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非遗”如何变身民俗节

2013/3/8 17:02:53 点击数: 【字体:

 


“非遗”如何变身民俗节

 怀柔敛巧饭节目表演。(卜向东 摄)

  如果问北京的杨树底下村,也许没有几个人能答上来,但要问起每年正月里的“敛巧饭”,那知道的人一定不少。

  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的“敛巧饭”,可不是一顿普通的饭,它不仅流传了近200年,而且已被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村里老人讲,当初霍、靳二姓先人来到杨树底下村定居,派人出外乞求粮食种子,不料讨回的种子撒落石缝里,是几只山雀儿飞来,帮着把种子衔出。为报山雀之恩,以后每年正月里,村中少女便到各家敛收食粮、菜蔬,待正月十六,由村里妇女把敛来的“百家食”做熟,全村人共食,起名“敛巧饭”。村里人吃敛巧饭,要先扬饭喂雀儿,口念吉祥之词,既向雀儿谢恩,也为祈求丰收。

  村里的敛巧饭声名远播,不仅“出了门”(嫁到外面)的姑奶奶们正月十六要回来吃敛巧饭,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也都会赶过来。

  正月十六对于务农者来说正是农闲,但对上班族来说,如果赶不上周末,想来体验这个民俗就没那么方便了。于是,2006年琉璃庙镇政府开始举办“敛巧饭民俗风情节”,仍以正月十六为基准,把敛巧饭的“开饭”时间延长为3天。

  当敛巧饭2008年被申请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越来越多的市民也会赶来分享,民俗节犹如旅游集合号,2011年接待游客10000人,2012年接待12000人,到今年游客已经有16000人了。

  一个非遗项目变身民俗节,可不仅仅是换个名字就行的。为此,区里、镇里、村里都没少花心思。

  敛菜-祭祀-做饭-开锅,敛巧饭一定要中规中矩地传承着最初的风俗,流程一丝不苟。可是,原先是从村里各户敛收杂粮菜蔬供村里人共食,现在周边乡亲、游客越来越多,“僧多粥少”,靠村里各户敛收的食材肯定不够需求。琉璃庙镇武献梅说,为民俗文化的永续发展,除了按传统继续在村里敛收之外,镇里每年也会出钱帮助购买食材。

  原本敛巧饭是敛收各户过春节余下的吃食,小米、玉米、肉、冻豆腐、萝卜干,收上什么就做什么。现在需要购买食材以补不足,买什么合适?考虑大众口味,又结合农村人擅长的猪肉炖粉条、白菜炖豆腐,最后确定,就选猪肉、白菜、粉条、豆腐、海带等大路菜;主食则以大米为主,再加上点红豆、小米做成杂粮饭,既好吃又健康。

  做敛巧饭时,一定要用大柴锅、砖土砌的大灶、荆棘柴草,村里还专门订制了7000多个蓝边大瓷碗,为的是保留“原汁原味”。

  为营造敛巧饭民俗节的气氛,让游客能更多地体验到民俗风情,村东头建了5000平方米的广场,民俗节时,路边、广场挂上三四百个大红灯笼。镇里还会组织民俗表演,琉璃庙镇中心小学学生表演敛巧饭情景舞蹈剧,邀请民间艺人表演戏曲、舞蹈、魔术、二人转;最吸引游客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杂技、二魁摔跤、中幡、小车会、高跷等民间传统花会表演,总会赢得游客的欢呼、叫好。

  杨树底下村口就是一条十来米宽的河道,武献梅说,有这个便利条件,民俗节就引导游客“走百冰、祛百病”,按民间习俗活动身体,也讨个“口彩”。

  镇里还专门准备了铁环、木凳子、陀螺,让不少游客重拾抽陀螺、滑雪车、踢毽子、推铁环等童年游戏。

  杨树底下村支书靳洪安说,敛巧饭办成了民俗节,吸引很多游客来,整个村子都跟着自豪。“以前都是村里人进城觉得开眼长见识,现在城里人争先恐后地赶大早儿来咱这儿品尝敛巧饭,村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清理积雪的,布置灶台的,刷锅洗碗的,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了,干劲十足。” (原标题:“非遗”如何变身民俗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敛巧饭”促旅游(上))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3-03-0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