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千年俗语你了解多少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作“不见亲棺不落泪”

2012/10/11 11:01:07 点击数: 【字体: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眼不识金镶玉”、“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些流传了多年的俗语你听过吧?但是,这些俗语可能是因谐音之误而流传。

    □东方今报记者 赵丹 陶醉

    【误传】

    千年俗语你了解多少


    昨日,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络新闻联播》官博@网络新闻联播一条微博引起网友关注。微博名为“误传千年的俚语,你咋用的?”

    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和狗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本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为: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作“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有眼不识金镶玉”原为“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或楚地;“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一般人可不认得。

    “狗屁不通”原为“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所以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由于“皮”与“屁”谐音,以屁贬之更为鲜明,所以人们就将错就错,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狗屁不通”。“王八蛋”,这是一句骂人的俗语。本为“忘八端”。“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就这样错下来了。何谓“八端”?古时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本,忘记了“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

    【观点】 语言要尊重约定俗成

    俗语误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昨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夏挽群认为,现在流传的俗语和俗语原句虽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致的,是一种比喻和形容,俗语是把古文通俗化了。

    而省文史馆馆员李铁成则认为,汉语中这种语言现象是约定俗成的,早已普遍流行,不能说现在流传的说法就是错的。

    李铁成说,俗语不少是根据古代的故事,人们把它简化,又利用谐音,流传至今。俗语也等同于格言、警句,讲了一个哲理。

    而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生汉看来,现在广为流传的这些俗语的产生原因有套用、谐音、通俗化等,算不上错误,俗语传达的是人们的认识观念,没有对错。

    对于这些俚语的演变,昨天18:50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网事》栏目进行了一番探讨。

    “实际上,语言上的误听,往往正是文字误传的主要原因。”在昨天的《百姓网事》节目中,东方今报评论员盛大林分析说:“因为我们中国语言的传承,除了文字的记载以外,更多的情况下是靠口口相传的。正是这种口口相传,发生了误会。”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些俚语的错误,是否应该倡议将这些俚语正身呢?盛大林认为大可不必。“语言文字应该规范,但是我们也应该尊重这种约定俗成”。(原标题:千年俗语你了解多少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作“不见亲棺不落泪”)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2-10-11)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