气,但街道狭窄、管理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曾让不少外地游客留下了无言的印象。
近年来,该县充分运用机制创新,加大对内乡老城的改造建设和管理力度,使内乡老城容光焕发,让人流连忘返。
县衙路中段,原来的临街建筑高低不一,一副破败的景象。去年以来,靠项目包装,整体推进,不但解决了居民拆迁、居住问题,还将形成一个偌大的商业市场,解决商贩们的就业问题。如今,放眼望去,“菊潭财富广场”已见雏形,十几层高的商住大楼已拔地而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像这样的改造工程,在内乡老城随处可见。
内乡城西一带前些年很是荒凉,该县将这里定位为居民宜居地全力打造,并包装有森林公园项目等对外招商。如今,这里已建起了一片又一片的绿地,一湖又一湖的清澈水面,一处又一处的文化广场,一幢又一幢的居民大楼,这里已成为内乡城区居民向往居住的地方。
围绕建设居民宜居地,该县还实施了内乡城镇一小分校西建、内乡示范幼儿园西建和内乡人民医院西迁工程。坚持每年完成十大城建惠民工程,着力改善城区供排水、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系统,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成立专门队伍,着力提高街道和市场建管水平。
该县还启动了内乡县衙周边第三次大规模拆迁改造建设工程,致力让内乡县衙这块“国宝”金字招牌更加闪亮,让内乡县城因内乡县衙“官文化”或“衙门文化”而更加厚重,更加斑斓。
一个个星级集镇和文明新村,见证着产业支撑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表弟也难认得他的老家赤眉镇了。如今的赤眉集镇比原来大多了,他们家所在的村子也“搬”到了镇上,变成了镇上的一条街,街上全是白色的两三层小楼,楼上住人,楼下开店做生意。镇上原来也没有现在繁华,如今是新街开了一条条,量贩一个接一个,到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最让表弟难认的是我们的新农村。陪他走几家亲戚,无论是到丘陵地的余关、马山口,还是到深山的七里坪、板场和夏馆,他记忆中的村庄一个也认不清了,亲戚的家门一个也找不着了。一条条平坦的村村通公路,一座座江南水乡般的村庄,一户户洁净优美的农家小院落,让表弟发自内心地赞叹: “变了,都变了,咱乡下现在也真变美了!”
近年来,内乡县把小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产业支撑上,积极引导乡(镇)、村立足实际,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星级小集镇”和“文明新村”。
马山口镇不但在挖掘传统工业上大做文章,而且培育出了“编织”、“童车加工”、“木器加工”等专业村,成为全国小集镇建设示范镇;余关乡靠发展烟叶、林果和新上工业项目甩掉了“农业穷乡”的帽子;灌涨镇不但建成了全省生猪养殖第一镇,还新上了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带动集镇和农村面貌大变样;瓦亭镇几年前还是内乡最落后的地方,如今靠产业支撑,小集镇变大变美了,一批村庄也盖起了一排排新楼房,并配套有自来水、沼气,建设有绿地和农民健身、休闲、娱乐用的文化广场,成为城里人都羡慕的“文明新村”。
项目多了,厂子多了,不少农民在家门口上班挣钱
在内乡产业集聚区,有一道风景线过去是根本看不到的,那就是身着统一厂服上下班的一拨拨人流,他们之中,大多是当地的农民工。
过去,内乡没工业,没项目,县里穷、乡镇穷,农民更穷,农民们要想多挣些钱,大多是出远门打工。有关部门曾统计过,全县最多时一年有10万多农民外出打工。如今可不一样了,随着一个个项目落户内乡,精明的内乡人也不一定非要舍近求远,东奔西跑,到外面打工挣钱了。
我这样跟表弟交流着,忽然间,我觉得我是不是应该动员他也回到家门口上班?因为他有学历、有专业,人又老实,一定能为家乡做些贡献的。可还没等我开口,看出我心思的他就先开口求我帮忙,让我给他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家工厂,回来上班。我爽快地答应了。
有人说,一个地方出去打工的越多,说明这个地方越穷、越落后。我相信,从现在起,内乡走出去打工的会越来越少,而返乡务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会越来越多。
内乡县主要领导陪同省、市领导在内乡产业集聚区调研。(资料照片)本版摄影 徐海林 张中立 刘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