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沉没百年,致远舰重回视野

2016/1/19 11:22:10 点击数: 【字体:

沉没百年,致远舰重回视野

“丹东一号”出土的带“致远”篆书的瓷盘
 
沉没百年,致远舰重回视野
 
“丹东一号”水下发现的152毫米炮弹头

沉没百年,致远舰重回视野
 
“丹东一号”水下发现的穹甲结构
 
    本报记者  李佳霖
 
    2014年9月5日清晨,在山东青岛中苑码头,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中国考古01”船驶离泊位,前往辽宁丹东,进行“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水下考古发掘,专家一致确认“丹东一号”就是甲午海战中撞向敌舰沉入海底的致远舰。这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在1月12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为“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上,是1894年甲午海战时的交战海区。据史料记载,1894年9月17日上午,清北洋舰队运送陆军从鸭绿江口登陆支援朝鲜前线,卸载停泊时发现寻求决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原本只有护送任务的北洋水师主动迎敌。海战从中午开始,持续到下午5点半结束,北洋水师的扬威、超勇、致远、经远、广甲5艘战舰被击沉。
 
    为配合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海洋红港区基建工程,2013年11月,涉海区域内的水下遗产调查工作启动。2014年4月至10月,确认了“丹东一号”沉船位置,并清理出部分船体外轮廓。为进一步确认“丹东一号”的具体内涵,2015年8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组织了“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周春水介绍,这次调查使用改装过的“辽浚九”挖泥船为工作平台,提供操作空间、电力供给、潜水平台等作业需要。“中国考古01号”船为人员住宿与文物临时存放平台。参与调查的水下考古队员共计22名,来自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天津等省市文博单位。
 
    “由于遗址几乎全埋于沙下,考古队结合抽沙对船体进行了清理,并在遗物丰富、未有火烧痕迹的左舷前部布设两个小探方进行解剖性试掘。”周春水说,本次调查抽沙揭露出更大面积与深度的舰体外壳,舷侧钢板较薄,一般厚1厘米左右。考古队在舯部偏右后部发现较大面积的厚重钢板,每层厚达3厘米左右。该钢板用铆钉连接,中部弧起,推测为穹甲结构。在舰体两侧均发现有方形舷窗,左舷3个,右舷1个。调查清理出水文物共计60种150件,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等,船上构件包括锅炉配件、舷窗、铜牌等。武器装备包括210毫米炮管残件(2014年发现)、152毫米炮弹、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等。个人物品包括茶杯、鞋底、皮带、木梳等。
 
    “出水的的众多遗迹现象均指向致远舰。”周春水表示,发现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致远舰配备的武器装备均在“丹东一号”发现,包括210毫米主炮炮管、152毫米副炮炮弹、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11毫米格林机关炮以及保存完整的一枚鱼雷引信等。“带有清晰致远舰舰徽的定制瓷盘,中间为篆书‘致远’,还找到一把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徽标。”周春水说。
 
    对于致远舰的保存状况,周春水表示,由于海战中受损严重以及后续的多次破拆,沉舰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被抛离原来位置,穹甲以上结构已经损毁,不存在完好的舱室,其下的机舱现仍埋在泥沙之下。而具体舱体结构以及舱内文物情况尚待更系统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他说。
 
    周春水表示,为保护好沉船遗址,调查工作结束时,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冲沙回填。丹东港联合当地公安部门积极筹备安保船,建立长期巡逻机制,并设立专门的安保小组负责。“早在2014年,水下中心即将该海域纳入海洋部门海上执法范畴。希望通过多方努力,尽可能确保遗址安全。” 周春水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