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中蒙联合考古翻开草原丝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2016/7/18 9:42:16 点击数: 【字体:

  夏季的漠北草原,天微亮,中蒙联合考古队员们已全部起床,赶在太阳暴晒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2005年开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联合在蒙古国开展古代游牧民族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
 
  “苦”中考“古”
 
  考古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而游牧民族考古是苦中更苦。在广袤的蒙古国中北部,考古发掘工地大多远离人烟,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联合考古队野外作业的时间集中在夏季,但即使是这个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当地的自然条件也很恶劣,狂风沙尘、突降冰雹、瓢泼大雨、蝗虫遍地,都是考古队员会遇到的情况。
 
  图拉河流域的蚊子很厉害,为了对付蚊子,考古队员们就地取材,用马粪烟熏。常常可以见到考古队驻地和工地旁烟雾袅袅。即便如此,队员们还是被叮得“遍体鳞伤”。
 
  中方执行领队萨仁毕力格博士说:“这些都丝毫阻挡不了队员们的考古热情,一旦有重要发现,我们就会伏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清理,蚊蝇的肆虐早被抛诸脑后了。”
 
  在驻地,整个夏天几乎都没有蔬菜可吃。中方考古队员程鹏飞是新成员,一开始根本无法适应这里的饮食,除了羊肉,几乎没有别的食品。
 
  蒙古国的交通环境相对较差,通往考古工地的大多是草原自然路,中方队员赵建说:“最怕就是‘倒场’,天亮之前就装车,天黑才能到达另一个工地。一天的颠簸,有时觉得五脏六腑都‘凌乱’了。”
 
  “在蒙古国搞考古,肯定艰苦。但当你在草原上把‘苦’字上面的‘草字头’揭掉后,就露出‘古’了,这就是我们所要追寻和探索的游牧文化和丝路文明,也是我们联合考古的意义所在,” 中方领队陈永志经常这样勉励队员。
 
  “苦”中作乐
 
  “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状况的改善要靠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 蒙方执行领队昂哈巴雅尔说。
 
  绿草如茵的草地是天然的足球场,中蒙两国考古队员时常会进行一场激烈的足球赛。驻地上还架设了单杠、篮球架、排球网等设施,供队员们锻炼。
 
  蒙古国那达慕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和娱乐,又称“三项竞技运动”,包括赛马、射箭和摔跤比赛,是蒙古民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流传下来的独具民族特色的竞技项目。每年考古队中方队员都会受邀与蒙方队员一起过节。祭祀,摔跤,聚餐……领略蒙古国的传统文化。双方人员在密切交流中增强了互信和了解,也结下了深厚友谊。每年考古工地工作完成,队员们都会依依惜别。
 
  中蒙考古合作十余年来,两国的考古队员中多位在对方国家的大学中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十年间,蒙古国考古队员昂哈巴雅尔从一句汉语不懂,到能流利说汉语并熟练查阅汉语文献,完成了回鹘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博士论文。
 
  蒙方领队、考古学家阿·奥其尔教授感慨道:“合作的这些年,见证了蒙中两国考古人的友谊与收获,大家都在这些年愉快的合作中受益匪浅。”
 
  “苦”中有得
 
  十年磨一剑,在中蒙两国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中蒙考古队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蒙合作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取得了重大学术突破。
 
  十余年来,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境内12个省市的60多个苏木(一种行政区划)进行了考古调查,总行程2.5万多公里,共调查各类遗址150余处,总发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清理出墓葬近46座,各类遗址31处,废墟4处。
 
  目前,中蒙双方以汉语和西里尔蒙文两种文字共同出版了大型考古调查、发掘报告3部以及展览图录1部,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简报及研究论文。这些论著详细介绍了中蒙合作考古取得的重大成果与学术收获,标志着中蒙合作考古项目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9年和2015年,中蒙联合考古队主办了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外,中蒙联合考古队还于2015年在蒙古国国家博物馆中心展厅举办了“草原游牧民族与丝绸之路”中蒙联合考古研究十年成果展。展示了中蒙联合考古的成就,描绘了游牧民族的历史画卷,也翻开了草原丝路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华网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