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申遗热”降温 “申遗”勿忘文化理想
2012/12/10 17:50:3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了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有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5个项目入选。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43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就有30项,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先人留下了太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保存。但倘若申遗演化为一种热潮,文化理想被经济利益裹挟,躁动诉诸于行动的时候,尤其值得警惕和反思。
“申遗热”的出现,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其品牌文化效应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世界上很多保留传统风貌的城市都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即使是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也能吸引大量的游客。这成为一个巨大的“诱惑”,巨大到文化理想因此变得无力、苍白。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对文化的敬畏,一些地方的历史街区在基础建设中受到威胁,甚至很多历史文化名街在城市改造中被拆毁,失去了其历史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不惜花巨资大兴土木、大造假古董和假文物,出现了“真文物遭殃”而“假古董吃香”的畸形文化现象。还有的古村古镇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将其改造成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咖啡屋充填的“游客天堂”。在这样的“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名人故居则装点着一些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三流字画,导游讲的是所谓的民间故事。如此“打造”,历史文化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
重申报、轻保护,已经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对文化遗产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打破了文化遗产资格的终身制。但让“申遗热”降温,恐怕还需要一些釜底抽薪的措施,比如引入更多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增强主管领导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自觉,破除GDP崇拜情结,从根源上杜绝“拍脑袋”决策产生的土壤,让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成为一种文化理想,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和使命。(杜 浩)(原标题:让“申遗热”降温 “申遗”勿忘文化理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