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山西晋城,皇城相府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在此盛大举行。来自甘肃、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的10名高考状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6版)
在古代,考取状元那是国家大事,也意味着此人一脚踏进“国家栋梁”的门槛,而全国也只有一人。不过如今,基本上遍地是状元,省有省状元、市有市状元、县有县状元、区有区状元……当“状元”一多,贬值自在情理之中,再出来个什么“游街”,那感觉就完全变了,若再笼罩在“商业炒作”的阴云下,就更感觉不是滋味了。
从2004年7月开始,教育部就反对“炒作状元”:希望各媒体和网站停止此类宣传;2005年,教育部又发布高考宣传“八不准”通知,其中就有不围绕任何高分考生个人进行宣传……而此后,几乎每一年,教育部门都会有类似的强调,只不过,这基本上没有什么用,炒作高考状元一如既往地火热,比如这“状元游街”,便是对禁令的一种无视。何以至此呢?因为禁令只是倡导性质的,没有强制性,所以无法从根本上对此进行有效约束。
而相比起约束力不足的规定,现实的各种利好则是很多参与者无法舍弃的。对学校而言,放出自己学校有状元的消息,基本上就不用担心来年没有生源;对于教育部门来说,透露出当地出了状元,也不愁自己没有教育政绩;而对一些企业或景区而言,比如此次的皇城相府,用状元来炒作,就不愁没有旅游收入。当“高考状元”与“高考经济”变成一种孪生关系时,简单的禁令是不可能有任何成效的,因为简单禁令难敌现实诱惑。
但很显然,类似于“状元游街”一般炒作,其负面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对这些状元们的心理成长而言,是不利的,社会过分的追捧,必然会增加他们的虚荣心,而与虚荣心相伴的,则必然是傲慢与骄横的气息;另一方面,这也会影响社会的评价体系,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高考状元不过是分数上的状元,这不足为奇,而过分的追捧与炒作,只会继续加深一些人对“分数”以及应试教育的崇拜,会加大高考改革的阻力。
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是给人提供炒作的对象,也不是制造“分数的囚徒”。
而当前的现实,却步入了这些沉疴。状元游街,已经暴露出高考积弊的严重性,也已经给人一种这样的反问:游街的幸福,要以多少考生的不幸铺路?这就是说,“状元游街”不过是唱给教育改革的一出戏,那让教育回归理性、去除不必要的功利化,让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现实,让分数崇拜走进历史……这些应尽早照进现实。