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遗产,不仅是保护,更要大胆使用。我们希望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能够重新赋予其新的作用,令古迹焕发新生活力。”10月21日,在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上,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大学教授、荷兰国家考古行业协会联合创始人与荣誉会员Riemer Knoop表示,文化遗产的处理是一项有趣的工作,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袤天地,拥有无限可能。
Riemer Knoop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城,城内1200多座桥梁横卧运河之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运河城。此次在享誉海外的中国大运河边上参与一场以世界文化遗产为名的“头脑风暴”,Riemer Knoop内心的运河情结、古迹情结被深深触动。
在Riemer Knoop看来,在谈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前,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到底要保留什么”?为此,他特地举了一个例子。
“日本的伊势神宫,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每20年就会将旧建筑推倒重建,目的就是要将它完美重现,这既体现了实体上的真实感,也表现出触感和概念上的真实感。”在Riemer Knoop看来,“真实感”贯穿了古迹保护中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是对古迹的保护,更不如说是人们对于古迹选择性的传承。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选择去做或者不去做一些事情,历史正是在这种抉择中延续传承。”将时间倒退至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并迅速波及至阿姆斯特丹,20年内众多整齐、现代的建筑拔地而起,而与此同时一些中世纪的遗迹也被选择性地保留了下来。
“在阿姆斯特丹,你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建筑,也可以看到17世纪的建筑,不同世纪代表不同时代的遗留,这也使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游客欢迎的欧洲城市。”Riemer Knoop说道。
在Riemer Knoop看来,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千篇一律的面目之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更加具有特殊意义。“纵观很多都市我们可以发现几乎都是雷同的高楼林立,所以我们更希望去保护这些古迹,避免城市的千篇一律。”而在新时期,如何重新使用这些古迹,赋予它们全新的意义是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焦点。
“比如爱丁堡国家纪念堂,它是以雅典帕特农神庙为基准建设的;又比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道明会教堂,在失去了教堂的实质作用后被改造为一个书店。”Riemer Knoop认为,可以将古迹视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在确保保护和利用不产生冲突的前提下,文化遗产的处理大有可为。
为此Riemer Knoop特地提到了著名的杭帮菜餐馆“外婆家”,并为其旧厂房改造成餐厅之举“点赞”。“我们可以看到餐厅内部还存留着许多旧厂房的痕迹,在保留其特色的情况下加以改造,作为我们商业的用途,并将它作为一个亮点吸引客人,这非常值得推崇。”
据悉,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杭州市运河集团、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西博办共同承办。该论坛是2016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届的中国大运河庙会是杭州的一块响亮品牌,也是让中国大运河及庙会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杭州的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