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沈虹光(右)向到场的主人公代表赠书
昨日上午,我国著名编剧、剧作家沈虹光散文集《落地》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在省文联举行。《落地》收录了沈虹光近年来创作的81篇散文随笔,而其中很多文章都是取材于她熟悉的戏剧界和日常生活,对于记录、推动湖北的戏曲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记者了解到,昨日研讨会现场来了很多文学界、戏曲界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于地方戏的保护普遍十分忧虑,武大博导郑传寅更是怒批“地方戏该死”的言论。
走遍湖北乡村四处扶持地方戏
沈虹光曾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联主席。昨日作品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奚耀华称,沈虹光在文化厅、省文联工作时,走遍湖北乡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四处扶持地方戏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王先霈教授则评价《落地》称得上是半部当代湖北戏剧人物志。
昨日,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说,做人、写文章要落地,而《落地》以平和的心态、平实的语言说出了沈虹光内心的话。“一直以来,沈虹光的内心深处更愿意当一个作家,她的写作被工作给耽误了。”“不过现在,她的第二个青春已经来了!”熊召政笑着说。
如果我们不保护地方戏将消亡
对于湖北的地方戏现状,与会学者均表示忧虑。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传寅说,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地方戏,就像是一个90岁的老太太,得了心肌梗死,但硬是有人要把她送到法国去抢救,他们言外之意就是说地方戏该死,没必要抢救。郑传寅对这一言论表示愤怒,他说,作为一名戏曲研究者,他非常反对那些将戏曲看做陈腐的旧事物、瞧不起戏曲艺术的行为,“地方戏曲是中国独有的,如果我们自己不去保护它,将来可能从地球上消亡。”
武汉大学樊星教授也称,不可否认电脑、电视的普及对戏曲的没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轻人都上网、看电视去了,愿沉下来看戏的人极少,特别是当今的地方戏,处境更加艰难,如地方的小剧团,他们请不到名角,演出的场次也有限,这些基层剧团一方面缺乏财政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没有人愿意留下来。
“看了《落地》中对戏曲的描写,既感觉有些悲凉,也看到了希望。”樊星说,在美国,电视出来时,有人认为一定会对电影带来冲击,但如今电影还是很红火,因为人们仍然愿意去感受那份热闹,感受那种不一样的体验,对于戏剧,也是同理,现在农村的老人、妇女,有时常常不愿去看电视了,而更愿意去看戏,主要原因是要去享受集体的快乐,“这也是《落地》的戏剧心理学,《落地》对于湖北的地方戏是很好的传承和推广。”樊星说。
□文图/本报记者郑志方 通讯员许葵玲 张璨龙 实习生梅丽华(原标题: 武大教授怒批“地方戏该死论”:不保护可能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