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城南20里的宛城区溧河乡,有一个叫牛郎庄的自然村,与许多资料中关于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的记载相吻合。该村人也说,传说中的牛郎就是他们村的人,叫孙如意,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此地。图为该村南头的牛郎织女碑。
牛郎织女传说流传范围之广,超出了记者的想像。
在中国,长城南北,大江上下,毫不夸张地说,“有井水处”皆知此传说。不仅如此,这个故事还传到了国外,据说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也有牛郎织女故事,版本各不相同,内容均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在朝鲜传说中,牛郎织女不再是普通劳动者,而是公主和王子,但是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一样的。故事中也没有了老牛和喜鹊,而变成了一位好心的天使。尽管人物身份不同,情节也有差异,但其主题与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一脉相承。
与境外版本大变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尽管这个传说流传的范围极其广阔,但人物、情节和基本主题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比如,指明故事发生地点的,大多说是南阳城西20里,但具体村庄名有的说是“牛家庄”,有的则说是“桑林”。
如今南阳城西还有这个地点吗?记者试图实地寻访。我们能依托的唯一的线索,是“南阳城西20里”,但这所谓的20里却很让人困惑:如今的南阳城早不是过去的南阳城了,这20里从哪儿算起呢?
南阳民俗研究者杜全山的一席话打消了记者的顾虑:“就是距离现在南阳府衙20里的地方。”
杜全山说,南阳与几易其址的洛阳城不同,但与城摞城的开封有几分相像。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在南阳设郡,2000多年来,朝代像走马灯似的,但南阳城址却纹丝不动,其中心区域就是现在南阳市老城区的南阳知府衙门,这座衙门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迄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由于这个原因,历史上南阳人说的方位和距离,都是以这衙门为中心点的。如史书《荆州记》中说:“(南阳)郡西七里有梅溪,溪西有百里奚宅。”这里的“七里”就是说距离南阳知府衙门七里。此外,南阳城西还有许多根据里程起的地名,自古沿用至今。如南阳西边10里有个村子,叫“十里铺”;12里有条河,叫“十二里河”;18里、20里分别有道岗,就叫做“十八里岗”、“二十里岗”。
按照传说中所说的方位,在杜全山的陪同下,记者驱车前往寻访。但结果却有些让人意外:南阳城西20里如今没什么桑林村,倒有一个桑庄;而南阳城南20里,却有一个牛郎庄,与桑庄隔白河遥遥相望,这个村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很丰富,并且牛郎有名有姓,叫孙如意。奇妙的是,牛郎庄附近的史洼村曾叫织女村,两村自古不通婚。据说以前两村的孩子在一起上学时,牛郎庄的孩子如果说史洼村是织女村,会被史洼的孩子合伙暴打。
传说与现实并不完全相符,但又若隐若现地有着某些神秘的关联,这一切让记者如坠五里云雾。
桑庄:亡妻陪葬织布梭子
从南阳市区西行,经过“十里铺”,趟过“十二里河”,翻过“十八里岗”,记者拿着地图把这个区域搜索个遍,既没找到“牛家庄”,也没找到“桑林”。不过,也算有所收获:在二十里岗,找到了一个叫“桑庄”的村子。这个“桑庄”与桑林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传说中牛郎的老家?带着疑问,记者决定入村一探究竟。
“我们村子过去不叫桑庄,而叫桑林!传说是牛郎织女种桑养蚕的地方。”桑庄村老组长魏文章肯定地告诉记者,“听老人们说,叫桑林的原因,是我们村后面过去曾有块儿很大的桑树林。那林子有几百亩,桑树长得又高又大又稠密,枝叶都连在了一起,小孩子经常爬到树上做游戏,能从这棵树顺着树枝爬到另一棵树上。”
魏文章还告诉记者,传说桑林后面有个桑坟,很有名气,但这坟是否与牛郎织女有关联,村里人就不清楚了。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后的一片土岗上。“你看这田埂上还有许多汉代的砖头!”顺着魏文章所指的方向,我们看到许多古砖从田埂上干枯的茅草丛中露出形迹。拾一块仔细端详,记者发现这些砖块很薄,上有道道砖纹,让人感觉年岁很久远。
“这些砖是标准的汉砖”,一个叫刘文成的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桑庄村属卧龙区靳岗乡管辖,刘文成对汉文化颇有研究,曾担任靳岗乡的文化站站长。让我们有点意外的是,刘文成不仅为我们鉴定了这些砖的年代,得知我们的来意,他又道出了一件让他“后悔得肠子疼”的事:是他把桑林改成了桑庄!
