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遗址成功申遗,实现了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也是武陵山区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展示和利用好土司文化遗产,成为后申遗时代遗产地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
思考一:树立“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理念,将保护及成效与个人的责任和利益用制度联接,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确保土司遗产可持续利用
后申遗时代,遗产地管理者要按照《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理念,保护好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老司城遗址,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的土遗址,遗存结构十分脆弱,雨水冲刷、侵蚀、植被生长、地质灾害、火灾威胁等因素都影响着遗存要素安全。遗产区分布有6处自然村落,约有500多人世代生活于此成为原住民,他们种地、取土等生产活动影响着地上、地下遗存保护,申遗成功后,他们都有分享旅游增收的强烈愿望,他们的生产经营方式与遗产保护及价值展示密切相关。
一是处理好遗产区原住民利益关系,让遗产惠及民生。老司城遗址管理处承担着协调原住民利益关系的主体责任,要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将群众参与保护及效果与个人的责任和利益用合理的制度联接,充分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参与保护、管理工作主动性。遗产区群众生产生活,经营活动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序经营;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利益分享机制。统筹就业岗位,人人充分就业;统筹房产管理,采取租赁、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展示土家族非遗文化,既增加原住民财产收入,又丰富遗址价值展示内涵。切实解决群众在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诉求,构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营收益惠及民生的长效机制,让“原生态、原遗址、原文化、原居民”四原保护原则得以持续实现。
二是处理好旅游市场开放与遗产保护关系。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后,处理好旅游市场开放与遗产保护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要严格执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对景区游客日承载量的规定:日接待游客不超过4000人,不能无限制进入,必须保护环境。二要科学设置游道和标识牌,满足游客安全要求,设立禁止区,保护遗址不被踩踏和人为损坏。三要满足游客可阅读、可参与、可欣赏需求。建立语言讲解系统;安置标准的标示牌;建立公众考古中心;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等。四要满足游客服务需求,健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道车等服务设施,安排现场工作人员,随时解答游客咨询。五要加强日常监测。对遗产区空气、土地、遗产状态要实时监测,对遗产区消防、安防监测做到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完善老司城遗址管理处机构职能和人才培训,不断提高监测分析和问题处置能力。
思考二:展示好遗产独特性,让老司城遗址成为中国土司遗产保护与展示典范,让湘西土司文化成为中国土司遗产最完整、最真实展示区
18世纪初,清朝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时,西南地区大小土司有2000多个,留下了丰富的土司遗产。目前,定为省保以上遗存有100多处。今年,老司城遗址、唐崖遗址、海龙囤遗址联合申遗成功后,西南各地都会打土司遗产牌,做土司文化促旅游发展。湘西土司遗产覆盖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其独特性在于遗址规模国内最大、遗存要素最完整、遗存价值最真实。后申遗时代,如何将独特性展示好?我们定位要高: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成为展示中国土司遗产典范。
一是继续做好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工作。州县文物部门要制定土司遗产中长期考古规划;老司城遗址管理处要做好年度考古计划实施工作;支持省考古所在老司城筹建武陵山区考古中心,组织专业人员持久做好考古发掘和遗产保护展示工作。将老司城遗址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排水系统、路网系统和建筑基址布局发掘清理,用“少干预、可辨识”方法抢救性保护展示,不断增强遗址可欣赏性。
二是做好博物馆展示。老司城遗址博物馆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土司遗产主题博物馆,是公众阅读土司遗产重要平台。除了要在布展内容、展示形式、专业讲解等方面下功夫外,还要做好博物馆展示文物的保护工作,完善通风设施,注意防潮湿,保持文物安全。
三是多形式展示独特的遗存内涵。老司城遗址文化景观,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美画卷。保护好遗址周边景观资源;在王村等地1∶1复制衙署区,展示土司衙署办公场面,演示“抗倭寇”、“献楠木”等故事;解读溪州铜柱、德政碑等重要文物背后的故事,它们是中国土司制度产生、发展、消亡的见证;展示土家文化,对遗址核心区原住民生产、习俗等作为土家文化展示窗口;让和美老司城这“静止文物、活着文化”驰名天下。
思考三:将湘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利用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5000年中华文明史,湘西各族人民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我们保存有200多个传统村落、特色村寨;有不二门商周遗址、里耶秦汉古城遗址、四方城春秋战国秦汉遗址、老司城宋元明清土司城遗址、羊峰古城、黄丝桥古城遗址,有里耶、王村、浦市、边城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有凤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一要保护好。编制保护规划,提升保护等级;整治周边环境,保护好生态文化景观,用世界文化遗产理念保护它的原真性。二要发掘好。遗产地文物部门要会同考古部门编制发掘计划,组织现场考古,通过发掘,弄明遗产布局、功能、要素、年代、性质。编制保护方案,申报保护资金,实施本体保护展示工程。三要研究好。委托吉首大学开展遗产价值深度研究,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推介学术成果,提升历史文化地位与影响力。四要展示好。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十分珍贵的品牌,我们要根据遗产特征,制定好保护与展示规划,与旅游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国内外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让厚重历史文化惠及民生,融于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