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清茶,几位老友,品着茶韵,荐着好书,交流着体会与见闻,不时调侃几句,甚至争个脸红脖子粗,却是一番快意。一本纪实性小说《茶楼》就在这清茶与快意中诞生了。退休老人朱传义写的纪实性长篇小说《茶楼》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著名作家田中禾评价此书,《茶楼》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有韵致的作品,在散淡悠闲中勾勒世态,点击时弊,以儒雅的文笔,从容的叙述,显示出文化底蕴和时代视野。
一个温暖的秋日,一个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记者和朱传义及他的老友们,一起聊《茶楼》,听他们的茶事故事。
作者笑谈,写本“有用”的书
阳光从窗户上映射进来,茶杯里的茶香袅袅升起,年近70岁的朱传义静坐一角,听着老友们的谈话,偶尔说说自己的看法,那种读书人温文尔雅、宽厚随和的本性不由自主地显露出来。“人活七十古来稀。”朱传义说,70年来,虽没有干出点什么大事,但收藏了不少书,剪辑了不少资料,发表过几篇文章,对不少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时地冒出把这些东西梳理一下的想法。
在老朋友们的撺掇下,2011年3月,朱传义买来一台笔记本电脑,从学拼音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码了起来。有关于茶文化的“茶人说茶”“茶分六色”,关于节日习俗的“新春农俗”“明月寄情”,还有阐述人生哲理的“草木之间”“雕琢心灵”等等,以茶为媒,以人生阅历为介,告知生活常识,阐述人生哲理。“我不过是把自认为有点用的东西和想法写出来。”朱传义笑着说,希望对读者的生活、工作、学习有一定的好处。
一壶清茶,谈出多少故事
“你想啊,品着茶韵,交流着体会与见闻,不时地再相互调侃几句,甚至争个脸红脖子粗,那是多么的快意啊。”朱传义说,小说中的很多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退休后的朱传义担任科技咨询业协会会长,主要从事科技、医疗方面的咨询,他的老朋友们也是各行业的专家,有高级农艺师、工程师等。《茶楼》里的很多故事都是他们曾谈论过的话题,书中的几位主人翁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他们的影子。
茶一壶一壶添上来,大家这么喝着、聊着,畅所欲言,继续谈论着关于社会、经济、文学、生活……
一本《茶楼》,勾勒世态人情
仔细阅读《茶楼》,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在对话中,各类人物相继登场,各种社会现象接连展现,使小说充满了新鲜感。“城市良心”涉及城市建设规划,“集体中毒事件”反映食品安全,“买菜”与“卖菜”为三农集思广益,“茶饭酒论”直接抨击三公消费……
著名作家田中禾说,《茶楼》是当下文化人心态和行状的写照,在散淡悠闲中勾勒世态,点击时弊,以儒雅的文笔,从容的叙述,显示出文化底蕴和时代视野,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有韵致的作品。
对作者朱传义,作家行者评价,“这位干了一辈子行政工作的老干部,退休或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生活积累、观察和思考,通过小说全面深刻地反映出来,他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也反映出一个老干部的社会责任心。”□本报记者 陈菲菲【原标题:坐进《茶楼》说“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