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保护文化遗产的全球行动 连接历史融入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016/5/30 9:45:32 点击数: 【字体:

保护文化遗产的全球行动 连接历史融入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昆曲、粤剧、京剧、书法、篆刻、珠算、藏戏、皮影戏、西安鼓乐、古琴艺术、蒙古长调…… ”
 
  在北京建国门外外交公寓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Marielza Oliveira)对记者列数着这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来自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量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
 
  当前,各个国家都开始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变化正在发生,比如全球化、城市化、移民潮等,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非常珍贵的传统文化,有些是濒临消亡的,有些则对于民众意义非凡,不仅需要保护,还争取有所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将这些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的重要性。
 
  “但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之前提到的全球化、城市化等浪潮使得大量的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同时也使得各种冲突开始增加。比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批的难民,因为冲突而被迫离家的移民等,这些都使得这些人不再有那么多机会对自己的传统进行演绎和传承保护。所以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支持,帮助这些正在经历剧变的人们保护他们自己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说道。
 
  也就是因为如此,为了支持各地保护自己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使这些宝贵的财产得以延续下去,联合国教科文为此组织了一系列的工作,对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登记注册,记录这些传统文化用以让人们了解学习,记录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国家和政府采取行动来挽救这些传统,提供培训,制定指导手册,帮助各地制定自己的保护非物质遗产计划。
 
  2001年5月,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9项代表作获得通过,中国昆曲入选; 2003年10月,第32届全体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同年11月, 宣布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8项代表作获得通过,中国古琴艺术入选。2004年8月,中国加入该条约。
 
  当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里,3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38项都来自中国,几乎占到总数的10%。其中30项在代表作名录中,7项在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中,1项在最优实务名录中。
 
  “这显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并且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虽然申遗和保护工作是由政府作为主导,但也需要拥有这项传统的地区和人民来进行全面的合作。中国人民非常以自己的文化为傲并且积极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欧敏行说道。
 
  因时而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鸾漂凤泊的中国书法,到复杂精细的宣纸制作技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一直都备受世界重视。
 
  今年四月初,英国明爱(伦敦)学院甚至开设了“中国文化遗产管理硕士班”课程。
 
  明爱(伦敦)学院的董事会主席、这门课程的设计者柳代立表示,早在2011年学院就和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商讨一起开发这个硕士课程,他们发现人们对于遗产,无论有形还是无形的都缺乏了解,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遗产,开设这个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详细了解文化遗产和掌握管理遗产项目的技能与知识,还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管理做出贡献。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心声。提高保护意识,开办教学培训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背景下, 英国明爱(伦敦)学院开办了首届独特的文化遗产硕士课程。”柳代立对《小康》记者说,这个课程着重于中国文化遗产,因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其文化遗产的影响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中国文化遗产管理硕士班”是主要是为现有的文化遗产工作者、实习生、志愿者、普通市民及在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社区团体设计的。目前该课程拥有14名学生,他们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和马来西亚,他们都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并希望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给予中国文化遗产最好的管理,以确保这些遗产传承给后代是有意义的。对明爱(伦敦)学院设立“中国文化遗产管理”课程,欧敏行表示非常赞同,她认为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保护工作都值得被广泛认知和研究,这样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她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别。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是要尽可能保持这项遗产的原貌,使其保持不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不可能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因时而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特性。
 
  “所以对于非遗的申请,目的不是在于原封不动地保持这些文化,而是对其进行保护,使其有生存的空间以进行发展,非遗的拥有者也会学而时习之,并适当地对其进行改良。” 欧敏行表示,明爱(伦敦)学院设立“中国文化遗产管理”这样一门课程会使相关的学者时时观察和研究这些文化是如何被演绎的,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的演变过程。“是否是东方视角或西方视角并不重要,因为保护一项文化遗产是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的,这是一项活的工程,各个不同的国家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
 
  “我们需要专业的人才来管理文化遗产。”柳代立表示,英国和北欧国家的博物馆和公共展览管理非常先进,中国在文化遗产管理上可以借鉴很多西方优秀的示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与国际接轨,学习国际的经验很重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家鹏对《小康》记者说道。在他看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人显得尤为重要。 经常去国外考察与研究的王家鹏特别提到了日本的“人间国宝”。他非常认同这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方式。
 
  日本非常重视文物保护,依法对各种有形文化财产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或“国宝”严加保护,而对无形文化财产以及各类民俗文化尤其注重保护,每年由国家认定的“人间国宝”备受珍视。 早在1950年日本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今日仍为保护文化财产(文物)的现行重要法律。该保护法将日本历史上或艺术上有价值的戏剧、音乐、工艺技术及其它无形文化成果视为“无形文化财产”。
 
  其中,对特别重要的文化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同时,在日本,由文部科学大臣认定高度表现这些技术的人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俗称“人间国宝”。“人间国宝”每年可从国家得到200万日元补助金,用于磨练并继承“技艺”,培养继承人。 历经近半个世纪,政府引导的作用力和“人间国宝”自发保存意识的增强,使日本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问题。歌舞伎舞台斑斓;能、文乐、狂言、演出活动出现生机;一些村、镇建立了传统工艺作坊,延续传承传统工艺。这些作坊还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或体验工艺过程。
 
  从中国的木偶戏到巴西的Fandango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
 
  日语“无形文化财”一词被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译成法文、英文,再经我国驻联合国的官员从英文翻译回来,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60多年的完善,日本的“人间国宝”制度对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有太多的文化遗产需要人民的参与、传承与保护。”王家鹏说道。这其中就包括近年来饱受关注的福建木偶戏。
 
  福建木偶戏是中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为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两种。自公元10世纪始在泉州、漳州及周边地区广泛传播,积累了众多传统剧目、音乐唱腔,形成了丰富精湛的表演技法和体系,以及精美绝伦的偶像造型艺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之福建木偶戏表演技法复杂,年轻人学习、传承意愿下降,福建木偶戏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开始,相关社区、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围绕培养传承人的主要目标,制定了2008年至2020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2012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被列入优秀实践名册。
 
  在进入名册后,福建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了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意义。“当前,中国的福建木偶戏振兴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木偶戏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培养了大约200名木偶戏演员,民间也出现了木偶戏社团,有专门的基金对木偶戏进行支持。” 欧敏行认为,在保护这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国与国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中国福建木偶戏保护的案例带给其他国家很多启发,代表提到了与福建木偶戏特质非常相似的、来自她家乡巴西的Fandango。
 
  Fandango是巴西东南部的一项传统的通过吟唱赞颂人们通力合作的仪式,在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比如播种、收割或者其他共同参与的事情时举行,庆祝通过所有人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就。这项传统更多存在于一些比较原始的地区和部落,在相对发达的地区则慢慢消失,因为在这些地方人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这么多集体的活动了。由于民众认为这项传统非常重要,所以巴西已经将这项传统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出台了一套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这项传统的延续。“组织社团、设立基金、培养学员等,这些都是对于非遗保护的手段,这些又可以供其他国家进行学习。” 欧敏行说道。
 
  不管是Fandango还是福建木偶戏,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应当提供更多实践和参与的机会。 “重要的不是如何保护我们已经传唱已久的歌曲和戏,而是吸引新的传承者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资源和条件,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新的歌曲。”欧敏行表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的是给这些传承者创造机会,使新的传承者了解并实践这种传统文化,让他们在社团里一起进行创作。
 
  “通过一切方式向新一代传递这些文化,使他们了解这些文化的价值,连接历史,并将这些文化融入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欧敏行最后总结道。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古村落濒临消失 专家吁留住“乡情”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