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重阳节”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源渊流长。它语出《易经》,月日均为阳爻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 四民并籍野宴饮。”这是重阳节民间活动的最早记载,也是古南阳一带重阳节活动的确凿记载。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时宫中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豫陕交界 的重阳乡一带,民间传说她当时自身难保,却心系百姓,忠于朝廷,寄宿重阳寺,施医舍药,救助灾民,惩恶扬善,尊老爱老,并将重阳节从宫中引入民间,“重阳节”自此在民间迅速普及开来。
重阳节主要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吃重糕、对奕等活动,在全球华人及受汉文化启蒙的其它地区影响很大,是深受他们喜爱和推崇的节俗活动。1989年国务院正式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06年国务院又将其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重阳人民正积极弘扬重阳文化,努力使这里成为全 国尊老爱老、孝敬老人的最佳典范,成为文人骚客闲暇健身游玩、赏菊对奕的最佳圣地,成为全国人民体验重阳节实地实景实物活动的最佳场所。
为着力打造“重阳文化之乡”品牌,西峡已对开发重阳文化作了详细规划,将修复重阳寺、登高台,建设佛爷山重阳文化主题广场。开发建设云彩山重阳文化、菊花山菊花文化等旅游景点,开发重阳糕、茱萸囊、菊花枕、菊花酒等重阳节旅游产品,举办重阳文化节,把重阳文化打造成西峡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
2010年今年7月17日至1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教授到西峡实地考察论证,一致认为西峡重阳文化历史悠久,典籍记载翔实,遗址遗存众多,民俗文化厚重,论定西峡是重阳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今年重阳文化节,中国民协向西峡县颁发了“中国重阳文化之乡”的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