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孔子出外讲学。领着学生走平原,上丘岭,爬险峰。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个小村歇息。遇到一个老汉,孔子问:"老人家,这一带是啥山呀?"老汉说:"盘古山"。孔子很惊奇,指着那座高山问:"噢!盘古爷就生在这深山老林呀!"老汉连连摇头:"你弄错了,这几百里俺都叫盘古山。盘古爷生的地方,离这儿还有一百多里呢。你指的这座高山叫云蒙山,也有人叫太白顶"。孔子又问:“鲁国人讲,高高山峰头,清水贵如油!老人家,你们吃水怎办呢?”老汉说:“你不知啊!这山有一条河,就在前面桐树林和柏树林中间。"孔子一听,很高兴,就请老汉带路去看看河。穿过一片柏树林就是一条小河,河水清得见底儿。河对面是一片桐树林,正是开花时候,桐花的香味儿叫人越闻越想闻。孔子说:"好景啊!"随口编出一首诗:
桐含三月紫,
柏吐万年青,
呜呼!花奇施异,
妙哉!天下绝景。
学生们一听,个个说好。老汉想:把我们云蒙山夸得恁好,这真是个有学问的先生啊!就说:"天响午了,请先生到茅屋里吃点大米饭,喝点淮河水吧"。孔子推辞不下,只好去了。
吃过饭,孔子打发学生付饭钱。说啥老汉也不要。推让好大一会儿,老汉说:"先生要是真想掏饭钱,就把你刚才编的诗,留给老汉算作饭钱吧!"孔子叫学生捧来文房四宝,挥笔写下,交给了老人。
后来,老汉怕儿孙失落了圣人的诗稿,想来想去,请了一个石匠,把这首诗刻在一块青石板上,立在山前。
隋朝年间,一位知县到义乡县(桐柏县)上任,路经这个村子,看见那块刻有字的石板。过细一看,署着孔圣人的名儿。他不相信,忙问那家主人,那家主人把祖上传下来的这块石碑,讲了个一清二楚,县官忙命手下人把这块石碑抬到县衙。诗的第一句说的是桐花,第二说的是柏枝,第三、四句说的是花和草。县令就"桐、柏、花、草"不停地念起来。有一天,他猛一高兴,动笔写了份公文,递了上去,请求上司把"义乡"改为"桐柏"。还说了他是怎样得到孔子的诗句。
过了些时候,上司批文下来。说是道人公佐登山求仙时,见穴洞里藏的《古岳渎经》一书里就有"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山"的说法。批文同意把义乡县改名为桐柏县。云蒙山正名太白顶,太白顶方园八百里都叫桐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