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用“国际语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3/5/6 16:57:34 点击数: 【字体:

    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竞争上,三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其中,文化竞争实则是人心向背的竞争,是国家形象的竞争。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多次中外民调显示,目前被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即孔子、功夫、瓷器等。由于在语言、民族心理和审美偏好方面的差别,除了日、韩和东南亚其他“汉字文化圈”国家之外,我国在欧美、阿拉伯、非洲等推动中华文化的跨国、跨文化交流和传播时,经常存在着“文化折扣”问题,我们还不善于用“国际语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里的“国际语言”并不是“世界语”。“世界语”发明至今一个多世纪仍未将语言统一。所谓“国际语言”,是指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及途径,使其所表达的内容被世界所有国家的人民接受,没有语言的牵绊,没有信仰的束缚,没有民族的隔阂。

    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道路上,不乏成功的案例。2006年“用国际符号传达中国文化”的杂技芭蕾《天鹅湖》,迅速成为海外演艺市场的宠儿,迄今保持着每场3万美元的中国演出在海外市场的“天价”记录。但与此同时,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也被外国人运用自如,不论是《功夫熊猫》,还是此前的《花木兰》,他们运用中国文化取得了成功、赢得了观众,传达自己国家的文化精神。因此,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运用“国际语言”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厚重感,对于体现中国的价值观和完整的文化体系尤为重要。

    一、在目前的阶段,中国的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在题材和故事上都要考虑海外观众的接受度。要借用“国际语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要找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通之处。

    尽管中西方文化在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及语言等方面差别巨大,但人类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共同的生活经历,比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都有对衣、食、住、行和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的需求,都有家庭关系,都有喜、怒、哀、乐,都会经历生、老、病、死,都可用哭、笑、红脸、皱眉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因而中西方各民族在文化方面存在着许多“共性”。因此,我们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要供给的是能够被人认同的“共有文化”。

    二、运用“国际语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注重打造世界品牌,将文化符号化,以形成社会持久的消费观念。

    世界级别的超级品牌通过“国际语言”在全球渗透和传播它的文化信息,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塑造出可靠、长期的形象,并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文化意义上的权威象征。范思哲会让麦当娜和朱迪·福斯特们趋之若鹜,而一个身着AZZURE或者NYC的人至少说明他对HipHop情有独钟。因此,我国在对外品牌塑造和传播上不应局限于举办大型活动,还应建立一系列的品牌,包括跨国企业、城市、文化产品或者项目等系列品牌。

    三、运用“国际语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把握好传统中国要素和现代中国要素的关系问题。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已经“走出去”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汉语言教育传播、国学典籍和传统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杂技、太极拳、书法等非语言类艺术活动或文体活动。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必须着力突出现代中国要素的地位,深刻揭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深层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力,特别是中国在推动科技进步、化解人类发展困境方面的智慧和文化创新。

    近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若将文化软实力与经贸发展硬实力相结合,中国站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将更加稳固。(原标题:用“国际语言”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许昌日报(2013-05-0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