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乃旅游之“芯”
2012/10/9 9:15:4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消费的炽点和支点。中秋国庆双节长假的旅游热,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据测算,去年我国居民以旅游为主体的消费规模大致在28568亿元,相当于GDP的6.05%。特别惹眼的是,这一规模和比例还在快速增长,以至于经济学家不得不把旅游核定为风头正劲、风光无限的朝阳产业。
有一种俏皮的说法,认为所谓的旅游,其实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走走、看看。这说的只是一种现象,把旅游当作一般意义上的异地观光。其实,旅游绝非仅仅是为了图新鲜、赶时尚、猎猎奇、开开眼,从本质和内涵看,是一种社会体验、动态学习,是一种心志的历练和情韵的释怀,更是一个认知扩大、提升的过程,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个性化体察与流动式感悟。特别是在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开阔视阈上,旅游尤具优势和魅力。
古人不仅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而且俨然将二者视同完善人格和达臻进取的必由之路。先秦诸子如此,从司马迁到顾炎武的几乎所有精神巨擘亦如此,至于徐霞客、郦道元等人,就更不待说了。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同样不失为一条走向丰赡与贤达的人生路径。旅游不仅将这条人生路径拓宽了、延长了,更赋予其新的社会内涵和时代精神,越来越社会化、大众化、产业化、时尚化。
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发掘旅游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在力促旅游回归文化、承载文化、凸显文化的同时,更应激扬旅游潜在的文化元素与文明粹质,使文化滋养和精神浸润成为旅游的灵魂,使旅游秉有促学、博识、明理、悟道的功能,让人们既享受闲适、愉悦心旌,又汲取知识、感悟人生;既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又陶冶性情、旷达胸襟;既偎依山水、鉴证史迹,又升华思想、振奋精神。让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更好释放旅游产业的潜力和魅力,进而吸引人、感动人、丰富人和提升人。
旅游一旦散佚或背离了文化,或是一旦文化元素缺失和文化含量被稀释,便极易陷于庸俗和浅薄,对旅游的发展形成阻滞与障碍。在一些旅游城市和景点,都存在着过度商业化和市廛化的现象,叫卖声和嘈杂声响成一片,很难让人体悟到景致中的文化韵味、聆听到古建筑中的历史回响。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历史和自然的遗迹越来越少,而人工“打造”的伪景致、假古董却越来越多,不仅使人无缘识得经典景致的真实面目,更会受到假信息和伪史迹的污染与误导。特别是在一些热点地区,旅游俚俗化、娱乐化、戏谑化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导游素质不高,遂使整个旅游中的文化荡然无存,凸显的只是浅薄、媚俗与逐利。
文化是旅游之“芯”。只有找回文化的精魂,才是发展旅游的康庄大道和内在动力。这同时也是营造精神家园与构建社会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原标题:文化乃旅游之“芯”)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