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年间落成,历经六帝136年。整个会馆坐北向南,南北长154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楼。两侧相陪的建筑有东西辕门、铁旗杆、钟鼓楼等,现存各种建筑计139间。整体采用群体组合的布局,在空间上讲究主次,错落有致,既注意宏观美,又讲究玲珑多姿。
“气势雄伟,工艺精美,无木不雕,无石不刻”,是整个会馆独特的建筑风格。会馆的雕刻琳琅满目,几乎集中了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悬雕、线雕等所有雕刻手法,雕刻内容取材丰富广泛,既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名著故事,又有民间传说《赵彦求寿》、《赵匡胤输华山》,还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生活、场景的《渔樵耕读》、《十八学士登瀛洲》等。正是这种以平民视角透视生活之温馨,并以文学的浪漫韵味将其集中体现在一块石头两面透雕的绝技上,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有别于其它寺庙,显示出了社旗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艺术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