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南昌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用房中正在进行简牍、漆器和金饼的清理保护。图为文物保护人员对出土的竹简(左图)和金饼(右图)进行清理修复。 郭 晶 摄
本报讯 (驻江西记者柯中华 实习记者伍文珺)正在进行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遵循边发掘边保护的原则,所有文物一经发掘便会被立即提取到附近的文物保护用房进行实验室考古。
据了解,当前南昌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用房正在进行的是简牍、漆器和金饼的清理保护。“在进入文保用房之前,进驻现场的文保专家会立即现场提取已经发掘的文物,整取以保存文物原貌,再加固包装进行防震处理送入文物保护用房。文物到达文物保护用房后根据材质再被分到不同的地方进行保护处理。”江西省考古所领队杨军介绍。在这次发掘中关注度极高的金饼、马蹄金、青铜器等金属类材质文物都已经被送入金属类文物保护用房进行应急性保护。
在一旁的木(竹)质文物保护用房,记者看到了自11月10日出土后就被送来实验室考古的近3000枚记载重要历史信息的简牍,以及主椁室清理后发现的2200余件漆木器。受地下环境作用和微生物侵蚀,这批简牍表面粗糙,内部结构疏松,出土后颜色加深,无法辨认识别,简牍分离的过程极为艰难,必须分清横面纵面,完全靠人工才能完成。
“出土后的简牍非常脆弱,内部的柔韧性已基本被破坏,稍不仔细便会对简牍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文保组组长管理介绍。目前,针对这批简牍已专门成立两个课题组,一个是科学保护课题组,由知名漆木器保护专家吴顺清任组长,对这些竹简分别进行保护、编号、红外扫描摄影以及彩超摄影等;二是文献释读组,由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对简牍进行释读,对全部简牍内容开展深入研究。
“经过近20天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剥离1000枚简牍,预计2个月后完成全部简牍的剥离工作。”管理说,“简牍清理工作完成后,考古人员会借助红外扫描摄影对简牍上的文字进行试读,以保证对文字试读的准确性。”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知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认为,目前大致可以判定,此次出土的简牍的内容是海昏侯及其夫人分别写给皇帝和皇太后奏折的副本。而根据以前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文书的情况来看,这些竹简有可能包含多种古代文献,如医术、农书等。这不仅有助于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还将帮助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