据刘文成讲,1981年,时任靳岗乡文化站站长的他,根据南阳市地名办的要求,对全乡地名进行普查登记。登记到这个村时,发现这个村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桑庄,一个叫桑林。有个叫吴德明的老人建议,村名应该叫桑林,因为传说古代这个地方有片桑树林,村子因此而得名。刘文成心想,现在村子又没有了桑树林,怕改为桑林引起人们误解,于是,就将村名写成了“桑庄”。
“现在想想,很后悔!”刘文成懊悔地说:“一念之差,把传说里牛郎的家给改了名!”
采访中,记者发现,村里一些老人还是习惯地把村名说成是桑林,问他们这里是否是传说中牛郎的家,村里的人都说有这个说法,但是问具体情况,都说“不记得了”,好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三个与牛郎织女有关的风俗和传说。
当地人称,农历七月初七在茶豆架下看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会,只有到桑林这一带偷看,才能听到牛郎织女说的悄悄话。但是,平时做了坏事的人,到了这里也听不到。因此,过去许多人到七月七这天,就来到这里,偷看牛郎织女相会。若听不到,就得自个反省一下:“是不是做了坏事?”
村里年轻妻子死亡,埋葬时,都要找一个织布用的梭子放进棺材里,一同埋了。村人解释说,其意是,妻子像织女一样升天了,要把她从天上带来的织布机也带走。他们认为,这样做能让那些不幸早逝的人,下辈子改变命运。
村子附近有个水库,名字叫石膏坑,因其附近埋藏许多石膏而得名。村里人传说,银白色的石膏是老牛的骨头化成的。这里说的老牛,就是传说中牛郎所牵的神牛……
除此之外,再也挖不出更多的东西。村民们说,他们大多是明代时从山西大槐树下迁移而来的,过去的事情,只有当时的本地人知道,可现在,全村人都是当年的移民。
出了桑庄,我们意犹未尽。杜全山说,南阳城南20里有一个牛郎庄,不妨前去寻访一下,说不准收获更大些。
牛郎庄架起“鹊桥”
从城西寻找到城南,几经周折后,记者找到了宛城区溧河乡詹庄村属下的牛郎庄自然村。
牛郎庄紧邻312国道,小村子与一般的村子相比,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只是村口国道上“牛郎庄”的村牌很吸引眼球。
听说记者前来采访,詹庄村村委会主任陈新同热情地握住记者的手说:“今年农历七月七以来,来采访俺村的记者一拨又一拨……”
记者问,这里真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吗?陈新同爽朗地哈哈大笑:“千真万确!我们村祖祖辈辈都这样传说的。”陈新同说,传说中的牛郎叫孙如意。但是眼下牛郎庄没有一家姓孙的,也没有姓牛的。除此之外,詹庄行政村所辖的李岗、黄岗、詹庄等其他三个自然村也没有一家姓孙的或姓牛的。至于该村什么时间开始叫牛郎庄,没有一个人能讲得出,但讲起牛郎村的神话传说,却个个说得有鼻子有眼。外界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陈新同说着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出一张图纸来。记者摊开一看,是一幅“开发‘牛郎织女’传说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图”。
根据规划,该景区占地288亩,计划投资1200万元。“一家企业看中了牛郎庄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准备投资打造‘中国爱情村’。”
陈新同说,规划将按照民间传说建造,主要有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传说人物的住所,仿造天河、织女洗浴的天池等,目的是为了旅游开发,也是借此保护和传承古老的民间文化。
为寻找更多的信息,记者在村中进行了走访。村民们说,说起牛郎织女,最权威的人是85岁的刘润芝老人,他被村里人称为牛郎织女传说的“活化石”。因他年岁最大,且小时候读过私塾,学习过四书五经,关于牛郎庄的故事,他记得比较清楚。但老人有些耳聋,须大声喊话,方能听清楚。
据他回忆,他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告诉他,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此地,牛郎就是这庄的人。他还说,解放初期,牛郎庄的东北方还有一个土冢,传说是牛郎之母的墓,后来此土冢被夷为平地。说着,老人带记者来到村北一个小池塘边,说相传牛郎之母的墓地就在这个池塘边。
