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冲破了敌人多次疯狂的围剿、经受了大自然超乎人类极限的考验后,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
长征途中留下大量与各重要节点、事件、战斗和领袖人物密切相关的史迹、设施、建筑物、碑刻……小至一棵树、一口井,无不讲述着长征故事、阐释着长征精神。
加大保护力度 提高保护水平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130个团,加上地方武装约30万人的兵力,对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建立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起大规模围剿。同年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在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11月18日,在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由贺龙召开全军誓师大会,下达突围转移命令,19日,红二、六军团由此出发,开始长征。
桑植县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为清末建筑,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坐南朝北,凹字形平面,五开间,西边为吊脚楼,整个梁架为穿斗式结构。目前由桑植县贺龙纪念馆管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角楼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贺龙纪念馆正组织湖南省文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该处进行修缮。用原有的材质、工艺进行修复,保证“修旧如旧”是修缮工程所坚守的原则。据修复现场负责人介绍,修复已经进行了5个多月,除对建筑的大体形态进行修复外,施工队还要对比资料图片,去除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后期添加的构建。
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地——甘肃省会宁县县长秦俊山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共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经费1028万元,主要用于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保护规划编制、安防、防雷、文物展示利用、展厅维修、展览改造提升、基础保护等方面。同时,自2008年开始,每年470万元免费开放经费,累计3760万元,这些资金的实施,极大保护了会师旧址文物建筑,改善了会师旧址的基础设施条件。
“‘十二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红军长征文物纳入相关专项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中央财政共计投入约6.8亿元,用于长征相关国保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开展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展示利用、环境整治和安防、消防、防雷工程等,着力改善重要长征文物的保存状况。2016年,实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湘江战役旧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等保护工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近4000万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表示。
提升展示能力 讲好长征故事
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反映了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红二军团在红军长征时期为战胜强敌,顺利实现战略性转移,沿途积极开展革命斗争,进行革命宣传的一段难忘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保护旧址,2014年至今,县人民政府委托县文物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征集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民俗实物,并进行简易复原陈列,现已征集当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红军指战员所使用的桌、椅、床、手雷、行军灯、大刀等实物100多件,为后期复原陈列展示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旧址已接待了不少游客和单位、民间团体,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布展期间,我们走访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博物馆、宁夏党史研究室等的专家学者,严把政治关、史料关,极力做到陈展内容详实、准确、权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三军会师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该馆的展陈由六部分组成:路线图、文字、图片、沙雕、沙盘、文物部分内容,共展出图片228张,展出文物50余件(套),在纪念园内有30余幅将军翰墨碑林,展览由红军长征线路展及现代成就展等组成,展陈有序,确保历史性,力求艺术性,保证展陈在历史史实上、政治思想上、宣传导向上的真实。
四川省泸定县于2015年启动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展陈提升、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展陈项目,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为开篇,突出红军征战的不屈精神与坚韧意志。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表现红军在艰苦奋战中与藏族同胞密不可分的友谊。“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优化馆藏资源,充实展陈史料,全面提升了展览水平;采用声、光、电及多媒体等展陈手段突出‘飞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重点突出红军英雄飞夺泸定桥的世界战争奇迹,以独特的展览手法体现这一壮丽篇章。”泸定县文物局局长郭成燕告诉记者。
“目前,长征文物中95%的国保和92%的省保对外开放,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并同中小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刘曙光告诉记者,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广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四川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陕西吴旗纪念馆等依托红军长征文物建立起来的一批专题博物馆、纪念馆,精心组织文物征集、展示服务、馆舍维修改造等工作,积极做好对社会免费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教育作用。
发展红色旅游 助力精准扶贫
由于长征文物大多地处偏远贫困地区,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就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百姓收入,助力长征沿线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将长汀、瑞金、于都、遵义、会宁等地的重要红军长征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并按照职责分工,部署开展相关遗迹的保护修缮、环境整治等工作。不仅有效保护了文物本体,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文物周边环境,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
“中央提出实现精准扶贫、2020年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任务,在这场新的‘长征’中,革命文物同样大有可为。”桑植县贺龙纪念馆馆长幸电安对记者表示,桑植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及时抢救和维修一批濒临毁灭的革命旧址和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形成旅游和保护的良性循环,努力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在老区脱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秦俊山对记者表示,从2010年到2015年,会宁会师旧址成为甘肃全省6个百万人景区之一,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亿元以上。截至目前,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6%,占第三产业总值的40%。会师旧址成为甘肃省第一家游客突破年百万人次大关的红色旅游景区,甘肃省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龙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