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南阳

守望濒危民间文化的老人

2014/7/30 16:14:51 点击数: 【字体:

守望濒危民间文化的老人 
 
张自亮老人 
 
守望濒危民间文化的老人  
 
老人已出版的书和样稿,他的目标是出版10部著作。 
 
    淅川县一位82岁的老人在身患疾病的情况下,孤身在外租赁一间简陋小屋,10多年间致力抢救当地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了18万字的《淅川锣鼓曲》、15万字的《淅川大调曲》和23万字的《淅川古俗》,并力争在有生之年写出十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和民俗传说。
 
    这位老人就是淅川县文化馆离休干部张自亮。
 
    [简陋小屋写巨作]
 
    6月3日上午10点,见到张自亮时,他因为身体不舒服还躺在床上。简陋的一间大屋内凌乱不堪,从中间被一排书柜隔开。里间是张自亮的卧室兼书房,堆杂着书籍和资料,外间放着几张沙发,上面落满了灰尘。
 
    这两天,老人身体不适,没有出门。家里请来做饭的保姆也回乡收麦子了,他快到中午还没吃上早饭。
 
    这样的日子老人已习惯了,真正令他痴迷的是收集的那些民俗文化资料。“现在正校对《淅川大调曲》,马上就可以出版”,张自亮谈起工作就来了兴致。《淅川大调曲》是他计划完成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的第三部,此前,他已经出版了18万字的《淅川锣鼓曲》和23万字的《淅川古俗》。
 
    “别看我现在好像很老态,生活条件也差,但我脑袋还清醒。”张自亮指了指自己的灰白头发,显然很不服老。他找出自己床头存放的一个袋子,打开来看,里面全是他收集的民歌、民谣、歇后语、传说、谚语、古俗、老民居照片、剪纸、服饰穿戴、皮影、古灯笼、风筝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老人说:“你别小瞧这些我从收购站、垃圾堆捡来的‘废品’,在我眼里可都是难得的宝物。”
 
    [为民间文化遗产奔走]
 
    张自亮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他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离休后的待遇也不错,四个子女还都争着为他养老。但老人一生和文化结缘,痴迷其中,离休前,他在县文化馆工作,爱唱,爱写作,喜欢收集民间风俗、民歌、民谣、民间传说等。他说:“我不愿眼睁睁看着这些民间文化遗产被遗忘。”
 
    离休后,虽然身体大不如以前,但张自亮还是拄着拐杖奔波在田间地头、穿梭在大街小巷,重新开始收集民间文化,有时宁可饭不吃、觉不睡,也要搞到第一手材料。只要听说淅川哪里有民间艺人,不管路多远他也一定要去拜访,一次为了见一位民间艺人,他一天步行了60多里。
 
    经过辛苦采集,不少很有价值且几乎失传的民间“奇葩”又被挖掘出来。这其中,就有他已出版的18万字的《淅川锣鼓曲》,淅川锣鼓曲因用锣鼓伴奏得名,是用民歌连缀说唱故事的形式表现,在当地曾影响广泛,但现在会唱的很少,而且都是老年人。张自亮挨个寻找会唱的艺人表演,记录下唱词、曲谱,使该曲种得以文字保存。靠着这样原始的办法,他硬是把另一项散落在淅川民间的文化遗产——《淅川大调曲》也整理出来,并已写成书稿,准备出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近200万字的民间资料摆在了老人案头。前些年,因经济原因无法出书,他只得在夜晚伏案抄写。张自亮说:“白天大部分时间都下乡了解民情,只有在晚上才能整理写作,为此把眼睛也熬坏了不少。”在他居住的陋室里,记者看到收集的材料摞起来有1米多高,墙上挂的、桌上堆的、书柜里藏的,屋内能利用的空间全都被资料堆满。
 
    [不为名利的老人]
 
    熟悉张自亮的人都知道,老人还有个“怪脾气”,他做这些工作全是自费,别人的便宜一点不占,老人说:“这10多年,我为写作没伸手向公家要一分钱。”
 
    写书期间,无论购买笔墨、邮票、信封,还是乘车外出收集资料、住宿吃饭,他全都自费。他离休后,每月有一笔在当地足可以生活得很好的养老钱,但他全用在了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上,自己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去过张自亮家的都知道,他至今睡的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张木床,用的是一个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书柜,每天写作用的书桌也是一个老掉牙的“三斗桌”。他的住房是租赁的,创作室是过去的一个食堂改造过来的。
 
    第一部《淅川古俗》出版后,县政府考虑到老人生活状况,准备给他拨一笔可观的稿酬,让他好好补养身体,同时购置些像样的家具,却被他一口回绝。他说:“我出书是为了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不是为了挣钱才干的。”
 
    后来,县政府出面给他每月补贴100元房租,另外每月付300元给他请个保姆照顾生活,好让他安心创作。在年迈体弱的情况下,除了《淅川锣鼓曲》、《淅川古俗》外,张自亮还出版了25万字的《淅川风光》和33万字的《淅川大案奇案录》。如今,在忙着校对《淅川大调曲》之余,他还整理了《农民起义军在淅川》、《淅川谚语》等4本书,均已成稿。老人说,虽然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他要和时间赛跑,目标是在有生之年“写出10本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2008-06-20)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种粮大户焦强 用智慧种田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