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通道侗族古老独特的端午民俗

2015/6/25 10:59:00 点击数: 【字体:

通道侗族古老独特的端午民俗

侗族端午祭萨现场   吴 炳 摄
 

    谢  兰   胡益龙   李  信

    通道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寨门、鼓楼、风雨桥被誉为侗族建筑三宝,侗族大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当地侗族人还有一项颇具特色的活动,这个延续了千年的端午民俗,虽然已成为侗族人生活的一部分,但至今仍鲜为人知。

    原通道侗族自治县史志办主任吴文志介绍:“侗族的端午节,不祭屈原,祭萨”。此外,复杂的粽子包法、神秘的侗族传说和庄重的民俗忌讳让侗族端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是侗族至高无上的神,对萨岁的崇拜也是侗族母系氏族遗留下的重要痕迹。侗族先民对萨的崇拜,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的宗教观念。在这种崇拜之下,侗族人民形成了“诚、信、礼、公、活”的民族文化特点,有学者将侗族称为“没有国王的王国”。

    通道下乡(乡)流源(村)、所里一带侗族村寨,五月初五叫祖婆节,家家户户提前一天上山摘新鲜箬竹、田边菊等草药。采完后,用山泉水洗净,用水煮开。之后,用烧好的稻草灰泡水过滤,将糯米放入过滤后的草灰水中浸泡。待糯米发胀后,加入煮过的黄栀子水上色,搅拌均匀。捆绑粽子的绳子用烤至卷曲的蒲葵叶或稻草代替,保证所有原料取自自然,就可以包粽子了。包好的粽子放入干萝卜、田边菊等煮的药水中煮够12个小时,待第二天清晨取出祭祀。

    端午祭祀前,当地侗族包粽子有许多禁语。“端午前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说话要注意。”吴文志说,包粽子的稻草需说“黄腰带”,蒲葵叶说成“绿腰带”或“蓝腰带”。煮粽子时,要说给老祖母洗澡,烧大火时说“烧老火”,取粽子说“请老祖母上楼”。

    端午节当天,村民将煮好的粽子取出,对背粽四个一扎、三角粽七个一扎,与泥鳅一起祭祖。

    “这一天,全村人都盛装出席,每户都将包的粽子带来供奉萨岁。”流源村书记杨和成话语间透着敬畏。

    祭祖以后,取相同粽子用竹篮装好,放入香烛纸钱,着盛装赶往村中萨坛祭拜萨岁,由村中最年长的“公”或“萨”(汉语为爷爷、奶奶)带领大家祭祀。因侗族是母系氏族信仰,祭祀萨岁不像祭祀其他神灵一样用酒,而是用茶。

    除粽子、泥鳅外,侗家人的端午还有一样东西不可缺少,便是草药。“我们这里有句话叫‘五月初五,百草皆药’,所以,这一天大家都早早起来上山采药,采得越多越好。”通道侗医学专家、原通道民族中医院院长吴国生说。

    “祖辈口口相传下的东西,我们一直父教子、婆教媳,代代相传。”流源村87岁的杨昌深说。

    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优秀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传下去的。“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古至今,侗族叙事、传史、抒情、论理等都是口传心授,也正因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雨,仍保存了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