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民族民间情歌石林论坛13日在云南石林开幕,吸引了来自民族学、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学等领域的50多位中国学术界专家、学者。快速发展的中国要怎样留住民族民间情歌,成为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探讨的核心话题。
由云南艺术学院、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的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在中国传统七夕节期间举办论坛和实地演唱情歌,重新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有专家指出,在中国众多民族地区,由于交通、通讯条件的极大改善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当地年轻人已经不再用对情歌的方式谈情说爱。民族民间情歌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方式、方法。
“许多传统节日,变得只有传统的名声,而没有了传统的内容。”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说到七夕节情歌现状。“要把时代元素融入传统情歌,才能让它们更具影响力。”
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的深圳世纪华业非遗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漯民认为,应该在开发中保护民族民间情歌,尤其要注重和证券市场的结合,突破过去简单引进投资的开发方式,实现资本对民族民间情歌的更可持续投入。而山东艺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院长田川流教授则提醒道:“要防止以产值目标来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不良现象。”
作为论坛的组成部分,石林当晚还举办了七夕节唱情歌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学研究所博士李修建由此谈到民族民间情歌的传承方式:“传统民族民间情歌演唱的情景如何还原、是用普通话唱还是用各民族的语言唱等问题都值得思考。”
经过活跃的探讨,与会专家、学者在传承民族民间情歌问题上达成共识,并签署了《首届中国石林民族民间情歌节论坛备忘录》。《备忘录》指出,“云南地处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区,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了南亚、东南亚的多元文化,举办民族民间情歌节论坛有利于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倡议把民族民间情歌节论坛作为一种制度,坚持长期在石林办下去。”(原标题:中国多领域学者聚集云南探讨民族民间情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