记者看到,池塘并不大,里面的水也不多。池塘周围长了许多草,在寒风中颤抖,早没有了土冢的踪影。这里临着刚修起的“二广高速”,一辆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呼啸而过。池塘边的几棵大树上,喜鹊飞来飞去,它们的窝暴露在干枯的树枝上。
刘润芝对记者说,牛郎庄过去还有个“宝贝”,是一块从墓里挖掘出的石碑,上面刻有牛郎织女的图案,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的。村民曾把这块碑立在村南头一座桥上。石碑上的字老人已记不全,唯有“龙飞南宋”四个字记忆犹新,但至今不知道这四个字什么意思。
那块碑的去向,后来记者在南阳有关部门得到了证实。据说,石碑确实是牛郎织女传说源地的一个有力证据,只是时间太久远了,碑上的文字大多难以辨认。
老人带我们来到了那座小桥,我们看到,古碑旁又立了一块一人高的新石碑。石碑临着一条小溪,小溪的水不大,自东向西流淌。老人说,这条小溪叫石榴河,那座桥传说叫“鹊桥”。
上前察看,那新碑的正面刻有牵牛星、织女星,两星之间雕刻的是天河。下刻牛郎在耕田,织女在织绢。石碑的背面写着“鹊桥”两个大字,下面黑底白字,刻着碑文。碑文记述了传说中牛郎庄的这一古老传说,并说牛郎织女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在此幽会,因此取名“鹊桥”。
“织女村”女儿不嫁牛郎庄
细读碑文,我们发现了另一个“秘密”,碑文道出了“织女的家”。
碑文称,石榴河的对岸有个史洼村,清朝前期叫织女村,传说该村是织女的家。两个村相距不到两公里,两村中间就隔着这条不大的石榴河。
刘润芝说,因牛郎织女故事的影响,史洼村女不嫁牛郎庄男,已经成了当地的风俗。相传自汉代以来,无一桩史洼村女嫁牛郎庄男的婚例。当地人就把两村之间的石榴河,比喻成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
“你可别小看这条河,它的发源地就是牛郎庄东边的一个池塘。那个池塘也真是怪,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小旱大旱,即使附近所有的水塘旱得没有一滴水,但这个池塘的水还是满满的。”刘润芝说,“石榴河的水往下流,直接通白河入汉水进长江汇大海……”
村民证实,现在还有人习惯地称史洼村为“织女村”。传说这个村也曾有一座墓,是织女墓,后来因故被推平,墓中文物佚失。
随后记者在史洼村听到了相同的说法。村中老人袁祖培说,世代相传,两个村的人不能通婚,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通婚的现象。
“即使互有好感,也从不谈恋爱。”史洼村的袁清朝说,虽然牛郎庄和史洼村的孩子在一起读书,但两村人从不谈恋爱,村里人都知道这个禁忌。
牛郎庄一村民告诉记者:“史洼村的人历来忌讳说他们村是织女村。小时候在学校上学,有一次我说他们村就是织女村,史洼村的几个男孩一拥而上,把我揍了一顿。吓得我再也不敢那样称呼了。”
记者问其何故,他们说两地不通婚的原因是牛郎和织女是“仙凡配”,没有善终,被视为一个悲剧婚姻。而忌讳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那样叫,好像叫他们是“女人国”一样。更重要的是,在南阳话中,平白无故叫人“舅子”,是很重的骂人话。这个忌讳很多地方都有,但南阳更严重些。在石洼村人看来,牛郎庄人称他们村为织女村,那就是变相叫他们“舅子”。
传说中,牛郎家住“南阳城西20里”的“牛家庄”或“桑林”。但记者寻访到的情况,却是城西20里有个桑庄,城南20里有个牛郎庄。对于这种原生态的传说中出现的矛盾,我们走访了不少南阳的研究者,但却没人能给出圆满的解释。
有人说,桑林位于南阳城西,牛郎庄位于城南,中间是白河。这跟银河两边牵牛星、织女星的位置很相似。
有人说,牛郎的家在牛郎庄一带,桑林(今桑庄)是他们种桑养蚕的地方。
传说中,人间穷小子与天上仙女的结合,既不看门第出身,也不看金钱权力;没有朝三暮四,只有忠贞不渝。而在这里,织女却成了本地姑娘(也有传说讲她是本地姑娘变成的仙女),他们的结局竟然成为千百年婚姻的禁忌。这是为什么?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不仅织女原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原本也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变身为南阳小伙儿时,神话变成了传说,融入了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